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凤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的教育教學以及相关的实验在具体方法实施方面融入了更多新的内容,也对以前的一般、常规性的教学与实验指导与方法做出了新的改进,主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有成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实验学科的教学成绩。其中就包含实验性较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做出以下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及措施
引言:初中的生物实验内容主要包含课本中设置的重点学习内容而挑选出的实践性较强、易于操作的实验,而且随着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大,实验的复杂性也随之不断加强。而且在新课程背景的影响下,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更应该及时地发现实验教学方面现存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不够重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虽然尚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但是学生还是要面对初升高的压力,学校也相应地为提高学校的中考成绩,而过于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的提升,对于占分较少的实验成绩来说,并没有足够重视,以至于在很多的初中教师也在这样的实际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1.2实验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生物实验的教学主要以教师先演示,学生再动手实践为主,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能够真正地对实验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而只是在教师的一次次提醒下,完成了实验操作。在这样模式的教学体系下,学生逐渐地缺乏对这样实验的探索性,在实际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比较依赖于教师,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实验内内容,更不会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生物实验的准确性。总的来说,生物实验的教学过于依赖教师,而没有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使得整体的实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1.3缺乏实际有效、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的生物实验,应该爱去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只是抱着完成实验任务的态度,没有将不同的生物实验进行分门别类的方法选择,从而再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
2.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生物实验的教学也是国家在开展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在实际的初升高的考试过程中也会有相应的分值,虽然这部分分值不够多,但对于实验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在学生后续的高中、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相应地有类似于初中生物实验的内容。这也就要求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师能够明白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后期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积极根据实验内容的具体要求展开实验备课,准备学生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器材以及原材料,保整实验的顺利开展。此外,引导学生提高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在实验开展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前告诉他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难点开展有效的预习。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生物实验教材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一实验时,教师应提前将这一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口腔上皮细胞的取样注意事项,利用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轻刮一下完成取样,之后尤其注意保持样品活性,再完成载玻片,盖玻片等的后续操作。并且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思考实验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其避免方法,注意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等内容。
2.2发挥学生实验学习的主体性,高效展开教学
在传统的、一般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演示和实验指导,缺乏自身对于实验的思考以及正确进行的动手操作。而在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下,教师应该逐渐改变其一贯的实验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背景的要求,逐渐摆脱以教师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进行实验教学,并且逐渐将实验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方面。在这一方面,主要要求教师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实验方面的探讨,将实验的学习舞台转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索,当开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时教师应该适当地进行实验步骤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实验,但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行放开的实验教学措施,让学生在仔细阅读实验的相关的流程和操作之后,进行自我的实验操作,逐渐地培养学会说呢过的动手实践能力。
2.3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际的实验目标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大致是从七年级就开始,随着生物课程学习难度的增加,实验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实验的目标性以及相关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实验的设计内容和类型的不同,从而采取相应的、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
例如:开展的实验大致分成观察类型的实验,包括显微镜的观察、植物种子的观察、花的结构的观察等;探究类型的实验,包括探究叶子的蒸腾作用、探究家禽的骨的结构等;以及一些制作标本的实验,包括植物的叶表皮细胞的制作等。不同的实验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探究性的实验主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询问式实验,观察类实验依靠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进行,而制作标本实验需要学生对实验过程相对熟悉,并且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3.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生物实验的教学的开展更具效果性以及目的性,从而要求教师在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自我以及课堂问题的发现和改进,主要包括提高自身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注意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生物实验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3):92-93.
[2]岳守玉.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7).
[3]蔡君霞.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9):161-161.
[4]佚名.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理论前沿.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