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离开中国的中心点兰州,我们继续朝西北方的新疆进发,首先经过古称凉州的武威,她与张掖、酒泉、敦煌合称河西四郡,当年一个个被派来戍守边疆的将士,或许一辈子都在此地与尘土为伴,远离中土。
乌鞘岭
河西走廊的起点
从兰州渡过黄河,来到乌鞘岭,乌鞘岭在北方来说并非大山,但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提醒过路客:过了长城安门关隘和乌鞘岭雪山垭口,就算正式进入东西长约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
这里属于祁连山脉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在地形上,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也是北部内陆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
自古以来,乌鞘岭即为战略关隘、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兰新铁路、G30国道都要从乌鞘岭翻山而过。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唐僧西天取经,都曾经过乌鞘岭,岭上残存迷人的古老废墟。据说上世纪30年代,蒋经国曾路过此地,与当地牧民聊过家常。后来,红军也在这里点燃过牛粪,火烧过冰冻的干粮。志书记述:“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垭口原有韩湘子庙,上世纪30年代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著《中国的西北角》说:“过往者皆驻足礼拜,并求签语,祈求一路平安。”足见行路之难。可惜,庙宇于1958年被毁。
海拔最高的雪山长城
乌鞘岭是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道关卡屏障,古时东来西往的商旅征夫、游子及使者,均需在这里交验文书,方可通过。登岭远望,汉、明长城像两条巨龙,头西尾东,蜿蜒曲折,两道长城在乌鞘岭相会,意义非凡。這里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雪山长城,没有之一。
想当年,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先是筑起一个个烽火台,后来联起一道道边墙,就有了后来的万里长城。看眼前,边墙绵延敌台排列,山上的汉烽燧凝视着山下的明烽燧。汉长城筑于公元前120年,而明长城筑于1599年。2个朝代相隔近1,600多年,在这里仅相隔百米。
长城下有村落,一大半是汉民,一小半是汉化了的藏民和回民,他们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裔,如今半耕半牧安闲度日。清晨,山民将羊群放至长城关外,待夕阳将边墙染为褐红色的时候,再将羊群赶回长城内,就这样,关里关外,年复一年。
武威大汉天威
很多人初见此名,会以为自己看错,其实不然,武威得名是“武帝开疆,军威所到之处”之意,她处于河西走廊最东端,正是对匈奴的震慑,昭示汉朝天威之地。作为河西四郡的第一个城市,当年从西域甚至中亚等地远道而来的胡商,或来自中原的商人经常云集在此,形成一片繁华的景象。
“天马”的故乡
按古时的天文理论,武威因“金行其地,是故寒凉”而又称“凉州”。此地位处重要战略位置,东连乌鞘岭、南为祁连山脉、西接戈壁滩、北通腾格里沙漠,遂被历史上各朝致力经营,如唐设河西节度使,作用之一便是管理当地甚至有关西域的军政事务。那时,来自突厥、回纥、大食和波斯帝国的商人云集武威,经济繁盛同时助长了文化发展,著名的西凉乐是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
在宣传丝路的书籍中,出镜率非常频繁的“铜奔马”(即上次跟大家分享的“马踏飞燕”)正是出土自武威的雷台汉墓。据记载,此墓建于186一219年间,是“守张掖长张君”之墓,应是一位姓张的将领。他是不幸的,因为他被派至此处戌守,在边疆度过黄沙漫漫的岁月,最后归于尘土,再也无法回到中土的故乡。他却也算是幸运的,比起干干万万在这里马革裹尸的无名战士,他因墓而留名,从河西走廊到中原大地甚至到现在的全世界,人们都从他的墓去认识他。
“铜奔马”的设计充满新奇的想像力,展示了汉朝的强大自信。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昂首扬尾,呈飞奔状;它的三足腾空,右后足下踏着一只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表示马的速度比鸟更快,足证汉朝对军马的信心,带出“天马”的文化内涵。
雷台汉墓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57号
45RMB/8.90SGD
8am-5:30pm
小知识
1.在武威西北方154公里处的山丹军马场,是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建立的皇家马场。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引进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是少有的挽乘兼用优良品种。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不可小觑。近代骑兵建制取消后,马场交由地方管理,目前有马近万匹。不过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现时暂停开放。
2.汉末三国时以马术著称的“西凉军"正是出自武威附近,包括凉州军阀董卓、马腾和他的儿子马超等,都曾让中原士兵闻风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