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蓉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基础素养,脱离了语言能力,其他能力的培养便成了虚谈。英语教师应该注意思考:当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时,中学生置身英语环境中的交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
现以两个版本教材的同一话题单元为例:沪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见图1)和香港牛津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wildlife(见图 )都是以保护动物为话题,以介绍濒危动物的基本信息为主线。
沪教版教材在阅读(Reading)板块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有关大熊猫的文章,了解大熊猫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未来前景等信息;在听力(Listening)板块要求学生听一段介绍濒危动物的讲座;在会话(Speak Up)板块要求选择在听力板块中提到的一种濒危动物,谈论它的现状和保护这种濒危动物的措施;在写作(Writing)板块要求仿照阅读板块的结构,介绍一种濒危动物,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补充阅读(More practice)板块要求阅读一位女孩因拯救丹顶鹤而牺牲的感人故事,然后学生一起谈论其他保护濒危动物的真人真事;在文化角(Culture Corner)板块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基金会的相关信息。
香港牛津版教材则在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里这样介绍“In this unit,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wildlife.The reading texts and writing task will focus on animals,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save endangered animals.”。在預备页(Opening page)引出话题“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the theme in this section.The pictures on this page help elicit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of and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topic.”。
由于两个版本教材的内容都指向濒危动物的保护,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any animals?Do you know why some animals are endangered?What are they?”。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S1: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 and appeal the people around us to protect them too.
S :I know that animal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every animal is special.
S3:I know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otect all the animals and we should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first.
……
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则人们伤害大熊猫的视频。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描述,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语言的实际应用,因为这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以保护濒危动物为话题,沪教版教材和香港牛津版教材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两者总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两套教材的内容可以融合交叉。因此,笔者在合并了两套教材的教学内容后,同时开发出一系列情景项目。英语教师可以选取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也可以适当补充本土文化,交叉融合使用两种教材,取长补短,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多个主题交际平台。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其表现在逻辑性、批判性等多个方面[3]。教师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观点、方法,突破常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为英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真实而地道的英语材料,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材料的机会和场景[4]。汤姆林森(Tomlinson)曾经说过:应该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活动和实践机会,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创立实践项目,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应该以语言培养为核心,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英语学习文本,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中训练语言技能,发展思维品质。
沪教版教材和香港牛津版教材里的词汇以话题为主,归纳性较强。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以核心词汇为线索设计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的。比如,沪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School clubs以“学校社团”为主题,以“社团的介绍”为主线。笔者以完成“解释文化现象”这一任务驱动学生在阅读(Reading)板块的学习。在这一板块中,两名初中新生为了了解Rosie Bridge School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结伴参观了学校的社团展示会。他们在对比中外不同的校园生活中,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跨文化的情景实践中体验不同的文化,探讨文化内涵,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会话(Speak up)板块笔者让学生通过完成“对子活动”项目,驱动他们在“英语沙龙”的实践活动中谈论自己学校的社团活动,思考不同社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英语思维品质。对话要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无论哪一种社团都有其趣味性和各自的优势,因为学校社团活动的项目不仅丰富多彩,还可以有效提升自己,所以参加学校社团非常重要。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学生的认知也越来越丰富、具体,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中逐渐学会分析、对比、评价,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思维品质。
香港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Dream school也涉及school的话题。其词汇板块介绍了“art room、computer room、gym、music room、sicience lab”等主要功能室,并设计了活动“Your classmate is designing a leaflet to introduce your school.She is working on the ‘School facilities and activities section.She asks you to help her match the activities to the facilities.Write the correct letters in the blanks.”。教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描绘学校功能室和相应活动的词汇,在接下来的写作(Writing)板块中便可安排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见图3)对自己的“梦想学校”(见图4)进行描述的任务。
在教学时,笔者结合了香港牛津版教材的内容,以“建构未来学校”为学习项目,让学生完成绘制思维导图—撰写方案—学校展示等一列学习任务,并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课本中出现的词汇,完成“My Dream School”的英文写作。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输出环节,目的是在写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发散,能够相应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则是发展学生英语思维的关键点。文化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有意识地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本土教材的文化内涵,还要补充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方面立足沪教版教材,另一方面又选择了香港牛津版教材作为补充,求同存异,对两个版本教材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综合来看,两套教材的课文都兼具人文性和知识性,涉及社会、科技、艺术、名人轶事等方面的内容。但沪教版教材的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阅读(More practice)板块是主阅读篇章的延续,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学习技巧(Study skills)板块为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供学生获取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文化角(Culture corner)版块为学生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香港牛津版教材则重视真实语境的设置和真实语言场景的创造,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两套教材不仅在内容上交叉融合,而且在教学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很大帮助。
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Seasons为例。本单元以四季为话题,以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和人们常见的活动为主线。在教学本单元话题时,教师先用课本上的卡通图作为话题引入(见图5)。
在这幅卡通图上,Hi(小男孩)告诉Lo(小机器人)他最喜欢春天,不喜欢夏天。Hi不喜夏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天气热,从图中可以看到Hi正擦着满头的汗。Hi问Lo喜欢什么季节,Lo回答自己喜欢每个季节,因为他从来不会觉得冷也不会觉得热。这幅卡通图的有趣之处在于Lo是个机器人,对温度没有体感,所以就拿这个和Hi开了一个玩笑。
学生在熟悉的话题下更能把握篇章的内容和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当谈论每个季节中不同的节日时,课堂的气氛会非常热烈。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谈到了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is my favourite holiday.I visit my grandparents and eat lots of nice food.It is exciting to get red packe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也有学生谈到了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学生热烈讨论的气氛下,教师可趁机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在我国,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柚子、芋头、栗子、棱角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习俗有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在家门前悬挂艾蒿和菖蒲草等。楚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因此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做相关介绍。学生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兴趣盎然,在潜移默化中对不同民族节日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并能理解教师所说的“我们要想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同理,我们既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
这个话题与香港牛津版七年级下册Unit 8 Lets celebrate!也有相似之处。中国香港的传统节日“太平清醮”,又称包山节是一个别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长洲岛上的居民都会大肆庆祝。大坑舞火龙是中国香港铜锣湾大坑的传统民俗活动。民间传说龙象征祥瑞,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所以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丰收便成为一种习俗。
两种教材对大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展示,对学生形成了一定“正迁移”文化思维的影响。这样学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思维“负迁移”的影响。同时,随着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运用将会更加得体与准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课堂教学时,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从文化出发,融入生活并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导向。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抓手,既充分体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能为英语学习提供切实的资源。不管从何种角度认识、解读和利用教材,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最终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整合多版本教材,如何凝练教学内容、开发英语学习资源,設立有效的学习项目,包括英语教材的整合及课程开发等都需要教师长期探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016(5):7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01.
[3]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 00 (1):17- 1.
[4]聂成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 018(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