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斌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总结出学习经验,是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课程。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探究性问题的生成与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探究性问题;生成与教学
一、探究性问题的特点
1.探究性问题产生的主体是学生
探究性问题的一大特点是问题产生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以推动教学的进程。具体而言,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用语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探究性问题,从而推动教学进程。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时要有意识的推动教学进程,而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地表达各种问题,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进行对教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究。
2.探究性问题的形成来源于真实的现象
探究性问题与实践活动是息息相关的,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也是来源于真实的现象。在科学实验课当中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和学习,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而不是将问题和问题的答案清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对某些现象和情景进行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欲望,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
3.探究性问题要具有“探究性”
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是需要具有进一步的探究性,以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因此,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在实际教学当中也需要遵从这一特征。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选择性地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从而避免在一些无效的问题上浪费教学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探究性问题产生的条件
1.产生于实验材料的差异性
在实验课堂当中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而这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能够产生一定的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故意将部分学生的实验材料进行更换,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实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产生于实验操作的差异性
在实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常常会由于自己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是由于实验操作的差异性引起的。而探究性问题的产生也源于实验操作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可能会由于不同的操作方法而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也就能自然而然的使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3.产生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问题的提出往往是通过学生对某种现象或情景进行观察后所形成的,因此不同的学生形成的问题也就不同,这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在科学实验课堂当中面对相同的实验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例如,在观察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中,不同的同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可能会有直线型的问题,可能会有发散型的问题,而这些现象都源自于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些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促进了探究性问题的产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特征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如何促进探究性问题的生成
1.注重在教学主线当中寻找延伸点
教学主线是能够帮助教师将各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的重要链条,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将各个单元的知识更好地串联起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而促进探究性问题的生成需要教师注重在教学主线当中寻找延伸点,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够刻板地按照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这样刻板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主线内容,还需要寻找教学主线的延伸点,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延伸内容提出有效的探究性问题,从而逐渐锻炼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一个实验内容的教学设置时,可以根据教学主线进行基础的设置与安排,在基礎之上分析延伸点是什么,并将延伸点设置在细节当中,从而使自己所设置的实验内容与课堂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相呼应,从而通过这些细节之处促进更多有效地探究性问题的形成,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如,今天的实验内容还可以在什么情景中使用等,让学生根据当下学习到的内容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结合当下的知识学习到更多的延伸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差异的原因
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实验现象产生不同的差异,而研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能够有效地促进探究性问题的提出。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对出现差异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让学生真正找到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探寻到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的本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实验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后还要注重将问题的本质通过规范化的语言讲解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能够通过老师条理清晰的语言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内容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理解出现误差的情况,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能够更好地提升探究性问题的有效产生。
3.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抛锚式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堂教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堂当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情景之中,从而自然的提出本节课程中需要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小组讨论两个环节,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观察结果进行最终的效果评价。
4.注重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验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抽象的,这些不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逃避心理。因此,在实验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明确的表达,这样的情况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有兴趣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思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在帮助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要及时地向他们进行提问,帮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实验课堂当中探究性问题的生成与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和探究,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开其;张晋.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探究性问题的有效生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4).
[2] 张智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24).
[3] 林忠.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3).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