赵纯光
摘 要:以植树造林技术为基础、造林过程中抚育管理方法为依据,分析了植树造林的环境因素要点、植树成活率和造林后期的抚育工作管理等,保障植树造林的质量,其对未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植树造林;抚育管理;技术;措施
1 植树造林的大环境
1.1 植树地形分析及处理
植树的地形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在平坦地区,主要用全面整地,即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运用较多的方法是坑状及高台等;少部分用局部整地方式,如犁沟及带状等。而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非平坦地区的主要方式,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是局部整地的分支。其中,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土壤,方法有反坡梯田、撩壕、水平阶、水平沟等;块状整地则是呈块状的翻垦方式,山丘、高地或不平整的地势,应用块状整地的方式较多,如鱼鳞坑和块状等[1]。
1.2 树木种植预处理
1.2.1 种子或幼苗预处理
植树前,为缩短种子的发芽成熟期、避免种子病虫害的相关问题、使幼苗快速生长,需要进行全面的种子或幼苗播前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2.1.1 消毒
考虑到植物多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虫害,应多利用消毒液进行浸种,从而提高种子或幼苗抗病虫害的能力,使其顺利生长。
1.2.1.2 催芽
将种子或幼苗在营养液中进行短暂浸泡,用以在适当的时节及时栽培,时间不宜过长。
1.2.1.3 浸种
如果栽种树木的环境相对丰沛多雨、温度适宜、无高低温差现象,则适宜进行浸种处理,且在雨季,不能准确掌握降雨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栽种干种子或幼苗;相反,如果栽种树木的环境相对干旱少雨、温差较大、易出现低温高温等现象,则不宜进行浸种处理。
1.2.2 栽种预处理
栽植播种要先考虑树种本身特质和习性,考虑种子或幼苗是否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是否耐寒、耐湿、好阳、喜阴等。选择种子或幼苗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使种子或幼苗的生态栽植地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选择种子或幼苗时,其特性要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若不符合此原则,要对地形地势或种子、幼苗重新进行选择。
具体可从造林地环境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和种子、幼苗的特性,作出全面判断,选取最适合造林目的的种子或幼苗。
为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减少幼林抚育的工作量,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减少病虫害等自然危害,要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种子、幼苗或品种的苗木种植,在起苗、栽植过程中,要避免苗木的损伤和失水。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避免品种过于单一,选择具有经济价值、抗逆性、适应性强的种子或幼苗。
1.3 播种方式
1.3.1 撒播
此种方式需均匀地播种,之后不再进行覆土,让种子自由生长。播种的方式较为随意,且成本较低,种子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不高。其多用于劳动力匮乏、交通水平不便、种子富足的地区。
1.3.2 条播
此种方式是通过大量农业机械,以单行或双行的排列方式进行播种。其对种子的消耗量较高,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树木播种,且成本较高,对地质土壤有一定的要求。
1.3.3 穴播
此种方式类似农作物起土,撒种相对不会过于密集,根据其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种子,依照一定的行、列和穴距播种,之后进行覆土。其相对操作简单,但人力成本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2 树木抚育管理
2.1 初步撫育管理
由于幼苗根系活动始于冬季末期,若冬季进行挖掘,水分流失少,但易冻伤幼苗根部,故冬季进行造林,准备工作、时间要充裕,且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2.2 科学抚育管理
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达到造林质量、造林成活率的高效目的,应降低种植成本和风险。在依据科学规划落实的同时,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发手段,例如在栽种过程中使用ABT生根粉、保水剂以及植物蒸腾抑制剂等,确保幼苗扎根成活,更快地适应新环境[2]。
2.3 分殖造林管理
分殖造林是将种子分殖培养后栽种,以精准的管理方式种植。此方法技术含量较高,但人工费用低,不会有昂贵的培育费用,无须过多的前期预处理和勘察工作,成林后的生长速度也更快。由于以上特点,该方式对土地土质要求高,且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大。其适合小范围种植,但成活率不高,对于大面积栽培并不适用[3]。
2.4 栽种运输管理
完整无损伤的根系是幼苗达到70%存活率的保证,完整健康的根系会使得树苗的成活率极高,对待不良的外界因素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就要求在运输途中和栽种的过程中,要小心保存和移动,不能使根系受到挤压,防止在此过程中导致幼苗失水过多或根系受损。为达到较高的种植成活率,除了种植前的预处理和勘察外,还取决于根系的完整性和栽种时间。最短时间内栽种幼苗,在保证成活率的同时,对幼苗的伤害也最小。
3 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在植树造林方面,应严格按照植树造林的相关规划和设计进度进行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各个人员的操作,并选取适合本地区地质气候的种子、树苗,加强植树造林管理,全面挖掘植树造林的潜力,促进植树造林工作和任务圆满地完成,在各个方面推进整个社会、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从具体来看,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 加強幼苗的抚育工作
植树造林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管理,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定期做好松土、除草、施肥、修剪和喷施农药等维护幼苗健康生长的工作,以此来加强幼苗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促使幼苗健康成活,增加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人工和经济成本,为幼苗成活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
3.2 严格遵循退耕还林政策
在退耕还林政策切实有效的实施过程中,会对种植地区的水源涵养容量形成递增趋势,减少或使得土地沙化现象消失,控制水土流失,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耕地地区。结合具体情况,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是体现植树造林管理可持续性运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人文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4]。
3.3 原生态育林
针对植树造林工程,在后续树木正常生长期间,应落实封山育林,促进树林资源自身恢复能力以及生物种群多样性的高效生长,维持树林应有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在人流稀少、土地条件优厚的山沟郊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封山育林,一方面可以保护植被自然生长,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种群,降低外界病虫害概率,利于植被根系贮存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森林生态的抵抗能力,落实科学有效的植树造林管理[5]。
4 结语
专业护林人员对植树造林管理及保护工作应做到尽职尽责,面对突发情况及时应对,预防林木起火,做好植树造林的后续工作,促进林木的可持续发展,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目前,我国的森林工程逐年取得较大的进展,通过种植和培育技术的提高,高效地利用耕地及贫瘠的土地环境,能在造林中达到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相互建设,通过多层次的管理和多样性的丰富种植方式与技巧,促进了植树造林工程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中和谐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 1 ] 刘海英.浅谈幼树抚育管理的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8,36(01):73.
[ 2 ] 许东雄.山区植树造林技术及科学管护研究[J].绿色科技,2018(03):166-167.
[ 3 ] 李积鑫.植树造林技术与造林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05):54-55.
[ 4 ] 吴宪权,王金凤.加强植树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3):198.
[ 5 ] 历景荣.浅析植树造林的抚育管理[J].民营科技,2017(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