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陶瓷雕塑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无论是对于我国的文化历史还是现代的艺术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老的艺术都逐渐消亡,陶瓷雕塑艺术虽然没有消亡,但是它的发展现状也并不好。由于许多艺术家对陶瓷雕塑艺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现阶段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很慢,因此我们要对陶瓷雕塑艺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只有对陶瓷雕塑艺术进行创新,才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下去,才能促进文化艺术领域的持续繁荣。为此,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陶瓷雕塑艺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策略,希望以此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陶瓷雕塑艺术;创新;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逐渐有了文化回归与复古的倾向。这对陶瓷雕塑这门古老艺术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陶瓷雕塑艺术想要传承与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对自身创新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下许多陶瓷雕塑家对陶瓷雕塑艺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注重观察市场信息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懂得根据市场的导向来确定创新方向与创新题材,导致许多陶瓷雕塑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陶瓷雕塑家要重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重调研搜集一些时兴的元素,做到古今合璧,以此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陶瓷雕塑艺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不够重视陶瓷雕塑艺术
目前,人们对陶瓷雕塑艺术的概念理解不深,普遍不够重视陶瓷雕塑艺术。许多人认为陶瓷雕塑只是工艺品,而没有把它当作艺术品来看待,人们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陶瓷雕塑艺术创新工作的开展。目前陶瓷雕塑艺术的市场如此冷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引起的,行业内对陶瓷雕塑艺术都不够重视,更何况行业外的普通群众。
(二)翻制模仿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陶瓷雕塑是可以通过模具来制作的,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水线式的生产。而这一特点,也导致了陶瓷雕塑的翻制模仿现象严重,由于陶瓷雕塑可以大量翻制,许多人便忽视了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制作出一些千篇一律的陶瓷雕塑来牟取利益,这对陶瓷雕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一些原创陶瓷雕塑家造成了名誉与金钱上的损失。
(三)许多陶瓷雕塑家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陶瓷雕塑家都是老年人,他们的思维比较传统,行为比较守旧,在制作陶瓷雕塑时过于死板、单一,不懂得与时代相结合来进行创新,这严重阻碍了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陶瓷雕塑家为了发家致富,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其它形式的陶瓷制作,导致制作出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质量很差,给业界带来了不好的口碑。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他们对陶瓷雕塑艺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引起的,因此广大陶瓷雕塑家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二、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策略
(一)培养陶瓷雕塑制作人员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思维的产物,是在事物原有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烙有深深的个人印记。想要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过关且具备创新意识的陶瓷雕塑制作人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这不仅可以提高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质量,还能促进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创新。因此,陶瓷雕塑行业必须要加强对艺术人员的教育,多开展一些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艺术创作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借助科技手段來实现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陶瓷雕塑艺术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长达千余年,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种古老的艺术想要获得发展与改变,就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变。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这对陶瓷雕塑艺术来说是一件好事,陶瓷雕塑艺术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实现古今相融,中外贯通。陶瓷雕塑家可以学习一些新的制陶技术,引用一些先进的制陶设备,以此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积极融入新元素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
在制作陶瓷雕塑艺术品的时候,陶瓷雕塑家可以积极的引入一些新元素,以此来增加艺术品的可观赏性,让艺术品变得更加“时尚”。陶瓷雕塑家可以通过一些装饰手法上的创新来增加艺术品的价值,通过融入一些时下最流行的新元素,来使艺术品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把陶瓷雕塑艺术更好的发扬光大,就必须要注重创新。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着瓷器的影子,由此可见陶瓷雕塑艺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赋予这一传统工艺艺术新的时代内涵,让它与现代发展潮流融合在一起,让它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以此来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再次焕发光彩,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星.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2(17):48-49.
[2]包林平,张仁保.谈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J].陶瓷研究,2011.
[3]李霁.凝重与灵动[J].设计艺术,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