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视觉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20:31许俊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策略语文

许俊祺

【摘要】  本文以听障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为出发点,结合视觉素养的概念,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障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准备,整合各种视觉学习材料。在视觉学习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类比分析和构建表达,以形成良好的视觉素养。而在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重视其他感官的调动以及视觉语言环境的布置。

【关键词】  听障 语文 视觉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236-03

长久以来,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大部分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不如人意。他们的词汇量积累不足,语言思维发展滞后,不仅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甚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可视化信息通过网络等途径大量呈现,视觉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听障学生对视觉学习方式的依赖性更为明显,无论在课内外,视觉学习方式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开发听障学生的视觉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更好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视觉素养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的一组视觉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对听障学生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其目标就是要帮助他们通过视觉感官理解文本、动作、各种视觉材料,并通过视觉思維习得语言知识积累语言,最终能灵活运用,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听障学生具备良好的视觉素养,不仅在语文课堂上能通过视觉学习,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有效地筛选信息,拓展延伸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对视觉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机整合视觉学习材料,是培养视觉素养的实施基础

视觉学习材料是非常丰富的,如课本中的插图、与学习材料相关的实物、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还有手语等等。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素养,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视觉学习材料。

(一)视觉材料的选择必须顺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在教学中,针对一项学习内容,可选择用于辅助学习的视觉材料就很多。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对教学目标的顺应和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视觉学习材料。如在生字词教学中,学习具象的词语,能运用实物展示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多感官学习;动词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动作展示、动态图或者直接参与演示进行理解;形容词则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在同一项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把视觉材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组织阅读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在进行写作顺序的讲解时,利用游览图能更快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当进行文段品味和分析时,利用课文插图或者录像材料对应赏析品味,学生对景物以及相关句段的意思则更为清晰。在总结全文时,利用可视化板书材料呈现课文脉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视觉材料的选择,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通过选择和整合,视觉材料才能更好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视觉材料呈现方式要合适,关注学生的视觉注意

虽然有研究表明“在视觉学习活动中,早期听力损失会使个体的注意能力加强。”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听障个体更容易被不相关的视觉信息分散注意”。如果一项视觉学习材料所包含的内容过多,必然会让学生的关注点难以落实到教学的重难点中。如在指导童话阅读的时候,准备的动画片内容远超过准备阅读的文本,学生的视觉注意被分散,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呈现视觉材料前,需要提前预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首先,学生进行视觉学习之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筛选视觉材料里面的有效信息。其次,观看视觉材料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引导。例如在让学生观看插图的时候,可以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在学生观看的时候,有意地圈点出观察的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次,也可以先呈现文本,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与视觉材料相对应的部分,把文本阅读和视觉材料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视觉材料的选择要生活化

学生要准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使用视觉化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生活化。现在很多图片和动画都非常精美,卡通形象有趣可爱,深受孩子们欢迎。但我们在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视觉学习材料,应倾向于生活化的视觉资源。在教学中,实物的展示往往比图片更利于听障学生去理解。有的学习内容能直接在课堂上展演学习,则尽量不要用动画视频。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学生能更清晰自己的学习内容。

二、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视觉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听障学生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必须贯穿在视觉学习的过程中。视觉学习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图一 视觉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观察感知阶段

观察感知学习材料是视觉学习的基础,是进行视觉思维的前提。这里的所指的观察感知不是最简单的眼球活动,而是要看清、看懂。在听障学校中低年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好学生观察感知能力,在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就必须及时加以点拨和辅导,要有一定的指向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顺序,找到观察的重点,并注意重点内容里面的细节。例如在学习看图学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问题进行先行组织。学生在问题主导下,找到视觉材料最重要的部分,再细看这些部分,从而切入相应课文句段的学习。当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己在使用视觉学习材料的时候,就能把能力迁移到新知识上,从而获得较高的观察感知能力。当然,这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才能达到目标的。

在听障学校,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视觉语言——手语。课堂上师生手语通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手语不能只根据文法进行枯燥的展示,而是要注意表达的形象性。如在讲解“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这个动词时,教师按照词序顺序打出标准手语,学生未必能理解。而教师用手语同时表现出虫子从土里钻出来的整个动态,学生几乎马上都能理解这个动词所表达的意思。

(二)类比分析阶段

“类比联想能帮助学生建立视觉化映像、存储和回想信息、形成知识网络。”我们经常会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视觉学习材料给学生开展视觉学习活动。当学生看懂这些材料后,脑海里就会出现各种具体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利用类比联想,把这些画面构建成与学习内容相符的形象和元素,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識,并进行记忆和积累。一些较长的文本由于比较形象,如叙事型的课文,看图学文等学习内容,类比联想不仅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映像,还可以产生一系列场景或者动画。而当过一段时间学生需要提取相关的语言知识,可以借助这些映像唤起学生记忆,提高学生记忆的效度。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教师展示了动图,内容为湖面上阳光闪烁和水汽萦绕在在湖面。在看懂以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进行比较和联想,搜索出脑海里相似的生活场景,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描写的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环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不同环境下西湖会呈现的景色,把握诗歌的意思。在背诵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醒这个场景,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积累。

除了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各种非连续性文本和可视化工具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策略和工具,很好地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学习内容。在课本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图表、图示等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也经常会运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辅助学生理解和思考。除此以外,现在很多教师也会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视觉学习活动。教师在进行指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视觉学习材料的时候,不能就图论事。而是要根据材料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最关键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完整的文本。根据这些信息,学生就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习得相关的语言知识。

(三)指导学生构建视觉表达

视觉素养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解和思维过程中,利用视觉进行表达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以言语加视觉图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开发学生的言语智能和空间智能。”与健听学生相比,听障学生的空间智能并不弱于言语智能。很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是相当强的,甚至高于言语智能。听障学生能构建视觉表达,既发挥了特长,对言语能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很多听障学生在准备进行语言表达前都会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但是他们却能非常熟悉地运用自己的肢体(手语)、图画表达自己意思和感想。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很多语言基础能力弱的孩子在开始学习写日记的时候,觉得非常困难,但是当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图配文的日记创作,他们的日记内容就变得非常丰富。而且当他们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后,他们配合图意所写出的词句内容更加丰富,意思的表达也更为清晰。

除了简单的动作和图画的表达以外,思维导图和想象插图的创作,也能很好地利用在语文课堂的视觉表达构建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图片、图标或者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利用符号、标识和简笔画,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或者重难点的突破,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视觉思维的过程。在写景的课文和古诗教学中,课文插图的创作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认真地阅读的和学习文本,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意向,并绘制成图画,教师则很快就能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中,学生需要学习比喻句“羊群像在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全班学生在读完这个句子后,根据理解画出了两种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在草地上画满了白花,一幅是草地上画满了白羊。教师很快就根据图画判断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让学生进行比对,再联系上下文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这是一种比喻的写法,从而准确地理解了这个句子。

三、在视觉学习过程中,需要配合其他感官共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视觉感知能习得大部分知识,但由于听觉的缺失,在对听障学生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忽视其他感官的作用。就如盲人摸象的故事一般,如果仅依靠视觉学习,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可能存在偏差。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一种植物。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通过看图片、视频去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把学生带到自然生活中直观地观察事物,利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共同了解事物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客观地了解事物,从而正确地运用语言。这样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更能激发其对生活事物观察的兴趣。

四、创设语言视觉环境,发展视觉观察力

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室等自然生活环境中创设语言视觉环境。

(一)利用教学环境进行知识渗透

在开展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前,可以利用墙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渗透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动物为主题的单元,在课前就可以利用主题墙报选择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特点习性的介绍,有关动物的趣事或者诗歌提早进行渗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后面进入该单元的学习进行很好的知识铺垫。而展示的内容要注意图文结合,尽量不要只用图片,或者大幅文字。比较适当的形式是图片配合文字,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也能了解相应描述该内容规范的文字表述,以达到知识渗透的作用。

(二)学习成果的展示

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正面的学习目标,这些强化物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或者作业,效果就会更加明显。语文作业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很多都是适合进行展示的,例如整洁漂亮的生字书写展示、理解课文后想象创作的课文内容插图、生动有趣的作文。当学生的作业得到展示后,展品作者的心理会得到正面的鼓励,其他学生也找到比较合适的学习目标。

除了学生的作业成果以外,教师在进行重点课文的教学后,可以把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在墙报或者教室特定的地方进行展示,方便学生在日常休息的时候能注意到,延长识记的时间。而一些课文的脉络比较清晰,课后可以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听障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非常大,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理顺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视觉思维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可视化材料的提示,巩固和复习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视觉学习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听障学生具备良好的视觉素养,不仅是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对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开展学习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大大延伸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现在有关听障学生视觉素养和视觉学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希望今后能继续通过视觉素养培养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更多帮助听障学生开展语言视觉学习的方式,培养听障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

[ 参  考  文  献 ]

[1]黎荔.视觉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何秋琳,张立春.视觉学习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04):23-33.

[3]林冰冰.教学中发展学生视觉思维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邓红影.语文教育中的视觉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21.

猜你喜欢
策略语文
我的手机在哪?
语文俱乐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