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云 李蕾 徐万群 谭巧文 王志宏 郭宗君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颈动脉硬化病人吸烟偏好及动脉硬化相关影响因素的状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于某三甲医院查体和就诊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中老年男性277例,收集人口学、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资料,同时完成E-Prime 2.0软件编制的香烟及钱币决策偏好任务,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分析吸煙决策偏好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以及各相关因素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 硬化组对香烟的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较非硬化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1、3.936,P<0.01);吸烟硬化组对香烟的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较吸烟非硬化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2.045,P<0.05)。硬化组在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较非硬化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7~26.589,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吸烟决策偏好不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颈动脉硬化者与非硬化者在吸烟决策偏好上存在差异,但吸烟决策偏好不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吸烟;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4;R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9)05-0564-04
doi:10.11712/jms201905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动脉硬化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生活习惯、人口学因素以及既往疾病史与动脉硬化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其中吸烟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有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吸烟体验形成了习惯性导向行为,而习惯性导向行为与吸烟者对吸烟的反复体验学习所形成的偏好有关,从而导致对香烟的选择决策认知发生偏差并影响行为模式[2-3]。因此,吸烟者对香烟选择的偏好加工可能是其烟依赖的重要特点,并且可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否与吸烟决策偏好存在相关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设计香烟和钱币为线索的决策任务,观察吸烟决策偏好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并同时观察影响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其他因素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于某三甲医院查体和就诊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中老年男性277例。纳入标准:①年龄为55~75周岁的男性;②右利手,具有正常的视力、听力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③能够配合检查及完成决策任务;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心、肺、肝、肾、脑等严重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27分;③有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或相关病史者;④有乙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兴奋剂或致幻剂等药物滥用史,有赌博、网络游戏等成瘾史。本研究获得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及相关定义 收集人口学、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资料。(1)吸烟:吸烟者指目前仍在吸烟,每天吸烟1支及以上,时间≥1年者[2];非吸烟者指一生中不曾吸烟或吸烟总数不超过5支者[4]。(2)饮酒:过去6个月每周至少饮酒1次,每次饮酒至少1标准杯以上(1标准杯含10 g乙醇,等于25 g体积分数>0.42的白酒或半瓶640 mL的啤酒)者定义为饮酒者[5]。(3)高血压:①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在平静状态下,收缩压≥18.7 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因;②既往诊断的高血压和现在服药的高血压病人[6]。(4)糖尿病:①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存在糖尿病的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②既往有确切糖尿病病史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病人[7]。(5)高脂血症:以下3个条件满足一条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①血清总胆固醇≥6.1 mmol/L;②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③血清低密度脂蛋白≥2.57 mmol/L[8]。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由我院超声科医师使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有无颈动脉硬化。受试者去枕平卧,暴露颈部。将探头置于受试者颈部,分别于双侧颈动脉起始2 cm处、距颈总动脉分叉1.0~1.5 cm处、颈总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外动脉起始部,探查动脉管径、内膜腔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强度等。根据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的《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标准[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 mm为正常,IMT为1.0~1.5 mm为内-中膜增厚,IMT>1.5 mm为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
1.2.3 分组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硬化组156例和非硬化组121例,将吸烟者分为吸烟硬化组107例和吸烟非硬化组57例。硬化组与非硬化组比较、吸烟硬化组与吸烟非硬化组比较、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4 吸烟偏好决策任务 应用E-Prime 2.0软件编制香烟或钱币偏好决策任务[10-11],观察受试者对香烟或钱币选择的偏好模式。任务具体实施:香烟图片或钱币图片每次一张随机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受试者按键是否选择这张图片(选择按1键,放弃按3键)。无论选择还是放弃,均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按键。放弃按键无奖赏或损失。每张图片重复呈现15次,电脑自动记录受试者的按键选择模式和次数、总次数以及获得的结果(按键次数×每次按键的香烟或钱币数量)。任务完成后,根据其选择香烟或钱币的总数量,以实物作为被试费给受试者。
1.2.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AKx-D]±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硬化病人吸烟情况
硬化组156例中,吸烟者107例,非吸烟者49例;非硬化组121例中,吸烟者57例,非吸烟者64例。硬化组吸烟者的比例高于非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8,P<0.01)。
2.2 颈动脉硬化病人吸烟决策偏好分析
本文硬化组和非硬化组的香烟选择次数分别为10.04±6.91和6.79±7.22,香烟选择总次数分别为87.06±72.74和56.49±72.56,硬化组对香烟的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较非硬化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t=3.811、3.936,P<0.01)。吸烟硬化组和吸烟非硬化组的香烟选择次数分别为14.44±1.49和13.61±2.37,两组香烟选择总次数分别为122.50±49.90和104.88±57.21,吸烟硬化组对香烟的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较吸烟非硬化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393、2.045,P<0.05)。
2.3 颈动脉硬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
硬化组在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较非硬化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7~26.589,P<0.01)。见表1。
2.4 颈动脉硬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吸烟决策偏好不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动脉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机体器官功能下降的发病基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颈动脉硬化可作为了解全身动脉硬化情况的“窗口”[12]。动脉硬化的发生受到生活因素如吸烟、饮酒以及伴发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探讨吸烟决策偏好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本研究使用吸烟决策偏好任务对硬化组和非硬化组以及吸烟硬化组和非吸烟硬化组的吸烟决策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硬化组香烟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均显著高于非硬化组,吸烟硬化组香烟选择次数和选择总次数也均显著高于吸烟非硬化组。表明吸烟者对香烟具有明显的趋近偏好,且该偏好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具有吸烟决策偏好者可能更容易导致吸烟行为进而引起动脉硬化的发生。这一结果与WIERS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WIERS等[13]用趋近-规避任务来研究吸烟者对香烟线索选择的趋近偏好,结果表明吸烟者对香烟线索具有自动趋近趋势,且吸烟者表现出冲动系统的敏感性增强。而冲动系统的敏感性增强可以导致认知偏差,包括注意偏差、记忆偏差和自动趋近偏差等[14]。自动趋近偏差使得吸烟者对香烟相关的或尼古丁相关的刺激存在自动趋近偏好[15-16]。这种趋近偏好效用可能与大脑边缘区以及与行为相关的脑区激活增强有关[17-19]。药物成瘾者对药物相关线索反应增强,产生注意和自动趋近偏差,而对其他中性或有益线索反应减弱,这是成瘾者保持长期成瘾行为而不能有效戒断的原因[20]。上述原因可以解释吸烟习惯性导向行为的形成,而吸烟习惯可能成为一种生活化行为模式,从而导致吸烟者的烟依赖行为,并与一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1]。饮酒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可能原因为大量饮酒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22]。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3-26]。
综上所述,吸烟决策偏好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但吸烟决策偏好不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从吸烟认知到吸烟习惯和动脉硬化发病的系列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今后可在排除某些干扰因素的前提下或从动物实验的角度进行颈动脉硬化与吸烟决策偏好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URKE G M, GENUARDI M, SHAPPELL H, et al. Tempor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971 to 2006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Am JCardiol, 2017,120(10):1787-1791.
[2]QUINN J M, PASCOE A, WOOD W, et al. Can’t control yourself? Monitor those bad habit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0,36(4):499-511.
[3]高其法,王军慈. 转变健康行为习惯预防慢性病的重大挑战[J]. 重庆医学, 2013,42(17):2040-2042.
[4]魏姣花,彭慧如,傅廣,等. 青少年吸烟者心电图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56(34):76-78.
[5]刘莹莹,温有锋,肖艳杰,等. 饮酒对拉萨藏族成人体成分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 2018,41(6):711-714.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 高血压杂志, 2004,12(6):483-486.
[7]汪寅章. 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及口服降血糖药现状[J].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1999,1(2):1-3.
[8]李晓东.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J]. 医学与哲学, 2008,29(4):22-26,45.
[9]中国医师协会分会.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J]. 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18(10):993-1012.
[10]ANDERSON B A. What is abnormal about addiction-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6,167(1):8-14.
[11]WATERS A J, SHIFFMAN S, BRADLEY B P, et al. Attentional shifts to smoking cues in smokers[J]. Addiction, 2003,98(10):1409-1417.
[12]NAGAI Y, MATSUMOTO M, METTER E J. The carotid artery as a noninvasive window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pparently healthy individuals[J]. Ultrasound Med Biol, 2002,28(10):1231-1238.
[13]WIERS C E, KHN S, JAVADI A H, et al. Automatic approach bias towards smoking cues is present in smokers but not in ex-smokers[J]. Psychopharmacology, 2013,229(1):187-197.
[14]STACY A W, WIERS R W. Implicit cognition and addiction:a tool for explaining paradoxical behavior[J]. Annu Rev Clin Psychol, 2010,6(8):551-575.
[15]BICKEL W K, MELLIS A M, SNIDER S E, et al. 21st century neurobehavioral theories of decision making in addiction:review and evaluation[J].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2018,164(12):4-21.
[16]BERRIDGE K C, ROBINSON T E. Liking, wanting, and the incentive-sensitization theory of addi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6,71(8):670-679.
[17]NESTOR L, MCCABE E, JONES J, et al. Differences in “bottom-up” and “top-down” neural activity in current and former cigarette smokers:evidence for neural substrates which may promote nicotine abstinence through increased cognitive control[J]. Neuroimage, 2011,56(4):2258-2275.
[18]WAGNER D D, DAL CIN S, SARGENT J D, et al. Spontaneous action representation in smokers when watching movie characters smoke[J]. J Neurosci, 2011,31(3):894-898.
[19]JACOBUS J, TAYLOR C T, GRAY K M, et al. A multi-site proof-of-concept investigation of computerized approach-avoi-
dance training in adolescent cannabis users[J]. Drug Alcohol Depend, 2018,187(1):195-204.
[20]EBERL C, WIERS R W, PAWELCZACK S, et al. Approach bias modification in alcohol dependence:do clinical effects replicate and for whom does it work best[J]? Dev Cogn Neurosci, 2013,4(1):38-51.
[21]胡潔,陈庆伟,贺无恙. 增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34(11):1081-1085.
[22]XIE Xiang, MA Yitong, YANG Yining,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nkle-to-brachial index:results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Survey[J]. PLoS One, 2010,5(12):e15181.
[23]FARIBA F, MORADI M, ARABI A, et al.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ectasia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West of Iran: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Res Health Sci, 2016,16(1):22-25.
[24]徐玲,尹婷婷,俞吉,等.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18(6):626-629.
[25]李秀萍,马斌,丁丹,等.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40(6):733-735.
[26]LI J, LAI H, CHEN S, et al. Interaction of sex steroid hormones and obesity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men: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7,31(2):318-327.
(本文编辑 马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