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索

2019-09-10 17:13:26冉博文王文影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活动

冉博文 王文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民族高校师生民族成份多、少数民族比例高,是为少数民族培养优秀知识分子的摇篮,不但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纳入学生培养有着丰富的经验。西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积极进行探索,在保障课堂常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重视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方面知行合一、卓有成效的方法和途径,为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各族师生接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思想引领

西南民族大学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思政课、主题班会、座谈会、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了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如征文、演讲、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主题教育。全域覆盖、加大力度的对各学院党建骨干、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五个认同”学生骨干等进行在学习形式上求“新”、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效果上求“实”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培训,让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发挥领导干部、研究生导师、优秀学生党员的标杆引领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充分利用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能力,打造“格桑花开”等辅导员工作室,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形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参与活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模式。

通过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文化育人活动等,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和法规约束相结合。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育,不但加深了各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知识、党的政策和法规的学习,而且增强了大学生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思想意识。

二、丰富校园活动,强化文化传承

通过主题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引导同学们积极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学校构建了包括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制度化、内容时代化、活动项目化、教学课堂化、理论实践化、阵地校园化、示范典型化、服务社会化、宣传窗口化等的“九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通过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室,组织学生兴趣小组,促进各族学生更好更快融入学校,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饮食、服饰文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饮食文化节、民族服饰展示大赛、民族舞蹈大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等民族文化活动,使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的立体全面的了解,在竞技和文娱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利用学校民族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在繁荣优秀民族文化中促进各民族学子素质能力提升。

建立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语言培训、计算机基础技能应用培训、法律基础知识培训等四个基地,促进各族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提供专门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训练营、生涯体验周、简历门诊等活动,提升各族学而生创新能力、就业水平。举办礼敬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读诗圣其诗·见诗史知史”读书会、中华民族文化周,依托民大讲坛、文化远航讲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各族学生成长。

三、丰富社会实践,强化知行合一

遴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实践团,组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赴凉山实践团、“健康扶贫青春行”赴红原、若尔盖实践团等专项学生社会实践团,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科技支农帮扶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将学到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在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同时,提升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在西南地区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下,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寻访活动,推出革命题材原创话剧《彝海结盟》,开展一系列红色教育、科普宣讲、调研走访活动等,让学生近实地感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四、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团结是高校、更是民族高校的重要职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注重把握民族团结与民族和谐的关系,在保持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民族高校深入持续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使学生丰富民族知识、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民族高校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课堂、校园文化、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创建良好的民族團结进步教育环境,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促进形成包容、开放、和谐、共生的新型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1】西南民族大学推进“五航”工程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9〕第8期 (总第153期)

【2】孙礼永.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探析[D].湘潭大学,2010

【3】国家民委.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的实施意见,2014

【4】胡新培.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5】王江屏,杨泽泉.高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实践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7)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我们的民族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