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一 叶涛
从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最长城市手绘景观墙到成都东郊·音乐里,以工业闻名西南地区,被称作成都工业文明“摇篮”的成华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如今已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在每个周末迎来热闹的人潮。但几十年前,这种热闹却大不一样。机车轰鸣、灯火辉煌,作为成都老工业基地,这里聚集了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成发集团等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大批工业企业在这里昼夜运转,当时的“东郊”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工业集中建设的热土。
建于1954年的国营锦江电机厂正是其中一员,它的旧厂房也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为成都市工业遗产区域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一。不过比起过去的旧厂房,如今,为老成都人所熟悉的却是锦江电器,这是1985年原电子工业部将国营锦江电机厂移交成都市管理后,成立的成都锦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代表性产品。作为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战略合作的重要一步,这家公司在建成投产的54周年再次重返“国家队”,更名为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从事军民用地面雷达等电子系统工程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的电子信息行业高科技企业。
“重返‘国家队’,一方面是政府希望推动企业打造主业,发展必备的军工体制保障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品和市场领域,为企业强势突破规模和效益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作为国内地面雷达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军工电子骨干企业,希望能通过共建生态圈,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中电锦江工艺技术部部长王展表示。
集群发展,创新突围
电子信息历来是四川省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如今,该产业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前年3月,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在成都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大湄公河流域”的电子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并重、军民品同步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引领天府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作为先发之力,中电锦江以科技为先导,紧跟国内外新技术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致力于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研制生产各型地面情报雷达,各型天气雷达。其中,中远程三坐标雷达、新型测高雷达、某识别系统、专用雷达天线和阵列式超大功率脉冲电源先后进入国家重点工程配套项目。
在气象水文领域,自1965年成功研制中国首部天气雷达——703台风监测雷达以来,中电锦江已累计研制和生产了400余部天气雷达,产品覆盖L、S、C、X、Ka等多种频段,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航空航天试验基地,以及中科院、中国气象局、民航空管局部门提供服务。
“虽然行业处于上升期,但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直面问题,扬长补短。这补短的核心,还是技术。”王展认为,不只是中电锦江,对所有企业而言,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都是急需补强的短板。比如,在天线系统与电子配套领域,中电锦江利用军工技术,对雷达、通信、侦收、电子对抗、遥感遥测天线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实现自主研发与制造面天线、线天线和阵列天线以及高性能微波器件、高精密转台和伺服控制系统。“只有自己掌握技术,才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设计制造及服务。”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中电锦江已经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着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以核心团队能力素质为主要标志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搭建联合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效率。通过近两年多的发展,中电锦江已经建立了自主创新体系,建立了与国内先进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平台,与知名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平台。
基于这些创新平台,中电锦江培养了一大批核心研发技术人才,联合开发出了行业领先的产品核心技术,形成核心装备产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格局,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被视作是中国中长期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实力的核心引擎,智能制造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为各行各业瞩目。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重大战略文件,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
作为工信部2016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电锦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正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公司主要研制的电子信息整机和系统装备,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大、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具有研制周期长、多品种、小批量等典型个性化定制型离散制造模式。”王展认为,为了满足这样的产品生产需求,生产线的智能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也意味着中电锦江将把智能化作为制造领域发展的首要指引,并倾力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及智能工厂。
据了解,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工信部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重点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模式,对各企业开展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以此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从而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对于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按照中电锦江的总体规划,其智能制造总体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2018年),主要完成智能新装备应用及生产线全面数字化升级;第二阶段(2019年),力争具备智能制造雏形,局部重点实现新型电子信息装备智能制造;第三阶段(2020年),建设成为管理信息化、产业高端化、制造智能化的现代军工企业,智能制造全面建设,企业实现升级发展与战略转型。
自2015年开始智能制造建设以来,中电锦江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厂两地网络协同设计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建设、PLM、ERP、CAPP、MES等系统建设,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的自动化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实现了产品设计到机床制造端的互联互通和端到端的集成,建成了电子装联、微波自动测试、线缆自动加工、关键件柔性加工和自动化焊接等生产线,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雏形,具备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预计未来两年内,我们将完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建设目标。”
发挥带头作用,打造智能制造新局面
作为行业的资深人士,在王展的印象中,自政府加大对十大重点领域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智能制造技术和项目便迎来飞跃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储备和形成了智能制造所需的核心技术,培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从最初的概念到了更加务实高效阶段。”王展认为,未来几年,随着互联网、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行业将迎来更加高质量快速飞跃式的发展。
但大环境与行业的齐头并进,让智能制造市场正朝着更加规范且有活力的方向发展,也让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在不断加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身智能制造的优势,是中电锦江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与制造企业,中电锦江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以智能制造需求侧企业的身份,中电锦江引进智能制造技术,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信息化深度应用方面进行应用,以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产品研发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大型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的身份,中电锦江在行业中具有单件小批、离散型、个性化定制、老牌国企等特点,在装备制造业中极具代表性,因此,中电锦江成立了专门的智能制造建设团队,探索智能制造技术在同类型企业的应用,完成企业自身的总体规划和智能制造的具体实施,以形成针对该行业独特的规划和集成能力。
此外,按照国家推进智能制造总体思路,中电锦江也将智能制造经验推广視作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在自身应用的基础上,将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内部进行推广,同时也为行业内相关企业提供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借鉴。
“在整个智能制造领域中,中电锦江主要还是属于需求侧企业。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智能制造产业链中,我们在工艺布局、工位布置优化、精益生产管理、智能制造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设计方面,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优势,在产品链中纵向协同发展,打开军工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