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编辑

2019-09-10 07:22施红
新阅读 2019年6期

施红

摘要:出版塑造着民族的品格,编辑塑造着出版物的品格。新闻出版业是党的宣传思想舆论主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而编辑作为出版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人”,新时代呼唤高素質、专业化、创新型编辑队伍,一名优秀的编辑一定是一名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一定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作为新时代下的“新”编辑,我们必须守好出版的“根”和“魂”,必须努力让自身成为出版行业和市场的“纵横家”,让“工匠精神”成为标配,让创新意识成为永恒追求,让不断学习成为终身习惯,在出版科技创新发展和出版新格局重构的新时代,发挥出一名编辑的职业价值。

关键词:“新”编辑 产品经理 职业价值 出版科技

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全面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进军号角,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重构新闻出版业的格局、模式和生态。伟大的时代、巨大的挑战,构成了编辑面临的千帆竞发的新时代。

坚守和创新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让其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成为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编辑作为出版乃至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更应该肩负起这一使命。时势造英雄,新时代呼唤“新”编辑,只有具备新高度、新觉悟、新视野、新技能才能担当起文化创造者与传播者的使命。

新时代,“新”编辑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出版塑造着民族的品格,编辑塑造着出版物的品格。新闻出版业是党的宣传思想舆论主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而编辑作为出版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人”,其优良的政治修养直接提升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利于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是“新”编辑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而新时代赋予了出版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并将其提升到时代高度。

政治素养是编辑的核心素养,是驾驭编辑业务能力的灵魂。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出色的政治鉴别力和深远的政治洞察力。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必须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用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地对广大读者用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对阅读市场的精神整合,做一名反映时代思想之需的“新”编辑。

二是“新”编辑具备内容的鉴别能力。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大量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传播速度极快,其中不乏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给人们错误的判断甚至蒙骗。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越需要编辑进行处理和鉴别,编辑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需要既擅长出版融合多形式内容生产,又要精通各种媒介的融合分发,这就需要高水准的“鉴别能力”,这是出版编辑基本修养与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

鉴别能力是提高鉴别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素养水平。把关,最重要的是把出版物思想政治上的关、路线政策上的关、法律法规上的关,当然也包括文字技术上的关,“把关”是对出版编辑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能检验、考查编辑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优秀的编辑能够透过作品的发表发现作品的精髓,挖掘作品的价值,并对之进行完美的审校和再创造,迎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思想的大作品,才最具有传世的价值。策划和编辑迎合大时代、反映大思想的大作品的编辑,就是新时代的大编辑。这种编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是编辑长期经验智慧的积累,是业务能力素养的厚积薄发。

新时代,“新”编辑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互联网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灵魂设计师,其实出版编辑和产品经理在业务流程上有很多相融相通的类似点,对出版编辑而言,每一个出版物即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编辑就是其“产品经理”。

一是“新”编辑,善于用互联网思维。选题思维是编辑思维,产品思维是市场思维,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应当积极从传统出版观念转变为互联网思维,适应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将自身业务工作不再只是聚焦在文字,而是要对产品(出版物)的全生命周期负责。

编辑作为出版机构的产品经理,需要以一种打磨一款“产品”的心态和要求,站在以读者和用户为核心的终端,将图书选题、内容编辑、书籍设计、图书印刷,到版权保护与开发、图书市场推广运营、活动策划以及周边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流程,从创意、书名、设计、版式、纸张、功能定位、开本、定价、话语体系和营销方式等诸多方面加以思考,精益求精为作者作“嫁衣裳”,才能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获得读者好评乃至引领市场风潮的畅销和长销出版物。

二是“新”编辑,主动拥抱新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编辑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面对读者用户需求的变化,编辑不仅要有传统出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还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以一名产品经理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主动拥抱新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出版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应当主动拥抱新技术,打造具备适应出版转型升级、推进融合发展所需的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反思精神和总结能力,让自己的业务能力素养融入互联网时代,适应出版思维、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努力进行策划创新、品牌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和视角创新,不断创造出版新价值。

新时代,“新”编辑是市场的“纵横家”

图书的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新时代下市场化竞争越发激烈的出版行业市场的开拓者,“新”编辑应当培养自身的市场意识,善于抓住图书选题策划和发行最佳经济效益的着力点,加强和拓宽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视野,做一名出版行业和市场的“纵横家”。

一是“新”编辑要具备高度的整合能力。一个图书选题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编辑收集信息的整合优化和对市场的前瞻性预测上,而且体现在对书稿内容和形式的整体策划上,直至图书的发行和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无论出版传播媒介怎么变,“内容为王”的本质不会改变,出版文化产业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产业。

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应当有勇气、有责任站在行业和市场的源头,将业务素养和资源整合能力融入图书出版的全过程当中。毋庸置疑的是,业务素养是编辑的立身之本,其实真正体现差距的更多是编辑自身对行业和市场的理解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对作者资源、市场信息、书稿资源、营销团队运用等。真正的复合型融媒体编辑人才,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出版领域,他们能够借助出版社的“规模优势”和自身选题策划优势,有效地挖掘和调动行业和市场资源,兼容、跨界、联结出版、营销、发行、设计等各种媒介资源,让自身成为读者和用户的终端内容服务支持者。

二是“新”编辑要具备国际视野,善于“驶船出海”。“走出去”战略是21世纪初中国订立的新世纪四大战略之一,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新闻出版业在响应落实国家战略、增进出版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新”编辑,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并深入发掘“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内涵和延伸价值,带着出版传播中国文化的情怀,站在为全人类提供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食粮的高度,积极主动发挥主体势能与动能,树立对外传播的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在“驶船出海”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学习和尝试对优质图书资源的版权输出引进合作,借鉴和了解国内外在以“内容为王”的核心共识下对不同呈现形式媒介的创新融合经验,进一步强化自身编辑业务素养和能力,抓住传统出版业新特点,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反哺促进中国出版“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新时代,“新”编辑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

与经济领域“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样,出版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也面临着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出版社策划能力不足、内容严重同质化、创新意识不强、发行渠道单一、库存过剩、服务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对出版业的新时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从图书策划、出版端入手,优化要素配置,调整出版物内容、载体、传播渠道,实现高效出版、精准出版,激发出版创新活力已成当务之急。

一是“新”编辑要具备匠心精神。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要甘愿当好一名工匠,具备不怕寂寞、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品格和能力。作为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应当不忘初心,坚守出版的情怀,对于图书出版业务坚持“内容为王”和“品质取胜”,从传统追求选题数量转向追求选题质量,在重视图书出版的“供给侧”的同时,精准地把握读者用户的需求点,不断满足“需求侧”不断升级的阅读需求,将匠心精神融入从产生选题创意、选题立项、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甚至发行推广等全过程,反复打磨,不放弃对每一环节质量的把关,为读者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精品图书。

二是“新”编辑要具备创新意识。供给侧改革必然伴随着不断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当下,读者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海量信息,其阅读品味和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作为新时代下的“新”编辑,应当学会如何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乘势借力,加强观念创新、技术创新、融合创新,积极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版业务流程再造,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推动出版业从转型升级到融合发展,更好地生产和提供优质内容资源服务读者用户。

三是“新”编辑要具备学习素养。图书阅读的核心还是内容,随着“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的迅猛发展,使得内容生产变得越来越便捷,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知识服务也越来越成为图书出版的核心价值。编辑应当主动认清和适应当前碎片化阅读的现实形势,不断学习完善专博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要多读专业书籍,掌握最新理念和技术应用,而且还要在日常编辑业务工作实践中,广泛涉猎出版行业、文化传播领域的信息,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编辑工作的强手和专业领域的内行,丰富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養,为读者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精品图书内容。

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的出版品牌;没有好的编辑群体,就没有好的出版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版业也开始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而新时代呼唤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编辑队伍,一名优秀的编辑一定是一名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一定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作为新时代下的“新”编辑,我们必须守好出版的“根”和“魂”,必须努力让自身成为出版行业和市场的“纵横家”,让“工匠精神”成为标配,让创新意识成为永恒追求,让不断学习成为终身习惯,在出版科技创新发展和出版新格局重构的新时代,发挥出一名编辑的职业价值。

作者系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助理、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