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019-09-10 13:07王化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王化超

【摘 要】家国情怀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和本民族内心深处的尊敬与认可,是一个个体在国家中所形成的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感受。在高中阶段,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需要全面、深入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形成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认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091-02

素质教育改革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帮助高中生了解何为“家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其民族自豪感。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价值观不稳定的高中生极其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高中生受主流思想影响,热爱家庭和祖国,形成爱家爱国的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学校这一环节抓起,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家国情怀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高中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需要做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家国情怀对一个个体而言极其关键,有家有国才能安稳、幸福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历史教学与时俱进,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意识,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个人

成长。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阶段的历史是对国内外的真实史实按照合理分类原则进行编撰和讲解的,距离现阶段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与高中生所处的年代存在距离感,背景和价值观念上的偏差不利于高中生精准、透彻的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教师作为真实史实的传播者,首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发现教材中知识点与现阶段高中生生活的关联性,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解决因巨大的时间差而导致的学生不理解教材的问题。纵然历史是千变万化的,但家国情怀却自始至终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1]。如在学习必修二的专题四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展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状况,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为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的生活基本状况。学生脑海中形成视觉印象后,历史教师再讲解相关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新时代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曲折发展中对普通百姓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直观的变化中感受国家的伟大,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生活化的历史教学着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培育学生爱家、爱国、爱党的思想,与新时代下的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二)借助历史故事实施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教育是一项难以一蹴而就的复杂又艰巨的工作,传统的灌输历史史实的教育很容易让高中生反感历史学科,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历史教师需要注意从历史故事出发,结合科学的教学大纲,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先辈们高尚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提高家国情怀教育实效作用。如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融合一些历史故事渗透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中。建国初期,有一次周总理接见外国记者,这名记者问了周总理一个问题:“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总理听后,马上意识到这位记者来者不善,这样带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无非是为了让周恩来总理当众出丑,嘲讽现阶段中国国库空虚。周恩来总理却婉转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说罢,全场人不解,周恩来总理又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在这样有趣的故事中,高中生学习现代中国外交知识的兴趣大大提升,从内心油然而生对周总理智慧的敬佩,调动了高中生学习知识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巧设知识疑问实施家国情怀教育

设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也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关键途径。历史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合理设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形成家国情怀,最终实现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2]。如在学习必修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相关内容时,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并不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可以先巧妙的设

问:“‘一国两制’是什么意思?‘一国两制’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带着问题学习本节知识,学生能够感受国家领导人在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中的正确之举。一些学生回答“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对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归有积极作用,其他学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肯定意见。学生在思考中,能够认识到在我国近现代曲折道路中中国共产党的智慧、能够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提高了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四)在历史与现代的联系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不是单纯的被用来瞻仰的,更重要的是发现历史与现代的关联,在历史与现代的联系中发挥历史对现代社会的指导价值。因此,教师要寻求容易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点”,如在学习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内容时,感受西方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历史教师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社会保险制度。诚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国泰民安的前提下才能有序开展,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关联的。在历史与现代的联系中把握住适宜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时机,才易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真正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逐步转变教学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思想的教育,让高中生形成高尚的民族意识,未来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J].中国农村教育,2019(3).

[2]刘观华.家国情怀教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J].教書育人,2018(35).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