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荘
摘 要:舒春光山水画体现着边疆西域风情,他不重表象而重意象,不重写实而重写意,强调画为心声,意在笔先,画家“神与物游,物我交融”,造境寄情,直抒胸臆,表现出自己强烈的个性和主题意识,是我们重新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指路灯,本文以舒春光山水画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舒春光山水画作品中的形式内涵。
关键词:舒春光;山水画;形式内涵
舒春光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向往西部大漠胡杨、戈壁沙尘,当时是受了边塞诗的影响,毕业毅然决定分配新疆。我们探索舒春光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内涵不仅仅是由于边塞诗引发而创作的一种地域性的边塞画的命名,而更多的是作品里面渗透着边塞诗的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没有探索,就没有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舒春光是争议的焦点,一个新东西出来,大家不接受,他不畏外界的争议,展馆的拒展,继续坚持自己的探索之路。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生活的载体,是真、善、美的体现,是画家自身的修养、品质、生活感悟、表现技法、观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智慧源泉等主观因素和客观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舒春光的美术作品,与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感觉美就在身边,构图上求多变,画面格调雅而不俗,寓意深远,气势如虹。章法布局上,有疏有密,疏密相间,有近有远,空间辽阔,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辩证统一,诗情画意,神笔飘逸,画出一幅幅带给我们惊叹的动人画面,表现了西部大自然的雄壮辽阔、神奇向往的气势场面。正是因为不断写生,跋涉西部的山山坳坳,他把边塞的自然风貌牢牢的记在了脑海里,通过丹地貌画出来以后,表达画家的一种思想感情,表达对这个地方的一种爱,和它的那种沧桑感,画好的目的当然不是完全画的和地图一样。新疆的土壤盐碱很重,所以地层堆积一层层的都有盐碱,我们细看它都有一层层的白颜色,舒春光先生画的雅丹地貌是用白线画出来的,这个白线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而且他是有种抽象成分在里面很美。
舒春光先生的《楼兰驼影》、《晨曲》、《楼兰风情》、《揽胜图》、《瀚海沧桑》、《丝路之行》等其他的一系列作用极具地域性,一看就是新疆这块地方的自然风情,那浓厚的韵律和异常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流连忘返。《揽胜图》作品画面体现了雅丹地貌形象的层层叠叠,奇形异状,感觉山像是跳舞的维吾尔族姑娘,极富节奏美和韵律感,远处寥寥几笔画出远山的荒寒远寂而又不失灵气,使观者像是在听一首抒情的歌曲一样,细细品味画面带给我们实,有近有远,或者悠闲的散步,或者警惕周围的环境,充满着大自然的情形趣味,将我们带到另一个没有国度、自由的世界。《高山人家》画面中大块的雪岭,是用留白的手法来表现的,再在稍近处点以毡房牛羊,使毡房里面的牧民沉浸在皑皑冰雪的环抱之中,呈现出宁静致远的气氛,感觉牧民与雪岭融为一体,沉醉在大自然的幻梦之中,唯有奔跑的牛羊,才在这宁静、洁净的环境中富有钩》画面上是层层叠叠的的冰雪山峰,一片片的小木屋旁边是缓缓的溪流,蔚蓝色的天空上镶嵌着一轮如钩的新月,让我们联想到儿时的童话故事。
舒春光先生的《高处不胜寒》、《冬夜》、《火焰山》、《激流顽石》、《喷涌》等作品,描绘了西部的高山深涧。《激流顽石》这幅画作,怪石磷峋、万丈狂澜、气势如虹,十分注重整体的渲染效果和对局部刻画相对应的组织关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现出那种亦真如幻、变化莫测、色彩斑驳的肌理效果和细微的光感,把写生与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再现西部鬼斧神工般的自然风光。舒春光先生的人物画相对较少,但与山水画可不相上下。无论是《塞驼行》、《大漠风尘》、《雁过留声》中在荒漠中牵着骆驼长途跋涉的驼队,还是《帕米尔之舞》、《刀郎舞》、《载歌行》、《载歌来》中欢歌载舞的少数民族,都表现出西部老百姓的民俗风情,人物活灵活人物很多。
他把各组人物运用宣纸自然留白的技法,表现得条理分明、有逆光的艺术效果。那些在街上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的人们,不是舞台上职业的舞者,而是生活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而且是许多民族一起莺歌起舞,他们是自然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自然。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都被他画于画面上,形成了壮观的载歌图。近、中、远景都用没骨画法画成,把人们的视觉拉向远处,给人以无尽遐想。就连《边城街头》这幅街景题材的绘画,也带有西域民族的原始风味。一个白须花甲的维吾尔族老人头上顶着馕盘,赶着牛行走。老人衣着用浓墨表现,牛用浅墨表现,一前一后、一深一淺,纵错交叉,富有空间感,在表现技法上也充分利用了墨色相交汇形成的特定肌理效果,同样也给观者富有韵律的美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因为如此,舒春光先生的绘画作品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盛宴、心灵上触动,他每次举办画展,都给众多的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象。
舒春光的山水画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肯定,从表现手法来讲,他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范式,把西部的戈壁荒漠、冰峰雪松的自然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尤其是那画面中富有似与不似纹理下的雅丹地貌,加以丰富多变而和谐的色彩处理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舒春光先生正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达到“天工”与“清新”的境界。从审美情趣来说,舒春光的作品给人以壮美与优美、具象与抽象为一体,画面讲究一种雄壮、旷静、新奇的美感,雅俗共赏。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主要是画家学术中的摸索与大众审美良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看他的画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与心灵上的触动,而不是胡乱的泼洒的躁动与刺激。
参考文献:
[1]舒春光.舒春光先生画集[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7
[2]舒春光.舒春光中国画作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贾德江.当代名家周尊圣写意山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2
[4]舒春光.舒春光边塞风情画精选[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