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方式,能够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学校广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然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验证探索。
中学生眼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我们调查了中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朴素的相关概念,以“综合素质评价”为相关联想词,让学生们自由联想,枚举所有想到的相关的词语,越具体越好;随后,对学生联想的所有词进行词频分析。通过把中学生联想到的综合素质评价项目进行进一步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是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是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都可以归结为:学习能力评价、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思想道德评价、科学素养评价、个性特征评价、艺术能力评价、体育能力评价、心理潜能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更重视学习能力评价、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思想道德评价三个方面,其次,比较重视科学素养评价、个性特征评价;再次比较重视艺术能力评价、体育能力评价和心理潜能评价,但对实践能力评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其次,我们访谈了中学生对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反馈意见,综合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期望与评价,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展示学生风貌、记录学生成长状况、实施多元评价的良好的平台。然而,在现今实施的阶段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并未包含学生的方方面面,很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尚不具体,评价过程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還需要进一步去验证。
教师眼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随后,我们以“综合素质”为关键词,也让广大的教师进行自由联想和枚举,记录教师们联想到的关键词。教师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体现是“为人方面,即品行端正”,也就是学生认为的“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其次是“学习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再次是“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别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具有一定的领导和协调能力等;最后是“个性能力特征”比如情绪稳定,态度积极,有进取精神,为人乐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调查发现,当前综合素质评价不与学生的发展和切身利益挂钩,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仅是简单地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不能发挥真正的实效性。
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学习以及在校的行为表现,甚至是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作用,学校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与优秀人才选拔等的相关讲座,介绍了其他国家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经验,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升学、就业等的影响;把综合素质的评价列为学校推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重要标准,每学期末,都会对综合素质评价中成绩优秀和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彰,召集综合素质评价较差的学生进行座谈,开展相应的干预行动,引导学校教师、学生们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们的成才
学校统一为所有班级购置记录本,要求每个班都要撰写班级航海日志,记录每一天的学习、生活趣事和好人好事等,每天都在放学时由一个学生向全班进行展示分享。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心理老师们还引导学生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展望自己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将是什么样的,给自己设定生活与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有的同学还让其他同学给他或她写上对自己的祝福语或者将来的展望。在每个学期末,学生们都会重新翻开那一年前自己写的信,看一看自己的目标达成了没有,自己的心愿是否已经实现,学习与生活是否有很大的变化,再对照一年前的学习与生活设想,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们很自然地就积累了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随后,老师们对学生们填写的文字材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关键词和相关事件,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纳入到班级评奖评优的活动中。
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生涯规划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教师们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校要求所有初一和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着重分析和培养,在高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职业体验活动,在高三时,协助每一个学生进行专业和大学选择。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一起进行职业和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
针对在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地进行调整,一方面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另一方面也同时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量化评价,以此弥补综合素质评价的不足。随后,我们调研了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师、家长、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结果,证实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教师、家长、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 北京市古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