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是国家“全民阅读”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对近年来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目前高校推广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活动,自2006年由中宣部等部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2014年至2019年“全民阅读”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广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文化发展战略。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核心的文化阵地,是提供知识服务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推进者和引领者。高校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理应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探索阅读推广工作新模式,为培养高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以及在推动全民阅读服务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陆续着力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1.是国家文化自信的本质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古代名人魏征说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现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如何在世界文化激流中站稳脚跟,永步向前,增强国家文化自立、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采取种种措施来提高本国公民的阅读量,从历年统计的世界各国公民平均读书量来看,我国人均读书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当积极承担起高校阅读推广、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我国全民阅读助力。
2.是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的必然要求。校风、学风是校园之魂,是治校之本,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阅读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读书在潜移默化中优化教风学风的特殊意义。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教育、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阅读学习,高校学生作为主体,通过长时间参与,在历史、政治、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可以给与提升高校阅读文化的认知作用、情感作用,与高校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提升高校学生阅读价值观念,进而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以读书促学风,以学风带读书,以学风促校风。引导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从而对于建设校园阅读文化创造良好的基础。
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学是人生求知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的影响甚至可以延续人的一生。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价值观模糊,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经过十几年的苦读一朝跨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会大幅度降低自身对学习的要求,加之近几年移动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功能日渐完善,大学生每日“手机”傍身,造成了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动力,甚至精神、生活空虚。如何能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用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在。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荒漠。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阅读经典文化是高校学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阅读倾向、健康的心理成长历程。
二、国内高校开展阅读推广的方式方法研究
从形式上,高校阅读推广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最初的阅读推广活动是采取全线下传统媒体开展的,包括书友会、读书沙龙、阅读征文活动、经典诵读大赛、图书漂流等,这些活动至今仍在延续,但受众范围小,宣传范围和时效性受限,互动性差,资源媒介被局限于纸质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日益兴起,从最初的微博、QQ群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受众覆盖面逐渐广泛,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基本上能做到在校师生全覆盖,阅读推广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创新和丰富,比如互动直播、“遇见文字和声音之美”、在线图书馆推荐等,推广的内容不仅可以是文字,而且还可以是声音和视频;读者拿起手機就可以接收和阅读图书馆推送的内容,并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
从内容上看,高校阅读推广的内容多以文学为主,辅以教育、管理等。部分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或者时间节点,比如“纪念日”、世界读书日、开学季、毕业季等,内容丰富多样。
从周期上看,部分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是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的“大学生读书节”等活动,活动持续时间短。大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小组,全年线上线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的阅读推广活动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学生寒暑假的时候依旧能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三、国内高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1.形式化现象严重。很多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只注重活动的策划、开展,不重视活动效果,收效甚微,形式化严重。阅读推广活动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了阅读推广的本质目的是潜移默化的引导读者关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虽多但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使得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日渐失去兴趣,阅读推广的目的和效果更无从谈起。
2.缺乏创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从形式上来说千篇一律,缺乏亮点和引力,从传统的读书沙龙、征文比赛、图书推荐到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都是相互借鉴,活动形式陈旧,缺乏时代前沿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无法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造成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逐渐丧失兴趣,也使得阅读推广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数字资源推广不足。目前高校数字资源馆藏已经形成规模,而大多数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都停留在纸质图书资源的推介上,没有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优势互补的作用。
4.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阅读推广的目的是引导读者关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所阅读推广的效果比较隐性,很难用数字来量化,目前国内还缺乏对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的体系,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估阅读推广的实际效果。
四、国内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策略
1.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和内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既要坚持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继承,又要新颖灵活,全面覆盖;选择性的继承比较优质的阅读推广方式,充分结合现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兴趣和习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注重将阅读推广活动对象从文字内容转移到人身上,大学生才是活动的针对对象,要注重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和不同,设置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推广计划,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推广计划,着眼于以人为本,合理策划阅读推广的活动周期,保证活动开展的针对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更加广泛与深层次开展。
2.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团队。一是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置阅读推广工作常设机构,科学、合理地配备相应的阅读推广职位,明晰阅读推广相关部门工作职责,针对大学生读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让阅读推广能够真正展现出其实效性和连续性。二是设置相应的学生机构,例如大学生阅读协会、阅读推广学生工作小组等,让大学生积极主動的参与到阅读推广工作中来。首先,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对电子产品的先进功能更为了解,更容易发掘新鲜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和工具。其次,大学生参与到阅读推广工作中,更能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的爱好以及关注的热点,对于创新阅读推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有积极的意义。
3.加强与数字阅读资源供应商的合作。目前,电子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仅要做好纸质阅读资源的推广,同时也要开始注重数字阅读资源的推广。阅读推广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数字阅读资源的意义以及未来阅读方式的发展方向,掌上阅读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更加适用,所以,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要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纳入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加强数字资源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以多元化的服务渠道改变大学生接受信息资源的模式。目前,数字阅读资源供应商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的与数字阅读资源供应商加强协作,寻求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提供给大学生优质、高效的移动阅读服务,推进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效果。
4.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把控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问题,且没有相关的评价或者考评体系,使得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成效收效甚微。通过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总结、反馈、控制和评价,进而为今后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实质性发展。
高校阅读推广在助推国家“全面阅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兢兢业业、精耕细作,只有贴合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创新推广方法,合理拓展阅读推广渠道,才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高校阅读推广中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李 翯.基于阅读文化的高校学风建设分析[J].学理论,2012(16):250-251.
[2]何淑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32-233.
作者简介:袁红霏(1983-),女,汉,河南新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图书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