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驻日公使何如璋对中日关系影响研究

2019-09-10 16:25黄碧波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

【摘要】:在我国晚清时期的外交发展中,中日关系作为传统向近代转型的代表之一成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呈现出复杂且特殊的特点。清末驻日公使何如璋也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在对外接触过程中逐渐对日本的认识深化和改变。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双边关系的紧张时刻登上中日外交舞台,是中日关系发展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对清末驻日公使何如璋的作为进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關键词】:驻日公使 何如璋 中日关系 民族危机

一、中日传统关系及其演变

中日两国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十分密切的关系。自从西汉以来中日官方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一直持续。而东汉光武帝时期倭奴国王就遣派使者前来纳贡,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时期最为兴盛,期间日本遣派众多使团,广泛借鉴唐朝盛世的经济、文化及多领域的知识,并且在日本国内推行“大化革新”,模仿汉字来发明自己的文字。而这些也都是古代中日传统关系发展和交流的印证。从明代以来倭寇持续扰华,两国之间便中断官方往来。而明末清初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执政期间,日本与中国先后宣称闭关锁国,这样的状态持续发展到被西方列强侵略之前。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始清政府被迫开展不平等外交,1853年美国舰队也敲开了日本外交的大门。虽然两国面临着一样的民族发展危机,但依旧没有正式建交,直到19世纪60年代两国都只有少数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处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两国也签订了中日关系史上的《中日修好条约》,这也是深受西方列强不平等条约之苦的两国签订的平等条约,双方都没有片面特权,而签订条约的潜在原因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依旧在日本之上,日本社会能力有限的同时想要进攻朝鲜,诸多因素导致日本签订这样的条约,而正是这个平等的条约开展了中日近代外交的新篇章。

二、琉球问题的由来与何如璋对日交涉

琉球是在我国东南方位太平洋的岛国,在明朝时期就开始向我国朝贡,并且琉球与我国形成了稳定且亲密的宗藩外交关系。而在地理上,琉球距离日本也比较近,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外交联系。在19世纪末期日本产生了吞并琉球的想法,而七十年代初期琉球的难民漂流逃到台湾却被当时的牡丹社高山族人所误杀,日本以此为借口出兵侵略台湾,清政府只能以五十万两白银的代价交换才答应撤兵。清政府当时对于国际法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而这也在客观上给予日本侵吞琉球岛的口实。随后爆发的1875年日本政府禁止琉球向清政府朝贡的事件导致两地关系持续恶化。牵扯到中、日及琉球三国的“琉球问题”也就此展开。

而何如璋上任之初就面临着“琉球问题”这一棘手的外交事件。而何如璋从琉球问题本身进行事件的调查,并且多次接见地方官员,收下并仔细查阅琉球与日本往来文书的抄件。何如璋对于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各种原因深入进行研究,并且为解决“琉球问题”积极提供思路和建议,与日本展开对应交涉并且初露锋芒。在何如璋在任期间,其向清政府阐述了琉球的战略地理位置,并表明应当力保琉球的主张,提出一系列处理“琉球问题”的对策。而对于日本方面则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展开外交斗争,在琉球问题上毫不退让;同时主张多方寻求外交援助,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何如璋对于“琉球问题”出谋划策,在国内谈判与国际交流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何如璋沟通中日文化的贡献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谓发展悠久。在清末驻日公使何如璋派遣进行中日交流的同时,两国文化交流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而“公使到日本,上而政事典章,下而民情风土,靡不问情采风,旁谘博访,冀以洞悉,周知如指掌”就是对何如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重要反馈,同时也让日本更近距离的了解和学习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何如璋在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方面都起到了先锋代表的作用,在何如璋在任期间,其致力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两国关系的友好往来,“中国使者实自公始。公已至日本,日人优礼倍至加于泰西诸使”也说明了何如璋对于日本各界人士的接触与交流,不仅给日本文人留下十分深刻的文化发展影响,而且也带动了国内关于日本文化的发展。

除此之外,何如璋在任期间经常以笔谈、书信的方式和日本友人展开友好交流,并且交流许多关于日本政治、经济、风俗多方面的发展,并将诸多材料整理成《使东杂咏》,介绍了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不同的民俗风情以及制度整改情况,为我国处理中日关系和日本文化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且不同书信和笔谈的文本被日本的友人也整理成册进行珍藏,也是何如璋与日本文人、学者交流的历史见证。

四、结语

中日两国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十分密切的关系。自从西汉以来中日官方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一直持续。清末驻日公使何如璋也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在对外接触过程中逐渐对日本的认识深化和改变。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双边关系的紧张时刻登上中日外交舞台,是中日关系发展重要的角色。何如璋上任之初就面临着“琉球问题”这一棘手的外交事件,并且多次接见地方官员,收下并仔细查阅琉球与日本往来文书的抄件。何如璋对于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各种原因深入进行研究,并且为解决“琉球问题”积极提供思路和建议,与日本展开多方面的交涉,对于清末时期中日诸多问题出谋划策,在国内谈判与国际交流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韶军.李鸿章与何如璋的“球案”三策[J].南都学坛,2018,38(05):23-31.

【2】张礼恒.清朝驻日使领与朝鲜“朝士视察团”[J].近代史研究,2017(06):88-104.

【3】李欣然.经世关怀下的晚清学术危机——何如璋《管子析疑》的思想史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17(06):139-151.

作者简介:黄碧波  出生年月:1992.07  性别:男 女  民族:汉 籍贯:安徽省合肥市  职务:日语教师  职称:助教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日交流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历史课应如何进行中日关系教学
中韩关系的发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政治文化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