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一、设计理念与项目创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实践则倡导从学生的兴趣和真实需要出发,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主题的开发。因而,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渗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自然永远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孕育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万物复苏的春天,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力较弱,我常常为所教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而誊抄作文和虚情假意而困扰不已,为了增长学生的感知力,让其更好地贴近自然和表达自己,锻炼学生搜集、整合与积累信息的能力,培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合作的意识,我组织和策划了这场“春天在哪里?”实践活动。
在春回大地的时候,我们让孩子们一起走进自然,让他们贴近初生的万物,感受生命与自然的独特馈赠,在春的孕育中提高敏锐的感知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拥有更为丰富的想象力。
二、活動相关情况
1.项目名称:春天在哪里?
2.时间范围:2019年3月-4月
3.参加人员: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班主任和相关同学
4.主要活动:搜集资料、踏青、分析整理、自我创作、展示作品、总结交流
5.活动时间:第一周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第二周课外组织踏青、第三周创作、第四周课内展示与总结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准备:第一周——分组搜集整理资料
1.在活动前一周分组,让同学们寻找关于春天的文字素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刊、视频、音乐等各种方式),并提前告知踏青地点,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点进行调研(包括植物、动物以及环境等等)。
2.同时,教师在此阶段调研踏青地点,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及路线,做好各种安全保障工作和应急预案,并提前写好策划案等相关文字方面的材料。
(二)活动过程:第二周——课外组织踏青;第三周——创作
1.课外组织踏青。选定一个阳光晴朗的日子,我们几个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伴着徐徐春风,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在这美好的阳光下感受春天。踏上软绵绵的小草,微风吹拂,小草们纷纷摇动身子,争先恐后地睁大好奇的眼睛欣赏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唱着歌儿好奇地观察路上的一切,观察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树上长出的嫩芽和清澈流动的溪流。有的同学向别的伙伴讲着自己的前期调研成果,告诉他的伙伴每一朵花的名字,每一棵树的名字,还有一路上吱吱喳喳的鸟的名字。在贴近自然的同时,孩子们也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新奇。野餐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孩子们做游戏、分享自己带来的“美食”,三三两两一起说笑打闹,获得了与学校生活不同的快乐时光。
2.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前期阅读到的相关材料和踏青的经历即兴创作,创作形式包括却不局限于小说、诗歌、散文以及PPT展示、视频等。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
(三)展示与评价:第四周——课内展示与总结
1.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创意和创作经过。让同学们通过比较发现各自作品的闪光点。
2.举办作品展示会,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壁上相互观摩后进行评点。
3.开展讨论,请同学上台谈谈自己创作的体会和收获。展示会上,抓住活动中同学之间表现出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新、求异意识,让学生精心创作的作品得到充分的认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四)活动的延伸
1.将事先打印好的评议表发给同学们,同学们通过打分评议,评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九名,优秀奖十二名。并给获奖的同学拍照留念。
2.借此契机,家长会上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家长的面前。一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心里乐开了花,赞不绝口。
四、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课余时间贴近自然,感知自然的能力。
2.锻炼学生搜集、整合与积累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实践能力。
4.学会表露真情实感。
5.培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合作的意识。
五、活动反思
学生们完成的作品看似简单,却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看似粗糙,却在字里行间渗出精细;看似幼稚,却又处处透着特别的灵气。反思探索春天活动的得与失,我认为有几点是成功的:
第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里尔克曾说过,“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并非一切都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人们没有把自己哭进痛苦中,也没有把自己笑进欢乐里。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从同学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在同学们对于春天的感知中,孩子们对于写作与表达的热爱也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第二,生生互助,广泛阅读。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帮助。有的发挥自己绘画的天赋,而有的则充分展现自己在电脑上的特长。尤其可喜的是,在提高感知能力的同时,学生们阅读量大增,他们从阅读中获得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转化为进一步阅读的动力。学生们从阅读一些简单的谜语、儿歌到诗歌、散文、小说,对于读物的要求越来越广泛,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第三,鼓励交流,扩展能力。通过一段时间对于春天的探索,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上,只要学生获得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我就尽量让学生来介绍,来讲解。我还利用午会课时间鼓励学生交流所阅读到的信息、知识,做到资源共享。
六、教师体会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太多了。踏青这样的活动形式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提供了载体。同时,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