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贸易便利化的测度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019-09-10 07:22于倩武云蕾
全球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进口国海关变量

于倩 武云蕾

摘要: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标志着全方位合作迈入了“钻石十年”贸易发展的广阔前程,也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带来新机遇。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主要在于扩大相互交易。在自贸区内进行的经贸合作中,应更加重视降低交易成本、清除规制和技术障碍的贸易便利化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将贸易便利化指数代入引力模型之中,分析中国及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后又对构成贸易便利化的四大领域代入模型,具体分析各领域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可行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自贸区成立以来,双边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落实自贸区升级的各项谈判成果文件,推动自贸区建设向高水平迈进,加强彼此间的经贸往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应更加重视降低交易成本、清除规制和技术障碍的贸易便利化问题。中国、东盟国家中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已经正式告知世界贸易组织(WTO)接受《貿易便利化协定》,而且在2017年2月,WTO也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将成为促进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文献综述

贸易便利化的概念在很早期就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学术界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也颇为丰富,不同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贸易效率、改善贸易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正式实施也为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测度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测度方法。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度,APEC数据的可获得性难度非常大,这些限制条件使得个体研究者无法使用APEC的测度方法;OECD的测算体系十分全面且庞大,导致个体研究者无法获取全部数据;世界银行在测评贸易便利化时采用的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公开性较强。因此,世界银行研究人员WilsonWilson,J.S,Mann,C.L,& Otsuki,T.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easuring the impact(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88).World Bank,2003.

构建的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成为众多研究者首选的测度方法。目前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多在Wilson的构建体系基础上更新更适合的指标体系。李斌、段娅妮和彭星张晓静、李梁:《“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亚太经济》2015年第3期。

二、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出口贸易规模

在2002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从183.7亿美元增至281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9%,超过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2.8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至2008年呈现平稳递增模式,从235.8亿美元增至11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9.9%。在金融危机年份受到冲击,2009年出口贸易额有所下降。之后在2010年至2015年,出口额呈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出口贸易额较上年下降了7.6%,至2017年恢复到增长的态势(见图1)。

(二)出口商品流向

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额靠前的国家有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13年以前新加坡从中国的进口量一直保持东盟10国第一的位置。2013年开始至今,越南超过新加坡跃居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向东盟10国出口占比,越南占比超过1/4,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合计占比达到70%,中国向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出口合计占比仅为5%。

(三)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反映了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本文根据SITC分类方法,对中国出口东盟自贸区各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以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而SITC6(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占出口总额比重从2001的45.16%降低到2017年的41.22%,呈下降趋势。

2017年,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6(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8(杂项制品)、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0(食品和活畜)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占比依次为41.22%、23.7%、12.56%、11.19%、4.99%、4.81%。这6类商品占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商品总额的98.48%。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东盟自贸区各国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见图2)。

(四)出口商品竞争力

一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反映了该商品在出口贸易中是否存在优势,研究出口商品竞争力有助于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国某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TC Index)0。计算公式为:

其中,XPij是i国j商品的出口额,IMij是i国j商品的进口额,TC值的取值范围为[-1,1]。TC值越小则缺乏出口竞争力,TC值为0则称为中性竞争力,TC值越大则出口竞争力越强。本文采用此方法对中国出口东盟自贸区各国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测算结果,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呈现以下特点:在10种类别商品中,有(SITC0、SITC1、SITC6、SITC8)四类商品为出口竞争优势强的商品,包括了食品和活畜、饮料和烟草、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杂项产品。其中(SITC8)杂项产品和(SITC1)饮料和烟草的竞争优势较大,TC值均在0.5左右,其他几种产品也呈现竞争优势不断加强的趋势。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2)、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SITC4)和未分类商品(SITC9)都处于竞争劣势很强的状态,其中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SITC4)的出口竞争劣势极强,TC值接近-1。其他种类产品都处于出口劣势较弱的状态。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测度

(一)模型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贸易便利化的测度多借鉴WilsonWilson,J.S,Mann,C.L,& Otsuki,T.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easuring the impact(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88).World Bank,2003.

的基本测算方法和思想,将各指标分为四大类即港口效率、海关环境、制度环境和电子商务,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赋值,进而计算出贸易便利化得分。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方式的不断改进,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具体指标也发生了变化。结合《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最新规定和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本文在借鉴Wilson基本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一级指标设定为交通基础设施(A)、海关环境(B)、规制环境(C)和金融与电子商务(D),并细化到21个二级指标,力图使贸易便利化的测量相对完整和科学(见表3)。

(二)数据处理与测度的方法

本文构建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涉及指标较多,指标数据来源不一,部分指标数据的取值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测评前对所选取的二级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二级指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包括1在内)。并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使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到KMO检验统计量结果为0.926,大于0.9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强。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各指标在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加权平均归一化,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得出指标权重系数结果见表4。并根据指标权重系数得出贸易便利化得分,一级指标得分=该项下的各二级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权重得分之和,贸易便利化得分(TF)=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即TF=A+B+C+D)。

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表可以看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从国别角度看,从2008年到2017年,新加坡一直是自贸区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贸易便利化得分均大于9.5;马来西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排名第二,贸易便利化得分均大于0.75。在2008至2010年间,泰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高于中国,但是在2011年以后,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赶超泰国,而且在2014年以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也有超过泰国的趋势。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贸易便利化得分均在0.5左右。

(四)具体领域

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所在四大领域的具体得分不尽相同,有必要分领域研究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整体来看,新加坡情况最好,其次是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从发展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四个领域的得分呈现均衡状态,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海关环境较其他三个领域发展较快,而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较落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海关环境领域发展突出,但交通基础设施和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落后;泰国在制度环境领域发展十分落后,海关环境和交通基础实施两个领域则发展较好。

图3表现了近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即四个领域的得分与权重之比。在各个雷达图中,各顶端值均为1,中间连线包围的面积代表了各国四个领域的得分状况,面积越大得分越高,包络线越往外发展程度越好。

整体来看,新加坡的包络面积最大,其次是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从发展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四个领域的得分呈现均衡状态,包络图趋于正方形的形状,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海关环境较其他三个领域发展较快,而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较落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海关环境领域发展突出,但交通基础设施和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落后;泰国在制度环境领域发展十分落后,海关环境和交通基础实施两个领域则发展较好。

四、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

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在对贸易便利化的定量分析中,大部分学者运用的是引力模型。此模型是由McCallum(1995)提出的,具体推导过程为:引力模型的基准模型:

(二)变量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GDP作为一国的经济总量的变量,选取两国的绝对距离(首都到首都)作为距离变量,以是否接壤来区别是否存在共同边界,将上文测算的贸易便利化得分值作为影响变量,并加入进出口国的关税作为比较变量,与贸易便利化进行比较,解释变量如下(表6)。

2.出口贸易金额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统计库(UN Comtrade),GDP出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对两国之间的距离测算则是借助谷歌地图软件,对关税的统计来自《全球竞争力报告(GCR)》,贸易便利化得分来自上文测度。

(三)实证检验

模型1:

然后检验面板数据的协整关系,采用EG两步法检验中的Kao檢验,它以EG协整检验方法为基础构造检验统计量,标准化后渐进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结果显示,Kao检验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如表结果P值为0.0235小于0.05,所以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以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不仅增加了样本的数量,还将分析结果可信度得以提高。因为本文研究目的是判断关键变量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作用,关心的是研究对象总体的影响(变量系数),而不关心回归方程的截距项和斜率项的个体差异对模型的影响。其次由于固定效应模型无法分析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然而面板数据中距离是恒定不变不随时间变化的,不符合本文选取变量的要求;随机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的回归,要求回归的变量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面板数据截面的数量,又因为选取的变量都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不能删除,所以不能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根据研究方法和目的选择混合效应模型。(四)结果分析

表8为模型1的实证结果。分析可知,模型1的初次回归结果并不理想,其中三个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进行四次回归,依次剔除了最不显著的变量进口国关税、出口国关税和出口国贸易便利化。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国均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自贸区内关税壁垒较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本文研究重点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此出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相比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

具体分析不显著变量的影响作用,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依然存在。随着各国关税水平的普遍降低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逐渐减小,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由第一次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出口国关税每增加1%,出口贸易量将减少0.162%;进口国关税每增加1%,出口贸易量将增加0.034%。

同时贸易双方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进口国的GDP越大,出口国出口量越大。GDP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容量和潜在的贸易需求,出口国GDP每增加1%,可以使出口贸易量增加0.725%;进口国的GDP每增加1%,可以使出口贸易量增加0.588%。

虽然本文研究对象在自贸区范围内,但是各个进口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也不尽相同,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每增加1%,出口贸易量降低0.506 %;两国接壤可以使贸易流量增加1.217%。

本文最关心的变量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四次拟合回归,回归得出,中国作为出口国,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呈负效应。由第三次回归结果可知,当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中国出口贸易值将减少3.672%。因此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口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当东盟各国的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向东盟自贸区各国出口贸易量增加1.961%,是出口贸易中最大的引力来源,远远超过其他解释变量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继续对模型2进行回归,通过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得到最优回归结果见表9。被剔除的变量有: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在制度环境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在海关环境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关税,进口国关税和距离变量。剔除距离变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运输方式的不断优化,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逐渐减少,当距离变量和四大领域的变量进行比较时,影响效果不显著,距离变量可以被剔除。经过7次回归,得到模型2的最终引力模型表达为:lnexp=-7.575+0.830lngdpi+0.544lngdpj+0.445lntfajt-0.708lntfbjt+0.709lntfcjt+1.757lntfdjt+?ij(7)

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四大领域中,进口国的金融与电子商务(D)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东盟各国金融与电子商务每提升1 %,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将增加1.757%。金融的发展推动进口国的进口额,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也将作为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推动进口国的进口。因此,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最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进口国的海关环境(C)。东盟国家的海关环境每提升1%,中国出口贸易量将增加0.709%。进口国海关是出口贸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海关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商品的通关效率,因此进口国海关环境的改善对中国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进口国的制度环境(B)每改善1%,中国出口贸易量将提高0.708%。东盟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A)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最小,东盟的交通基础设施每提升1%,中国的出口贸易量将增加0.445%。总体上应首先考虑从进口国的金融与电子商务和进口国海关环境两个领域入手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五、政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和电子商务水平

充分利用亚投行提供的平台和契机。这为“一带一路”区域内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平台,进而弥补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缺口,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国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交易方式,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够极大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中国与东盟各国应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政府应该适时建立“一带一路”经贸信息共享平台,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全面了解全球国际贸易的最新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开辟路径,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高效的海關环境

改革通关程序,学习新加坡海关的“一站式”电子海关,建立中国与东盟的“一站式”海关程序。将复杂繁琐的出入境步骤简化为一站式服务,只需一步报关就完成全部进出口手续。建立健全完善的通关系统,实现通关的便利化,进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应该与东盟国家共同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修建促进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运输。同时,应该加强双方的合作,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的国家进行援建,从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斌:《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评估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国际贸易》2016年第1期。

2.董银果、吴秀云:《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国际商务》2017年第2期。

3.龚新蜀、乔珊珊、胡志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竞争力、互补性和贸易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0期。

4.张中元、沈铭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谷岳

猜你喜欢
进口国海关变量
释疑解惑
明年中国将成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