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莺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画提高其语文素养,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都阐示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素养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其实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基于此因,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应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构筑知识与素养、技巧与能力的根基。让听、说、读、写走向课外,就是让语文教学渗透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语文的躯体内才有一颗勃勃跳动的心,躯体オ会丰润,才会有生机有魅力,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叩响学生心扉,激发其听、说、读、写训练的兴趣与愿望,才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语文,养成活的运用能力。元好问有句诗“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当教师的如果只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地讲自己的课,而不让学生自己有训练、尝试的机会,时间久了,再主动的学生也会变得被动,何谈学生素养的形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阅读课上角色转换、展示自己
阅读课是语文课听、说、读、写走向课外的过渡性环节,既要让这个环节落到实处,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阅读课就是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的作用不应体现在台前,而应体现在幕后。
1、选书
教师先选出适合本级学生读的书,并列好目录,着重指出必读文章1-2篇。
2、指导学生备课
学生应先学准备教案。教师在不转移学生思路的前提下,可以在学生对具体题的认识上,在个别字、词、句的认读与理解上作必要的指点,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亲身登上舞台上课,从读文章、讲字词到重点语句的理解;从找观点、找中心到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开场白、串说词到结束语;从提问、指名发言到归纳评价,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拿着倾注了自己心血与思考的自己写的剧本上台表演,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这成就感就是其日后自觉学习的动力。
4、阅读成果回顾
通过探究性语文“大阅读”活动的开展,我视野大开。学生脱口而出的成语、词汇,让我惊喜莫名;学生们极富感情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由衷赞叹。学生目前不仅能独立备课、独立上课,完全丢开教师这根“拐杖”,而且能够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出新招:不仅能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地阅读,而且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组织同学讨论;不仅初步学会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同学的发言,而且有意模仿电视主诗人亲切优雅的姿态。谁说我们的学生不爱说话?谁说我们的学生不会交流?谁说我们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实践证明了学生能行,也证明了语文阅读课可以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它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
二、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汲取精华
叶老说:“课文只是例子”,课内教师应讲好例题指导学生用好例子,但“例题”讲得再透,学生掌握的再好,如果没有“做习题”的机会,学生又如何举一反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职责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作为例子可以花较多的时间精读,而课外的阅读内容是无限的,作为补充,可以要求学生“略读”,切实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提高读书速度,培养速读能力。“略读”绝不是“读读而已”,而是有具体要求的一一要求学生必须配有“摘抄后记”,读了抄了之后,能说出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或文章,为什么读了以后要抄这些,是因为它结构巧妙,还是手法新颖,或是用词准确、语言凝炼。通过检查摘抄本,我发现了他们有的将摘抄本办成了文摘小报并且配有插图,美不胜收;有的将摘抄本制成了读书札记,配以自家点评、读书感悟,颇富哲理性可以看出摘抄本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兴趣,更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学生的多种特长都在这里得到显现。
再次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读几本适合的书,并且给学生推荐《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期刊,让学生阅读之后作摘抄、赏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锻炼学生的鉴赏理解力、语言组织力、思维判断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上网阅读,更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再停留在逻辑演译上,不再满足于对一些概念术语的了解,而是更多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学会运用归纳方法掌握大量的资料及数据,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总之,课外摘抄扩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国、照顾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既不会让学生有完成任务之压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帮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强化了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成为自觉行动。
三、练笔,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近年来,话题作文取代了命题作文,学生写作的自由度拓宽了,但一些学生的作文仍脱离生活实际,主题陈旧,题材过时,给人一种沉闷、虚无的感觉。作为教师,只有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中,放飞他们想像的翅膀,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
1、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习惯
要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必须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悟人生。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呢?为此我让同学们建立了随感小手册,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感悟,自己的思想波动,然后再整理成小文章。由于是学生的亲身感受,所以大多写得真挚而富有感情,再加上运用适当的作文技法,班内优秀作文越来越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许多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写小册子,记下自己的一篇篇得意之作。
2、讓学生在阅读书刊等资料的基础上自主性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书刊,借助各种资料来观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让学生由喜欢阅读到模仿写作,作文时下笔随心所欲,应笔而出,如涌泉酒滔不竭,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自主性作文让学生自由倾吐胸中积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行,给学生一种自由感、畅快感,让学生愉快作文。
3、让学生善于想象,善于捕捉,从而自觉性作文。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冲破时空的羁拌,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纵横,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无限时空中自由舒展,学生的创造力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学生广泛地、自由地写作,既不受写作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写出真实、有新意的文章。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了其个性。
总之,跳出课本走出课堂的语文教学,在同社会生活融会的同时,获得了如山一般厚实的胸膛如海洋一般博大的容量,同时它也给生活这座“大山”披上了一层浓浓的“绿装”,那就是生活空间的“语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为提高学生的素质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