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2019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比赛圆满落幕,最终“北大”女博士陈更靠着丰富的学识、良好的心态成功斩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董卿评价她:“天道酬勤,水到渠成。”陈更获得总冠军后发言:“很多诗友因为看到我在诗词大会的样子,也想要来诗词大会;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说因为看到我念诗的样子,发现中国诗词的美好,也开始念诗。我觉得,为了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敏而好学,从小就以阅读为乐
1992年出生的陈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个农村长大,她的父母都是爱书之人,对喜爱的书籍视若珍宝,时常翻阅。耳濡目染之下,陈更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陈更小时候经常被爸妈带着去书店。但往往她想买《脑筋急转弯》,爸爸递过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她拿起一本《故事会》,妈妈换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总之和诗词歌赋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之间,陈更慢慢地爱上了阅读。孔子曰,敏而好学。以阅读为乐,自然对经典中的知识与智慧,吸收得更快。
“那种文字从纸张上袅袅升起,给看文字的人带来慷慨的气息与画面的感受令人着迷,看文字会带来自由而神奇的大脑反应,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陈更对阅读的痴迷,甚至到了“吃饭时不读书都觉得不习惯”的地步,她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多,视野也越来越宽广。
陈更不仅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也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只要是她觉得应该去做好的事情,她就会不遗余力,甚至“压榨”自己。高二那年寒假,临近过年时父母都回了老家,陈更却一个人留在了城里的家中,吃着馒头、包子度日。原因是放假后,陈更感觉没把老师在上个学期教的一些知识学透,担心直接回老家过年会将半懂不懂的知识忘掉。于是,那段时间就像在修行一样,屋外是欢天喜地的过年气氛,而她独自留下了,在冷冷清清的屋子里整日默默地做练习题。
陈更爱上读诗的情景,却是在寒假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在那些美好、悠哉的日子里,心境特别平和,所以我更能体会诗歌。”像读《贼退示官吏》时,她记得是在高一时的寒假,当她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正巧她家的房子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门口是一条路,周围到处都是村舍、农田、柴垛,而且爷爷跟另一位老爷爷正坐在不远处,诗中的文字氛围和现实生活重叠的情景,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天道酬勤,诗词融入生活与工作中
由于学业繁重,陈更中学时为了考上大学,本科时为了努力保研,都没有大规模地涉猎诗词。直到研究生第一年,一本启蒙读物《蒋勋说唐诗》,让她迷上了诗词。那次她去书店,无意中看到了这本给了她人生巨大转变的书。
陈更说:“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比如,那些神秘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让人在似懂非懂之间感受到美;那些细腻的,‘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让你发现在季节流转中的妙趣。”
陈更最常用、最顺手的诗词学习平台是百度百科。记忆方法就是把诗读通了、读透了,或者联想画面,或者想成小故事。如李白的《侠客行》,诗句通畅如行云流水,陈更就觉得非常好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就是明快清晰的人物素描,其后还有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背了上句,下句不由得就来了。”
从研一到研四,从《唐诗三百首》到一些诗人的全集,陈更一直在读诗词。而且是“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坐火车读,睡前读,晨读”,填补了没有从小开始积累的遗憾。
在陈更看来,“诗词与实验不仅不冲突,反而是可以相融合的”。在那些整天埋头做实验的日子里,失败是兵家常事,常常做了大半年的工作却是无用功。这个时候,读诗词是她最好的舒缓压力的方法,在诗词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宁静致远的力量。
陈更所在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智能康复穿戴式设备。这些设备也叫作康复智能机器人,为截肢患者、中风患者、脑瘫患者和老人服务。在中国,截肢患者2000万左右,中风患者超过1200万,老年人口接近2亿,面对这么庞大的帮助对象,陈更深感肩上的责任厚重。
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既需要研究者对物理学、自动化、机器人等知识深度学习掌握,又需要研究者充分考虑人类的心理特征与情感需求,前者负责机器人功能的实现,后者负责设计出更有价值的产品,而且往往需要文学的滋养与积淀。
陈更称自己是一个“注重生活美感的人”。她的手机屏幕,每一页只有四个App图标,这样在手机亮起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干净清爽的极简画面,而不是满屏图标连背景图都看不清。她还给手机文件夹起了诗情画意的名字,“只想让目遇之而有美感”。
手机备份文件夹名叫“过尽晓莺啼处”,出自晏几道的一首写情人送别的小令《清平乐》,“这句词的感觉很像过往的那些美好日子,有飞珠溅玉的晓莺啼过的回忆”。在手机备份中,存声音文件的叫“哀筝一弄湘江曲”,它本就是描摹声音;存照片的叫“声声泻尽江波绿”,一张张照片拼出五光十色的生活——这两句都出自晏几道的另一阕写弹筝的小令《菩萨蛮》。
陈更把平时写的文学类随笔,放在“梨花满地不开门”里,因为写作是孤寂的过程;把喜欢的摄影作品,放在“你若盛开”中,这一句出自作家三毛的随笔;爱听的音乐则在“如梦令”里,“因为音乐本就像梦境”。“诗词已渗透并融入生活中,越来越难忘。”陈更说。平时看到青山,她会想起“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看到落日,会想起“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给学弟学妹鼓励时,会想起“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想念故人,会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水到渠成,幾生修得到梅花
陈更的业余爱好广泛,有舞蹈、阅读、游泳……但诗词这项“特长”被她藏得很深,以至于在诗词大会上一战成名后,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陈更说:“诗歌和计算机、英语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为好学、求知,而是因为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陈更的诗词大会之旅,让每个人想到有梦想、不甘心的自己。没有天赋异禀的神力加持,一个风采翩然也不讳言局限的女孩子,凭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深爱与坚持,一路披荆斩棘,终于绽放了最美的光彩。在这之前,陈更还写了一本名叫《几生修得到梅花》的书,内容主要是自己阅读诗词的感受,也获得了不少好评。
“几生修得到梅花”,有文人风骨,有自我期许。这是陈更对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诘问,这是陈更与诗词的故事。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与一位女子最好的韶华交叠、辉映,与流淌在血脉里的诗意因子碰撞、缠绕,不仅造就了一场前无古人的诗词盛宴,也开启了每一个普通人关于诗与梦的无限遐想。或许不必几生,只是静静地用心地去学习去汲取,便能接近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