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活动
农产品基地的采摘活动可以解决品牌知名度问题、基地农产品销售问题。
联怡枇杷乐园推出的时令特色采摘活动,很快便引起了周边市民的关注,游客慕名而来。枇把采摘活动给游客带来乐趣,也为园区解决了枇杷采摘、销售的问题,实现了园区的增收增产。
开设生态餐厅
在农业园里开餐厅,可以满足客户的刚需,还可以延长客户的停留时长,有利十农业园其他项目的增收。
为了留下更多客人,沈振明开设了生态农家乐餐厅。园内坚持科学的套种套养,如采用生态套养鸡、鸭等畜禽,靠吃枇杷果林中掉落的果实、虫等自然生长。沈振明认为,餐饮的食材如果全部来自园内,既能充分发挥园内作物的价值,又能够保障菜肴的安全、绿色。
增加多元化产品
与单一农产品相比,多元化的农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诸多需求。
由于枇杷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别是作为单一农产品种植时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风险,联怡枇杷园便从海内外引入了多种观光型蔬果新品种,以保障农产品增收。
例如,从台湾引进了火龙果、百香果、释迦、莲雾等10多种水果,并在园区里构建了观赏水果新品种示范区。
创新生产管理
当租地成本占农业园40%以上时,如何让土地增效、降低单亩的土地成本就成为大问题。沈振明除了对枇杷品种进行科学改良外,还进行了科学套种套养。
枇杷园作物生长期间,園区充分利用主作物生长空余的地面与空间套种作物。同时,在每一片主作物种植地的空余空问种植另外一种作物。比如,在枇杷树下种植中草药,此方法能帮助园区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投资环保
循环经济下已经出现过其他农业创业者成功的案例,农业园借助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帮助农业园增收,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1把垃圾变成有机肥。沈振明的枇把园引进了环保节能处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使用,餐厨垃圾的处理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通过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形成以沼泽为纽带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而沼液则作为有机肥用于园区的土壤改造。
2沼气发电。沈振明把沼气用于园区的发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厨房、路灯的能源供给。枇杷园实现年发电1.5万千瓦时,年产有机肥2800吨,每年为园区创造近70万元的经济效益。预计全部设备投资能在三年内回本,为园区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
3沼气采暖。沈振明的枇杷园引进了地暖供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冬暖夏凉,既环保又能省电。初步估算,这套地源热泵系统每年可为园区节约40%以上的用电量。
4餐厨垃圾的收集。联怡枇杷乐吲还与周边农庄达成合作协议,进行餐厨垃圾的收集。此外,鉴十理论上每一吨餐厨垃圾产生的沼气可以发电200度,如果枇把园内的这套餐厨垃圾环保处理系统发挥得当,沈振明还考虑进一步扩大餐厨垃圾沼气利用发电项目规模,未来或许还能将沼气燃烧所产的电量并入国家电网中。
近些年,新业态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热门,各种“新词”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新业态,究竟靠不靠谱?都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