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几千年文化的宝贵传承,也是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教育的传承。由于中国文化蕴藏着深层的内涵,幼儿自身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幼儿园携手家长,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家喻户晓的团圆中秋节、感受屈原爱国情怀的端午节,以及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春节……通过传统节日活動的开展,帮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
家园共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现在的孩子们眼中有些陌生,但又因为某些原因使幼儿产生好奇。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增强幼儿的兴趣,再生成相关的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它,而家长的参与可以使活动事半功倍,并且在他们共同参与中增强亲子感情,还能获得新的教育知识。
当下很多已经做父母的人总觉得小时候的节日特别有味道,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更注重“年味”“节味”,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和孩子都好似忘却了当初的味道,在这个活动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我们大家小时候的“味道”的过程。家长们不仅找寻到了当初的记忆,还在和孩子一起寻找资料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由来、风俗习俗等等,而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初浅的知识。
家园共育与传统节日开展的结合
第一,让家长了解活动理念 在我们开展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首先要让家长明白我们的目标,然后再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建构良好的家园互动联系,从而有效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三方共同成长。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围绕幼儿所熟悉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开展活动的重点。为此我们开展活动前与家长沟通,以简短家长会的形式采纳家长的建议,最后通过投票选取几项,确定开展节日内容。
在确定之后我们会设计相关活动内容,将活动大纲发到家长群,使他们了解幼儿园总的教育理念,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第二,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如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我们会对应进行主题环境创设的工作,将幼儿在活动前想要自主了解的知识,整合反映到环创中去。再从各个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回馈到墙饰中。在关于“当地节日特色的民风民俗”的活动中,我们请班中其他城市或本地的爷爷奶奶来进行讲解,供幼儿对另一地域不同的庆祝节日的方法有所了解。活动后我们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以照片、视频、实物等进行保存,将其反馈到班中的主题墙饰中,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就可以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知识点,使活动有效衔接。
第三,家长、幼儿共同受益 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我们都是受益者。教师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量,也在活动中明确了教育方法。家长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幼儿更是活动最终的获益者。
在重阳节到来之前孩子们通过教育活动了解到尊老、敬老、助老的文化,我们鼓励幼儿在家中将其落实,孩子们回到家中为爷爷奶奶洗脚、洗碗等,为此家长们感受到传统节日对孩子们深层的影响,从而开展重阳节大搜索的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如老一辈嘴中常说的百善孝为先、古代著名的孝道故事等。通过活动,家长和孩子不仅了解到节日的由来或是民俗文化的意义,还增进了亲子关系。
促进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全面体验
我国每个民俗节日都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要收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春节要贴春联和门神;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全家赏月、吃月饼等。这些活动并不都是在幼儿园进行,更多的是以家庭的形式,这就需要家人之间共同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节日活动前教师对家长或者幼儿进行任务的安排,使幼儿带着问题去进行活动,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对问题的求知性。让家长带着幼儿利用节日的契机去走亲访友、旅游观赏等,在玩中学做中学。过节回到园中,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供幼儿自由发表自己在节日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活动将其转换为幼儿内在的经验。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还能丰富幼儿其他领域的认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体验节日氛围,感受节日带给自己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上千年所流传下来的宝贵资源,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所流失。为了让幼儿在其中得到知识经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利用家庭资源将其有效整合,通过家庭式教育、家园共享等实施教育,将其与幼儿社会性有机结合,形成多方面教育合作,使幼儿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在家园互助的参与支持下,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其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民俗理念深深刻画在幼儿心中,将其永远流传下去。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