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丽丽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实际教学中,识字教学片面化,机械化,孤立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当今教育背景下,识字教学应该走向哪里呢?下面主要就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识字教学的前瞻性策略。
一、识字教学的现状
随着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发展,如今的学龄前儿童在关于汉字的认识方面已经不再是零起点,对于课堂中要学的生字,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基础。在识字课上,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学情,只是沿用传统的借助拼音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机械枯燥的识字没有学习的变化与增值,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人们常说,字中有乾坤,字中有古今,字中有大道,字中有人生,文化之根在文字。但是,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只是就字论字,单纯地关注学生们识字量的多少,那无疑是对汉字文化白白地耗费与辜负。在识字教学中,无论是從尊重客观事实出发,从敬畏汉字文化的态度来看,还是从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看,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识字量的要求,只是完成了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就不能仅仅是局限于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
二、识字教学路径开发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停留在认识几个字的层面,还应着力于学生识字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识字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在学生识字的编排上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它不仅关注于学生在各阶段识字量的多少,更致力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在编排上都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着一个信息:汉字的构字规律是有迹可循的,依据这个构字规律,识字将会变得很简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是否认识某个汉字,还要关注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认识这些汉字,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关注汉字本质
在识字教学中,把握住生字的本质特点,才能发现事物的多种变化形态,才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把握了汉字的本质属性,可以达到无师自通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们认识的生字有“青,清,请,晴”等,在课堂教学中,从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出发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由“青”字生发的奥秘,怎样才能突破这个学习难点呢?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当表示说话的“言字旁”和“青”字交上朋友以后,你们知道它读什么字吗?(请)。有一个人的眼睛特别厉害,我们说它是火眼金睛(睛)……在识字教学中,当教师以联系生活,口语交际或者拓展积累等方式引领学生识字的时候,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实现汉字育人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文化,蕴含着某种情趣与意趣,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如在教学“黄”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首先读准这个字的读音,明白“黄”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再仔细观察“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们正确书写。传统的识字教学大都止步于此,而在当前背景下的识字教学则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战蚩尤,统一华夏是谁吗?(黄帝)我们的皮肤是(黄皮肤),滋养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我们脚下的土地是(黄土地),正是这黄土地,黄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找出汉字的构字规律,触摸汉字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学会汉字,学会做人。
三、识字教学具体策略
1.组串重整,化生为熟
所谓组串重组就是指把零散的汉字聚合成有意义的学习板块,在某种意义的关联下,让每一个生字都能实现相互关照,形成独立的识字单元,直击背后的“理”“源”,从而使识字教学散发出浓郁的汉字文化魅力。
首先,结合语境重组生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识字与语境的融合,以一个字带动几个字,进而拉动学生们整节课的学习。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一课时,教师以“变”字贯穿全文,从“弄脏的画”到变得“更好看了”这一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坏事也能变为好事”这一主题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课的生字共有15个,如果逐一独立识字,不仅耗时费力,识字效果也不一定好,教师就可以把“奖,催,懒,脏,糟”这些生字组合在一起学习,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识字活动中有所收益。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哪个生字得到它以后可以让人眉开眼笑?(奖),有一些生字,大家都不想跟它们交朋友,它们是(懒,脏,糟)等,教师采取这样的识字形式,使整个识字过程充满了浓厚的育人味道,从而使识字教学更具深度与厚度。
其次,发掘本质重组字串。汉字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关联与联系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汉字的关联入手,重组字串,关联识字,使学生的识字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如,学生们常见到的“肯动脑筋”这些词语,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生字中有三个字里都含有“月”字,那么,它们与“月亮”,或者彼此之间会有什么关联呢?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现汉字之间的奥秘,还可以把学生善于发现的目光唤醒,增强学生探究的意味。
2.系统设计,循序渐进地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一点,还应该由点及面,看的深一些,广一些,把这一字,这一课,放到整个识字教学体系中来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识字教材,由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意义不同,教学的重心也就不一样。
以形声字教学为例,当学生们首次接触形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定位为“种子课”,在这节种子课上教师要花费大量功夫为学生种下“形声字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意”的种子。当学生今后再遇到形声字时,教师就可以把它定位为“拔节课”,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前面学到的关于形声字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中实现再生长,学会依照形声字去探究汉字的秘妙。在学生们第三次遇到形声字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把它定位为“成熟课”,教师就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们能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去独立识字,主动识字,大胆对生字进行猜测,并能够运用字典去验证,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以后,学生的识字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升,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与思考对于学生的识字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从教材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在学生正确识字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识字能力,识字文化的渗透,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识字,爱上汉字文化,提升学生的识字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