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2019-09-10 07:22陈明伍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陈明伍

摘要:“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是旺苍人民在长期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创造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在大茅坡精神的带领下,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关键词:大茅坡精神;高阳镇;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5-0061-03

1 曾经的大茅坡

大茅坡位于旺苍县北山地区高阳镇的鹿渡村。距县城16公里,平均海拔650米,以前坡上有五个农业合作社,184户754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人均粮食毛收入仅300斤。

当地农民在“山高石头多,乱石茅草坡,地无三尺长,连年灾情多”的乱石茅草坡中生活,靠政府救济度日。大集体生产时,天天一起劳动,三挨四靠,集体经济寥寥无几,家庭副業不值一提,物质经济十分紧缺,80%的农户住着破烂的不堪的土墙房和木架瓦房。外出打工是搞投机倒把。把栽的经济林和瓜果蔬菜毁掉,说什么是“剁资本主义尾巴”生活在天天劳动不够吃,户户住房打拥挤,外出打工是投机,家庭副业是搞资本主义”的艰苦还艰苦环境里。这就是大茅坡人背太阳过山,陪月亮过河的真实写照。

2 而今的大茅坡

五个农业合作社,250户754人。老百姓购大车14辆,小车30余辆,摩托车70余辆,外出打工人员303人,庭园建设250亩,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和名贵药材等,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园区群众经历四度风雨,四度春秋,投入劳动力16万个。移动土石方3万立方米。垒砌石墙400余道,总长3万余米,建成标准茶叶基地1.2万亩。年产1000吨的茶叶生产线两条。建成通村道路15公里,耕作便道13.2公里。人行旅游观光梯1783步,入户路5.8公里,主干道安保工程7.5公里,园区机耕道6.7公里。茶园坡耕地综合治理2200亩,蓄水池60口。排灌渠道10.6公里,风貌塑造180余户。户用沼气池200口。2012年至今。园区茶叶产量达1000吨,产值高达2.14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两千元。道道石墙,层层梯地长出了行行绿茶,红茶。原来的盘山泥沙路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土墙房、木架房变成了小洋楼,家家户户锦上添花。环境舒适,俨然幢幢小别墅。园区的29户贫困户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习惯,养成了好风气。大茅人苦尽甘来,走上了他们的幸福新征程。2018年被评审评为省级“四好村”。

3 精彩的故事和辉煌的历史经历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可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和辉煌的历史经历呢!

那是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大茅坡人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神设计下,高阳镇人民政府编制了《旺苍县高阳镇现代农业园区整体规划》。计划了在3-5年内,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1.5万亩。将园区建设成为以茶叶种植,加工生产,贸易为主。集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国家茶叶标准示范区,确定高阳镇现代农业园区“一线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既以虎垭、崔河、鹿渡、宋江、温泉为一线,建成鹿渡坝茶叶清洁加工、展销,茶文化展示区。大茅坡、虎垭茶叶标准化基地展示区和高阳坡贡茶展示区。

至今,项目总投资1亿余元,其中茶产业:新建茶园,栽植茶叶遮阴林,建成茶叶树保育2处,总投资910余万;配套坡地,土壤育肥改良,总投资341余万;水利灌溉:新建和整治灌溉沟渠、蓄水池,喷灌设施,总投资1820余万;硬化村道、机耕道、新建观光小道,总投资500余万;科学技术推广:维护茶叶标准化技术,绿色防控,总投资170余万;扩建茶叶加工厂,大茅坡纪念园900余万;建设茶博园5000万及其他项目建设投资等。

1990年,旺苍被列入新增工业区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受援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尊重科学,提出打破承包地界成片成规模地建设基本农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并确定首次在大茅坡试点。从此,大茅坡这片穷山恶水的地方开始了它的新里程。

同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长达十年之久,要打破承包地界,集中劳动统一改土,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政治思想复杂工程。村社干部有“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难情绪,思想难统一,劳动难组织。利益难调整。完不成任务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有的社员说“打破承包地界,统一改土我就不去。看你们拿我怎么样”,针对这种严重的复杂情况,从县至村,统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要求各级干部要同唱一个调,上下一心。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科学分析改变大茅坡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制定改造大茅坡的有利措施和具体方法。使群众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在具体实施中,对那些阻碍土改土工程的人和事予以果断处理。当年10月初拉开了大茅坡改革工程的序幕。

在改土过程中,全体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支书唐发春同志。主动辞去粮站的工作,回村带领群众死心塌地的搞改土工程。李奇宗同志在改土工程中把背晒起了连浆大泡,仍轻伤不下火线。给广大群众树立了榜样。为了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群众的改土积极性,村社对已成块面积进行兑现。对平时投工积极的社员,村上当众承包给他新改土地1.5亩以兹鼓励。有个别人少投工又不服从分配调动,甚至变本加厉地把扣除的承包地抢种粮食,还扬言“看哪个敢动我太岁头上的土”。村社干部相信邪不压正,果断采取有力措施,翻了他抢种的粮食,这样一来,广大群众的改土热情日益高涨。700多人的村,就有600多人投入改土工程。为了提高改土工程质量,抢抓工程速度,常常是晴天抢干,下雨巧干,就连晚上也打着火把加班干。还唱着“半天下雨半天晴,斑鸠爱的刺耙林,鱼儿爱的高阳水吔,娴妹爱的创业人哟”等情歌来鼓舞士气。同时把改土工程分成四个组作业:即取石组,运石组,砌墙组和运土组。取石组运石组由村主任李奇宗负责,砌墙组由村支书唐发春负责,运土组由村妇女主任,铁姑娘队长康怀贵负责。姑娘们还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样样活儿都能干,改变穷山和恶水。定叫荒山变良田”的豪迈誓言。取石组在取石头的过程中,几个人用钢钎把石头撬起,喊号子:大石王,嗨吔咗,小石精,嗨吔咗,快快出来,嗨吔咗,讨封诤,嗨吔咗,大石讨它,嗨吔咗,三百岁,嗨吔咗,小石讨它,嗨吔咗,万年春,嗨吔咗。运石组用把大石头用粗10公分,长1米的三根圆木放两根在石头下面,另一根放在石头前面,然后直接用钢钎依次往前撬动到砌墙的目的地,根据石头的大小,也有用两个人,四个人直接把石头抬到砌墙的目的地。砌墙组采取“一平二压三拉四扯五不空”的砌墙方针砌双墙。运土组采取过秤的方法来计算,每4千斤为1方土来加快进度。县区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生连续不断走向大茅坡,投入轰轰烈烈的改土工程,劳动现场处处洋溢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敢叫旧貌换新颜”的昂扬斗志。群众年投入改土工程多达100多天,人均搬运土石方100多方。大茅坡人:改土干劲冲霄汉。一片丹心建良田。擒龙给你下大海,打虎随你上高山。不少前来参观的领导都说大茅坡人是“当代新愚公”。

自从1990年10月大茅坡工程启动,至1992年10月底,国家累计投资16.27万元,自筹资金10.5万元。投入人工93100个,搬运土石3万余方,砌墙400余道,长3万余米。在原来乱石窖上新建高标准水平梯田600余亩,使过去的石缝地在两年内变成了长宽厚的“大寨田”。人均增加稳产基本田0.4亩。先后13个省市,18个区县的领导来参观。四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世界水土保持专家诺雷斯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称赞大茅坡是“中国梯田建设最好的地方”。

1992年底,为尽快让新改土地建设,实现村民增收。县政府、农业局与村社一道大力推广“一改带三改”,逐户落实深沟开厢,底肥下种,粪团育苗移栽等增產技术,克服新改土地及缺水又缺肥的现状。由于当时正处于秋旱冬旱,连春旱的特大旱灾,首次育苗移栽仅存活30%,险让群众失去了育苗移栽的信心。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先后说服群众五次育苗移栽,最终使这片黄泥土长出了前所未有的好玉米。得到了有史以来的累累硕果。种植杂交玉米285亩,实现总产值10.83万公斤,人均净增143.6公斤。大茅坡从此结束了吃返销粮的苦难生活日子。

“要干就干出个气魄来,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要干就干出效益来,要干就是全体村民腰包鼓起来”。这是第八届全国农民代表村支书唐发春同志的心里话。他们无论是夏日炎炎的火热,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乱石茅草坡上创造出了“万里千背一亩田,乱石坡上创高产”的奇迹,创造出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实现致富梦

在90年代初期,英雄的大茅坡人在乱石茅坡上创造出层层梯田,道道石墙步步石梯,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根本没有解决大茅坡人的致富问题,村民们依旧贫穷。穷是富的阶梯。1994年,大茅人与天、与地、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抓住蚕丝上涨的机遇,当年栽桑800余亩,产茧53000斤,产值42万余元,农民人均增收入征收80元。谁知道受2006年国际丝绸市场剧烈波动下滑,蚕茧价格连年下降,满腔热血,换来的却是一盆凉水,人们将桑树一砍而光。此产业依然未彻底解决大茅坡人的落后面貌。

2007年在举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血潮中,高阳镇人民政府抓住县委、县政府发展茶产业政策的有利时机,借助地理优势和高阳坡贡茶深厚的文化历史。果断确定发展茶产业的决策。镇村干部再次“麻子打喝嗨”总动员,宣传县委、县政府发展茶叶的优惠政策,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优势,分析发展茶叶产业的前景和经济优势,动员大茅坡人栽植茶苗。通过农业局技术人员对土壤进行化验,明确土壤酸碱度等特性,实地指导村民放线开沟,施肥填埋,规范栽植。县政府免费提供120万株茶苗。当年大茅坡新建茶园300亩。由于缺水,茶苗栽植后的成活率低,长势差,村民们每年对茶园进行补植。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茶园基本成型,由于缺少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的领路人,产品商品化率较低,加之无茶叶加工配套,产品附加值极低,造成茶产业效益低下。

2011年下半年,为彻底改变大茅坡人产业发展落后的方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确保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高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走产业经营化路子。县农业局联系川农大、省茶科所等科研院校,深入开展校地合作,成都理工大学朱创业院长5次来旺苍大茅坡实地考察,科学编制《旺苍县高阳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引进的米仓山茶业集团,碧丰茶业公司,旺苍县金源公司,组织虎垭、宋江、温泉两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引领园区产业发展。米仓山茶业集团牵头高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运作模式,按照每亩每年350元,第五年开始每十年增加50元,租期40年的标准,租赁大茅坡农户茶园500亩,开始了“大茅坡茶叶标准示范区”建设,拉开了以大茅坡为核心。连片虎垭、鹿渡、崔河、宋江、温泉五个村47个村民小组,1322户4762人的高阳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新序幕。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整合秦巴小区连片扶贫,土地整理,以工代赈,通过公路,高标准农田,产业化基地强县等涉农项目资金5000余万投入园区建设。农业局等县级部门深入落实县政府决策,派专人驻点指导。高阳镇人民政府大力宣传“感党恩,建家园”,“弘扬大茅坡精神,致富大茅坡”,“高阳是我家,致富靠大家”精神,引领农户参与园区建设。米仓山茶业集团采取“当时结算工资”,“承包计件”等方法鼓励农户参加园区建设;2018年,园区茶叶产量达1000余吨,产值2.14亿元,仅茶叶项目带来茶农人均增收两千余元。大茅坡人再次展现“战天斗地,改变山河,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等惊天动地的凌云壮志。

这些年,高阳镇大茅坡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是在“夏战三伏,冬战三九”中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崛起中华卷巨澜,茶叶景观多壮丽,春风浸染高阳天”。这与改革开放的创新理念,“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段,十八大的“四个全面”十九大的“两个阶段”勾画未来发展蓝图,息息相关,互为依托;与原大茅坡村支书唐发春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交接传承精神紧密相连,他至今还在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作用。

“我们全体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高阳镇‘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代代传下去,在传承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新时期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现任村支书王洪国说。

5 未来发展

大茅坡人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决心和毅力,依托旺苍旅游必由之路的区域优势,将茶叶发展与乡村旅游,商贸展销有机结合。在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1.5万亩,届时园区总产值2.5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6万以上。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