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怎样才能焕发新生机

2019-09-10 07:22:44
农家参谋 2019年5期
关键词:松阳县古民居村落

少人居住或无人居住,同时难以留住游客,是近年来困扰我省不少传统村落发展的一大共性问题,使得不少传统村落即便得到保存、保护,但由于环境破败,不够宜居、宜人而缺乏生机和活力,难以形成旅游价值。

在这方面,作为拥有71个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古典中国”县域标本的浙江省松阳县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其相关经验、做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反思、学习和借鉴。

传统村落景观别致,却格外冷清

沿着修武县北部山区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平原上的积雪早已消融,尽管有阳光普照,但山风吹过,依然让人感到冰冷刺骨。

在青龙峡景区山门内,中国传统村落双庙村的招牌十分醒目,但这里却与已经闭园的景区一样,人迹稀少。村内的新街道两旁,家庭旅馆、饭店扎堆,不少还在建设中,但大多店面都关着门,没有营业。

与新街道相比,依山势而建的双庙村老村则显得破败。老村村口有一座两层高的石头房,是村子的一座古庙遗址,但主殿和配房的屋顶已经坍塌,直径四五十厘米粗的木梁已经腐朽,屋子内更是长出了大腿粗的老榆树。

伴随着破败的,是冷清。沿着石头铺就的弯曲小路拾阶而上,村子里完全没有了喧嚣,也无鸡鸣犬吠。走过了10多家,不少都是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偶有一名穿着棉袄的老者路过小巷。

村子里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石头建筑而成,包括屋顶的石板。不少石墙缝隙契合,匠心独运,还用上了石灰填缝,以及金属片嵌入加固支撑。尤其是清代文举人故居、武举人故居,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施工工艺,都十分考究。

“这些铁皮,都足以前富裕人家砸掉铁锅,用碎片嵌进墙缝里的。这样一来,石头墙更结实,也叫铜墙铁壁。”修武县西村乡包村干部宰随州说。

他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如今90岁高龄的老父亲卧床在家,由他照顾。“赶上旅游旺季,村里还能做生意,人气很旺。现在景区闭园,没游客了,年轻人也都出去了,村里没剩多少人,留下的也大都是老人小孩。”他说,即便年轻人回来,包括游客居住,也很少有人去老村,都是住新街上的新房子。

少人居住,不少民居年久失修

拥有3个自然村、5个古兵寨、200多口人、1000多年歷史、紧邻景区的双庙村,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眷顾下,理应发展得顺风顺水,但现实却如此尴尬,一度让这里的人们困惑不已。

其实,这种传统村落的境况并非双庙村独有,在省内多个批次入选的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中,属于共性问题。

此时,在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丁李湾村、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平顶山市郏县渣元乡渣元村、郏县堂街镇临沣寨等省内的中国传统村落也发现,不少传统村落内都是少人居住,甚罕无人居住,老人留守问题十分突出。

又比如,作为太行山中的典型古寨,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寨内现存不少古民居,入选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但村民大多已离开了古寨生活,住户从几十户锐减到了十几户,且都是老人。村民们“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放弃古寨,在古寨附近建起了新村定居。

与传统村落的冷清相对应的是,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已经空置,或者出现了漏雨、构件缺失、屋顶坍塌等残破问题,已经不适宜居住。

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不少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看来,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发展大潮卜,年轻人大量进入城市,农村越来越凋敝,大环境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是古民居修缮价值被低估、相关修缮资金难以筹集。

宜居才能吸引人

对十省内传统村落面临的这一问题,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在这方面,目前拥有7处中阿传统村落(其中一处正在公示中)的修武县也在寻求突破。为此,修武县考察了被誉为“古典中国”县域标本的浙汀省松阳县,领略了该县中国传统村落的魅力。

拥有71处中国传统村落的松阳县,一直很重视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开发等,经验很成熟、很丰富。

比如,该县“船型古村落”赤寿乡界首村,仅明清古建筑就有21幢。远离喧嚣的城市,漫步于这里的千年古驿道,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环境,仿佛让人来到了世外桃源,汀南秘境。

松阳县当地相关负责人讲,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村落,得益十他们建立起了十几支工匠队伍,持续推进“拯救老屋行动”,对传统老屋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

松阳县对不少古民居进行了文物认定,并立有标识。在严格修缮、保护的同时,该县注重对原有传统村落的深层次文化挖掘, “以点及面”带动经济发展,实现“文化引领乡村复兴”。

“不管是修缮古民居、打造自然环境还是挖掘文化产业,都是要让这里的中国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说, “一些企业要进来开发,尽管投资很大,但如果不顾古民居保护,大拆大建,我们宁可不要。”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发展特色经济是出路

资料显示,截罕2018年12月,我省共有中网传统村落124处,另有78处正在公示中,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并不靠前,但如果从实际拥有的资源来说,河南省的传统村落发展潜力和空问并不小。

曾经,河南省不少地方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村落的保护,造成不少传统村落资源消失,现在随着各方观念的改变,这种境况也在慢慢改变。在省内不少县域,中国传统村落以及潜在的传统村落保护正在被提上日程,在大众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之后,问题正在改善。

对此,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郑东军也感同身受。近年来,他一直在受聘进行郏县临沣寨的建筑设计工作。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这个昔日破败的古村落,目前按照规划的蓝图,正在焕发生机。

保护应该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好遗存,传统村落才有发展的根基,开发也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依托传统村落的自然文化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是一条重要出路。

【两会代表有话说】全国政协委员杨安娣:发展乡村旅游破解“空心村”难题

“空心村”主要特征是土地利用空心化和年轻人口空心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影响环境卫生;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不在家,随着留守老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建议:

通过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互融发展的原则,优化功能分区,合理开发布局,实现与村镇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

根据“空心村”的生态资源、区位特点、产业特色等,培育资源依托型、区位依托型、市场依托型和产业依托型等发展模式,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模式创新做实产业,用打造精品集聚人气,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发展观光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新农村养老机制,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流转资金和旧房出租资金,通过多方筹集建立养老基金,提升“空心村”老人的养老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松阳县古民居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捉蟋蟀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安徽建筑(2020年9期)2020-12-27 08:48:24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0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下一代英才(2016年4期)2016-11-19 20:19:07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中国美术馆(2016年2期)2016-06-03 03: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