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
心智图(Mind Map)是一种发展思维的视觉语言,学生能围绕话题探索中心主题旁边的分支思想,增加创造性联想和发现新联系的可能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心智图呈现文字、符号、图像等素材,教会学生“在大脑中画画”,帮助他们记忆、思考、归纳和总结文本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考步骤,完善自己的学习。思维地图系列(Thinking Maps)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思维工具,也是用来进行构建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教师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逻辑结构,改善他们的思考方式。
总之,为更好地阐述思维导图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本文将结合课堂实例,探讨教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图,优化课堂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 利用气泡图和圆圈图打开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低年级英语绘本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气泡图(Bubble Map)和圆圈图(Circle Map)及时捕捉学生围绕中心话题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引导他们在语境中积极关注图文信息。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中“Im hungry”一文为例。在阅读前,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词“eat and drink”和学过的知识“EatDrink aansome…”与教师展开互动,并同步绘制气泡图(见图1),打开学生的思路。
在阅读中,教师利用圆圈图(见图 )将“导图”和“插图”融为一体,图文互释,要求学生围绕“Porky is hungry”故事主题,小组合作完成中心主题的两个外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动物和食物,并结合图片交流内容;(2 )将自己的发现用圆圈图整理好,积累动物类和食物类的词语;(3)借助圆圈图,展开对话合作,并运用“Heres some ….”句式和“The…is nice.I like it.”句式进行互动。夸张的肢体语言、生动的口头演绎和清晰的思维导图三者相互作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阅读体验,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欲望。此类思维导图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识别绘本的表面信息、初步分析绘本结构和英语的表达能力。
因中西文化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故事情节的逻辑线索,分析人物话语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等,并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流程图(Flow Map)的小标题中,教师可以运用串词“First、After that、Next、Then、Finally”或“Beginning、Middle、End”等帮助学生具体地、系统地理解故事,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经常运用流程图,也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在教学译林牛津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师生通过共建流程图(见图3),梳理并概括整个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和地点的变化,体验西方国家“凡事都有度,不能超过限度”“私人领地不可侵犯”等处事原则。在阅读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流程图复述故事内容。这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更高层次的训练。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讲述了一个漂亮的金发女孩Goldilocks闯入了三只熊的家里,在没有经过熊主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喝了汤,并睡在床上被熊主人发现的故事。初步读完故事,教师先要求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填好流程图第一层次的内容,并用箭头标好流向;接着引导学生细读故事,通过寻读、比较和概括等方法,寻找描述Goldilocks的关键词并填写在第二层次的小空格中。学生通过流程图两个层次的填写,梳理并分析整个故事内容。
3 利用同课异构拓展联想空间,增强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材中经常会出现故事性很强的经典绘本,它们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和深刻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完善思维导图,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呈现学生熟悉的语句结构,并将绘本主题和内涵巧妙地融入课堂,汇聚成结构完整且内容丰富的课堂作品。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感悟、内化并活用语言知识。
《快乐英语阅读(四年级上)》Unit 3 The Story of Tadpoles Looking for Mummy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见图4和图5)展示对话过程和故事结果,引导学生研读绘本,在读、画中拉近学生与绘本的距离。学生通过深入解读绘本,在思考对比中和教师一起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
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先按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成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并发掘“小”绘本中的大智慧,锻炼他们思维的概括能力。由于阅读的关注点和个体能力不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多幅优秀的思维导图(见图6和图7)。在接下来的写作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所罗列出的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有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考。学生通过反复细读,在深层挖掘绘本故事的同时,推断出作者隐藏的深意,进一步丰富故事的内涵。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挖掘绘本多元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3]。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论点、论据,能让学生快速了解他人的思维及推理过程。教师如果看到学生思维混乱的方面及原因要给予及时的反馈[4]。
绘本阅读除了需要理解故事的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小学高年级学生敢于质疑和表述,因此教师推荐给他们的绘本阅读故事的难度可以逐级递增,并要求他们能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通过思考、交流形成自己的意见,充分挖掘绘本故事丰富的价值,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深度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对比人物的特点、比较故事情节的异同,利用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分析一个事件的起因和后果。
《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中“The Little Match Girl”一文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教师布置学生初读故事的任务:在绘本中找到关键信息,分析和比较The little match girl与A rich girl的异同,小组討论并完成双重气泡图。当绘本有两个主题时,我们需要借助双重气泡图展示它们的异同,并将两个被比较主题的不同点分列于两侧的单独气泡中,中间共同连接的气泡表达它们的共同点(见图8)。
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设计提问环节 “Why did the little match girl finally die? What do we get from the story? ”升华学生情感。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总结文中信息,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表述出来。教师对此做出肯定,并将学生的有效答复填充进复流程图中(见图9)。
思维导图只是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上,根据教学需求注入自己的思考,运用或设计其他适合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设计出更有创意、更高效的绘本教学。比如将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鱼骨结构思维导图(也称因果图),运用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Tools for learning,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作为支架,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撑,为英语学习增添乐趣。
制作一份完整的思维导图,不管是独自完成还是小组合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仅依靠课堂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以课前预习和课后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就某一话题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提高预习和巩固的效率。
在美好的、充满想象力的英语绘本阅读课堂中,教师适时地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启发与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捕捉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1 .
[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015.
[3]Facion P A,Facione N C.Holistic critical thinking scoring rubric[M].Millbrae C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4.
[4]陈则航.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外语教育, 015(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