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艺术社团活动的特征和现状,并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自我意识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四个方面对艺术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讨论,学校应该要逐渐与时俱进,鼓励艺术协会为培养具有个人魅力的优秀综合人才和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艺术社团活动;学生身心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517110
一、教学背景分析与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进行地理课程设置,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节课采取“提升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分析,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流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力:1.讀图分析能力,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的能力,推理归纳自然地理现象的规律的能力;2.辨证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1.感受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增强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2.培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
2、学生分析
1)知识水平分析
1.选择性必修1中洋流的分布规律知识基础;2.必修1中海水性质的知识;3.必修1中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水平
1.已具备基础的地图的信息读取能力;2.经过必修的学习已能够将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理解地理规律;
3)情感水平
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区域地理部分已初步形成自然环境间的相互联系的意识,已建立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意识。2.初中已建立基础的人地协调观,高中在必修学习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已建立了基本的人地协调观。
3)学习障碍
学生通过此前期所学知识已经对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了认识,但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概括不全面,逻辑性不强,仍不能够辩证分析洋流对海上航行、渔业资源和海洋污染等的影响。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该章从地球上的水循环开始,进而介绍地球表面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最后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结束,“入水关系”成为构建本章知识主体的脉络。第二节在该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能力: (1)通过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使学生能独立分析特殊的气候类型与洋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资料、地图的练习,使学生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3)通过观察洋流分布图,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航海路线。
情感: (1)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这一案例,使学生感受到过度捕捞的危害;(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够形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洋流对沿岸气候、航海、海洋环境、渔场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洋流对流经海区沿岸气候、海洋航行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采用了案例法、讨论式和讲授法。讲授新课时采用演绎和推导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表见后面表1)
五、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选取葡萄酒这个小角度切入,将智利作为研究区域,深入挖掘洋流对沿岸气候、海上航行、渔业资源、海洋污染的影响,有效提升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讨论、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线路规划等内容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引导学生查看地图、分析智利卡萨布兰卡地区的资料信息强化学生区域认知能力;通过让学生设计货轮航行线路等环节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在辨析洋流影响的利弊时,提出入地协调观;以创设情境、选取案例、提供案例、提出问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综合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陈强(1995-),男,汉族,江苏,延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元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