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周
【摘 要】 作为当代著名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主要的写作焦点主要聚焦于黑人种族、阶层、性别、非洲文化以及美国非裔传统文化等方面,《所罗门之歌》并不例外,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深刻地反思了黑人族群的生存现状,探索了黑人自我建构精神家园的方法,以及最终获得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途径。本文以罗曼·英迦登的作品结构观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再现客体层与图式观相层对小说进行解读,具体剖析作品的内涵,彰显出作品独特的魅力,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莫里森的审美意图与政治述求。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罗曼·英伽登;再现客体层;图式观相层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5-0069-02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备受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关注。1977年,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问世。小说以“飞翔”为主题,围绕着“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黑人民间传说并以其为叙述主线和象征核心,讲述了精神逐渐成熟的黑人“奶娃”南下寻找族群之根基、文化之源泉的人生经历。《所罗门之歌》展现出的绚丽宏大的黑人生存图景,显示了在西方民粹主义整体话语下,小说论述之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们既参与故事之中又不哗众取宠。这部小说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权主义作品的要求,然而它并没有完全摒弃女性主义,有关女性的论述既敏感又不戚戚然。本文以罗曼·英伽登的文学结构理论为基础,从再现客体层与图式观相层的角度出发,呈现《所罗门之歌》的主旨思想与深层内涵,更加直观地再现小说的主题、作者多重叙事的精妙意图以及捍卫本族群的决心,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关乎黑人命运、乃至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
一、再现客体层
再现客体层是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重要构成部分。再现客体的范畴很广,它包括文学作品中再现的所有事务。罗曼·英迦登在《论文学作品》中写道:“它(再现客体)不仅涉及事物,也涉及人物,涉及一切可能产生的过程、事件、状况和人物采取的行动等。”作者在作品中创造的空间、人物、事件等组成了想象的世界,它们表现出了实际存在的性质,具有现实世界的模拟特征,但是并非是现实时空中真实的存在,因此,只有当读者具体的阅读与思考行为投射到文本之中,再现客体层才能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作品呈现的世界并不具备现实世界的时空确定性与具体可感的对象性,亦不能脱离其创造者的引导,因此它仍然属于不确定的、纯意向性的对象,而且包含了许多“未定区域”需要读者的具体活动予以填补。罗曼·英迦登解释说,“未定区域”指的是再现对象中未被文本加以确定的部分或方面,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征。
“飞翔”是《所罗门之歌》的主题,它同样也是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未定区域”。对“奶娃”而言,他的祖先所罗门的“飞翔”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戏剧性的。当初为了摆脱奴隶制的桎梏,所罗门逃跑飞回了老家;可是他摆脱了奴隶身份的同时,也永远失去了家人。在“奶娃”看来,祖先的“飞翔”不但意义模棱两可,甚至还令他不安。而故事开篇保险公司代理人向小镇居民承诺“飞翔”的通告,读起来不像是声明、宣告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像是他在执行自己和他人签订的一份契约。他希望从医院的楼顶纵身跃下能带他“飞翔”前往避难所,甚至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实际上,他的“飞翔”是对自己人生做出的彻底改变的坚决执行、对现有生活的诀别和终止。这是他给黑人同胞真诚而严肃的承诺,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无望之举,更不是对自己低贱卑微的人生的软弱妥协。与鲁迅笔下冷漠麻木的看客不同,围观群众在对他的自杀行为的回应中,隐藏着一丝柔软,而随着情节的推移,这种情绪逐渐演变成悔恨和愈加强烈的尊重,代理人的“飞翔”带来了积极的后果:他的黑人同胞意识到“飞翔”不是对他们的人生的否定,从而开始出现了团结的倾向。“通告被钉在他的门上,作为一种对任何过路人的谦卑邀请。”
奶娃四岁时发现只有飞机和飞鸟才能飞,这让他失望懊恼,从此对生活丧失了一切乐趣。当他的朋友吉他给他解释孔雀飞不起来的原因是“尾巴太大。那色彩斑斓的尾巴把它压下来了。就像虚荣心,有了那玩意儿,人就飞不起来了。要想飞,你就得扔掉那压分量的玩意儿”的时候,他顿悟了:虽然开屏的孔雀使他父亲的别克汽车黯然失色,但是这是以失去飞翔的能力为代价的;物质的富裕表面上使人们的生活流光溢彩,却也使人们失去了内在的自由。这种顿悟变成了他精神走向成熟的催化剂,这也让小说后部“奶娃”南下寻找金子而未果的情节安排显得合理妥当。南下寻金的过程中,“奶娃”发现尽管当地人物质生活很贫困,精神上却很自由。这让他切肤般地感受到了一种陌生而强大的冲击感,敢于直面迫在眉睫的死亡,并最终领悟了曾祖父所罗门能够飞翔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交给空气,你就能驾驭它。”“飞翔”是小说中重要的一个再现客体,由于它的不确定性,我们才能多角度阐释这部作品,同样由于“飞翔”的多重属性,它使小说与真实的世界判然有别,成为了这部艺术品生命力的基础和可能性。
二、图式观相层
图式观相是剖析文学作品的另一重要手段。罗曼·英迦登认为“观相”是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它包括视觉观相、触觉观相等一切感官的观相。它隐藏在语句投射的对象之中,并为被再现的客体的直观呈现奠定了基础。当读者开始具体的阅读活动之后,由于其主观的意识活动的介入,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获得活力,读者的直观认识才能达成。这时,呈现在读者认识之中的“客体”就变成了一个融合了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与读者的主观意识的“构架”,英迦登把这个“构架”称为“图式”。
《所罗门之歌》的背景是北卡罗莱纳州,小说描述了当地的一些自然风貌和社会景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被现实化的风土人情的“观相”就再现与他们的主观意识中。和那些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奴隶制的罪恶、种族歧视等方面的黑人作家不同,托尼·莫里森密切关注了黑人文化与传统的。她说:“我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写世界时,那是黑人的世界。”从图式观相层的角度来看,由于《所罗门之歌》中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着墨,它就能够更加直接地向读者灌输黑人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所罗门之歌》还融入了神话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素。奶娃南下寻求金子并且最终获得启迪;这样的人生经历和奥德修斯何其相似。像神话中的英雄必须经受磨炼与考验一样,“奶娃”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不断地经受磨炼。他目睹了家庭暴力,和亲姐姐毫无姐弟之情,丝毫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从小到大都承受着“奶娃”这个绰号带给他的侮辱,替父亲收租的过程中与租户的冲突不断,和“吉他”一起打猎也经历重重危险。经历了“涅槃”之后,“奶娃”意识到虽然同胞大都自私无耻,但是他想要真正的归宿与自由却又必须依靠他们,仅凭一己之力,他是没有办法实现理想的。莫里森擅长多重视角叙事,她笔下的人物虽然会短暂地沉浸在封闭的世界,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人物最终都参与到和他人的对话之中。正是这些人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少数族裔而言,个体的意义极其有限,只有一个个的个体组成了社群之后,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归宿。在这个多元化的大家庭中,每一個成员都有话语权,这和“奶娃”的内省不谋而合:他变得成熟,其心路历程在经历了曲折之后终于迈上了正途。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说:“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它还不可避免是历史的,政治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挖掘作品中具体的语境和构建的空间,进而解读隐藏在作者巧妙的叙述策略后的政治用意,这也正是图式观相层的意义所在。对于包括托尼·莫里森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女作家而言,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直接表达政治述求的通道。她们利用最擅长的叙事手段凸显其政治意图。在《所罗门之歌》里,托尼·莫里森通过多重视角叙事,不仅表达了现代人之间的疏離与异化,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少数族裔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不满,表现出作家对建立多元文化、实现多元身份认同的渴望。
当然,不同的欣赏者的心理活动不尽相同,他们对同一客体的感知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也有极大的可能与创作者在构建作品的过程中试图传达给观众的“观相”也不相同。如同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补编》中所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的扉页上写着“父亲”两个字,她表示这本小说是为了让“父亲们可以翱翔,而孩子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姓名”,作者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愿景。非裔美国人被美国社会边缘化,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差异性压倒同质性的现象甚嚣尘上,社会亦无力为拥有多元文化、各异背景的族群提供具有普世价值的共同视阈。然而即便如此,作者仍保持乐观的态度,她坚信坚强的意志对她的族群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建立一种共同的正义生活才有可能。借助罗曼·英迦登的作品结构理论,在作者浓墨重彩的艺术品的背后,历史和传统的承载、现实和困境的反映、弱势文化群体的呐喊都像是被放在了显微镜之下,绽放出坚强而又美丽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Linda Hutcheon.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History,Theory,Fiction[M]. New York: Routledge,1988:35.
[2]Toni Morrison.The Song of Soloman[M].New York: Penguin Books U.S.A Inc., 1997.
[3]鲁迅.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4]罗曼·英迦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2.
[5]罗曼·英迦登.论文学作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6]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7]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8]张旭曙.英迦登现象学美学初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