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当代山东精神在舞蹈作品中的融汇与贯通

2019-09-10 18:53娄晓艺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时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山东精神则是山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精神特征,两者相互结合,深刻影响着山东的发展。作为一名舞蹈艺术工作者,将齐鲁文化精粹与当代山东精神贯通并转化为舞蹈创作的题材,既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观念,也是一个有益的艺术尝试。

关键词:齐鲁文化;当代山东精神;贯通

一、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概览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作出了贡献。新时期山东精神同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既传承了两千多年来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充分反映了山东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胸怀气魄。

齐鲁文化构成了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是对齐鲁优秀文化传统的准确概括,这表明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齐鲁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的,独特而深厚的齐鲁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孕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在舞蹈作品中的融汇

除了文化层面呈现出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状态,在艺术创作领域,敏锐的编导也积极顺应这一发展,将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在作品中进行融汇与贯通,继而体现了新时期山东独特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

(一)弘扬红色精神的《沂蒙那座—桥》

舞蹈《沂蒙那座—桥》以红色记忆为开端,将那段革命峥嵘岁月的往事化作女孩与“门板”的“历史”对话。以一块“门板”激发出了现代人的无限思索,

并构架起了通往历史的桥梁。

一块“门板”传承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丰富了齐鲁文化的内涵,使近代的红色记忆在齐鲁大地上彰显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沂蒙那座一一桥》所表现的是民间的巾帼英雄,是无畏精神的赞歌,是人性的美丽在瘦弱身躯里的绽放。道具“门板”的应用,是有着多面含义的,它是现代与历史的桥梁,是人们内心世界自我沟通的桥梁,也是齐鲁人民当今通往未来的桥梁。整个作品在体现齐鲁当下对红色血液的崇高敬意和追念的同时,也对红色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深刻的体现了齐鲁文化精神和当代山东精神。

(二)呈现沂蒙风情的《春知沂蒙》

沂蒙既是一块古老又神奇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的自然美与文化美令人尊敬和神往。舞蹈《春知沂蒙》以山东胶州秧歌为素材,让观众领略到沂蒙山姑娘的美丽,善良,淳朴。舞蹈中女孩们以三道弯这一典型胶州秧歌的女子体态,加之丰富的队形调度,鲜明的节奏对比,将沂蒙姑娘原生态的生命之美附着于齐鲁文化的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中,把山东姑娘的俏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舞蹈《春知沂蒙》来源于红色经典,以静止的舞姿和激情澎湃的情感塑造共同组成。它的出现可以说是齐鲁文化舞蹈中的一座乐舞宝库,它将舞蹈的身形姿态与中国红色历史文化的审美原则相统一,最终达成外化形式与内涵审美的和谐一致。

(三)呼唤泰山挑夫品格的《脊梁》

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文化标志,泰山精神也是齐鲁精神的重要体现,代表了新时代山东精神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阐释。是以男子群舞为主,采用半蹲的主题动作,将两条胳膊架起,像是架起扁担,步步有力,表现出山东男子的铿锵豪迈和细腻柔情。舞蹈中舞者的呐喊声将整个舞蹈的表演推向了高潮,既体现出强有力的男子气概,又表达出泰山挑夫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山东精神。

文化本就来源于长久的劳动生活,泰山挑夫的坚韧勇敢是泰山精神的标志,而泰山精神又是齐鲁文化的重要部分。齐鲁文化是丰富而深厚的,它的文化内容就是原始的民间生活的艺术演绎,这也是齐鲁文化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源泉。

三、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在舞蹈作品中的贯通

(一)关注夕阳群体的《怒放的生命》

群舞《怒放的生命》是一部关注“空巢老人”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部《飞越疯人院》的影片。通过描写一群生活在老人院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舞蹈《怒放的生命》是一部反应当今社会存在的不孝以及对老人漠视的现象力作,它通过舞蹈的具体方式将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进行了反映。并在这过程中,把人类微妙而真实存在的情感元素汇入其中。

纵观整部舞蹈作品,虽然表现的是老年生活,但动作中透露出的却是一种诙谐、轻快的生命力。表现出老人们渴望走出无趣的生活,找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怒放的生命”主题。在这样一种寓意深刻的命题之下,编导不仅通过作品传递出了老年人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这个可爱的“夕阳群体。传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齐鲁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空口呐喊,将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冲突艺术化,用艺术的形式提升文化的渗透力,才是舞蹈本身的文化意义所在。

(二)诉说亲情无价的《相依惟梦》

舞蹈《相依唯梦》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一位孤独的老人在老伴离世数年依旧后难掩心中思念,每每坐上那一条长凳便会忆起过往,心潮涌动难抒之时只求能在梦里相依。舞蹈通过一条长凳链接起了两位老人的隔世情缘,并充分利用凳子的各种运动和造型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舞蹈结构的铺排和舞台空间的分割,是一支形式简洁,情感浓厚的双人舞作品。

编导以期借此来提醒人们重拾起对自身情感的认知和重视。作品以老口子生死相依的正面剧情来唤醒观者的内心那尚存的亲情,舞蹈细腻的完成了肢体语言与内心世界奇妙的转换,用正面的写实题材来唤醒人们沉醉的内心世界,这能够更好地触动深埋在观者内心的生命情怀,让珍惜亲情和家庭和睦等齐鲁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得到大众认同。

(三)展示民俗文化的《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用雅俗共赏的现代舞创作手法,将传统文化中的时节文化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宣扬,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和仰慕。《谷雨》将齐鲁大地的原始农业文化的意象具体化,用舞蹈的形式将农业文明中的人文精神传达出来,这是文化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舞作《谷雨》又一次的突破了肢体語言对情感世界的表达,他不仅仅表达了人们对谷雨时节即将结束迎接万物生长的的期盼之情,同时也表达出来万物在谷雨时节的享受之情和万物的状态,似乎万物在与谷雨嬉戏,而远处屋檐下的老人观看着这一嬉戏。

结语

显而易见,从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内涵及特征来看,新时期山东精神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出了一种与齐鲁历史文化传统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因此,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离不开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必须对齐鲁文化加以创新发展,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对于舞蹈创作者而言,如何将文化和舞蹈融会贯通,同样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命题。根植齐鲁文化,又能把握当代山东精神的核心,使两者在舞蹈作品中巧妙融汇贯通,既凸显了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的崇高价值,更为舞蹈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将养料与精神支柱。

作者简介:娄晓艺,1992.6.4,山东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