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兵工事业的发展历程,一代代兵工楷模前赴后继,在各自的岗位上矢志不渝地创新钻研。20多年来,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创新精神同样激励着我奋勇前行。
谈及工匠,必须要聊一聊的一定是创新。
在我看来,工匠不仅要具备敬业、精益、专注等素质,更要有创新精神。创新从哲学上讲叫解决矛盾,从创新学上讲叫解决冲突。对于创新,我最深的体会是,一定要有大量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学会直接判断,才能少走弯路。
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纵观我们兵工事业的发展历程,一代代兵工楷模前赴后继,在各自的岗位上矢志不渝地创新钻研。
中国式保尔、兵工专家吴运铎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研究枪炮弹药,浑身上下被炸伤200多处,4个手指被炸掉,左眼被炸瞎,右眼内残存弹片,右腿被炸断,经过20多次手术,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无数伤疤。凭着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他带领制造出了第一批步枪,研制出了杀伤性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以及各种地雷、手雷、手榴弹。
独臂总师祝榆生,从一名“土八路”成长为高科技兵器专家,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66岁离休之后重出江湖,临危受命,白发挂帅三代坦克总设计师。项目研制期间,他带领团队常年奔波于条件艰苦的各大试验场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色及实战需求的研制道路。
这些兵工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们传承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不断书写着“创新、奉献、務实、开放”的新篇章。20多年来,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创新精神同样激励着我奋勇前行。我立志要发挥好自己的技术专长,主动攻坚克难,创新干事。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司的重视,在企业中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带头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不断涌现。从这里诞生的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新,却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解决一些困扰企业生产的难题。
2013年明,以我名字命名的“郑贵有车工技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设在防务事业部402车间新大件厂房,使用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工作室拥有核心成员13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4岁。
工作室的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有投影仪、相机、电视机、独立办公桌等,对于办公条件非常拥挤的北重集团来说,能将半独立的二层小楼专做技能大师工作室使用,可见公司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工作室日常管理严格,管理考核制度健全,凸显了开展重点技能攻关、加强技能创新研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技能学习交流的工作目标和定位。
为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工作室采取“松散式管理,集中式攻关”的活动办法,把课题分解落实到个人,自行研究,每月定期活动一次,集中攻关解决难题。近几年,正值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军民品科研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室紧紧抓住这有利契机,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上大力开展工作。
5年来,工作室先后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达80余项,为公司节创经济价值达680余万元。同时,以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举办了15期技能培训班、12场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会,向工友们传授高超技艺和绝技绝活,使1000多名技能人才受益。
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主题,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强动力。创新工作室则是打开职工职业技术技能之门的新通道。我将继续发挥好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一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增强新本领,坚持创新、创造,打造阳光、开放、高效的现代化北重集团,把老一辈兵工楷模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