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德育功能的策略

2019-09-10 07:22黄聪祝小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集体成员技能

黄聪 祝小波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和社交技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和社交技能,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德育功能呢?本文结合我校所推进的小组合作教学改革作粗浅探析。

一、构建积极互赖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孙认为,积极互赖是构成合作学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因此,构建积极互赖关系,是在合作學习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关键要素。

构建学习小组。我校各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4—6人小组。与传统秧田式的座位相比较,小组围坐拉近组内学生间的距离,方便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合在一起。学习小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集体”组织,有组名、呼号、组徽和公约,实施“班级——小组”、“值日班长——组长——组员”的自主管理模式。在这种围坐座位结构和小组自主管理架构下,小组成员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沉浮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学习小组为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各小组布置明确的、可测量或考察的学习任务,比如翻译一篇文言文、完成一份实验报告、画出一件美术作品或者模型,完成练习册上某些习题等。这些学习任务不是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而是小组的共同目标。在目标引领或任务驱动下,学习小组凝聚成为一个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的集体,小组成员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念。

恰当分派任务。给每个学生分派特异性的任务,是实现积极互赖、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最好的办法。我校成老师在教授《隆中对》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课文”,她采取切块拼接法组织教学。先将文段分成六个小片段,分派给各小组的六个学生。学生领取任务后,先自主学习,尝试翻译;然后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向同组的其他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提出质疑、纠错和补充;最后组内每个学生都能比较准确、流畅的翻译全段。特异性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不可替代,必须相互配合,彼此依赖,互为补充。

合理分配角色。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给每个成员分配互补且有内在联系的角色,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譬如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中,黄老师分配给各组六个学生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监督员、协调员、报告员等不同角色,分别负责实验操作、观察实验情况和同伴表现、记录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协调关系、汇报展示等。黄老师很好地利用角色互赖,使每个小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适时恰当奖励。为了保证小组的成功不是因为一两个小组成员的努力,而是依赖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争取,合作学习往往需要以小组集体为评价和奖励对象。实践证明,为了获得更多地奖分和老师、他组、他人的更高评价,不仅每个小组成员会尽量呈现自己最优秀的、最有实力的方面,而且小组成员之间也会互相督促、帮助或者激励。适时恰当的奖励,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交往与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

构建积极互赖关系,使学生明确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相互依存。合作学习中的平等竞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促使小组成员为了维护小组的共同声誉与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经常的、合理的、长期的评价,可以持续强化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我校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建立小组日常评价制度。我校制订的《学习小组评价办法》,从课堂表现、德育表现和学习成绩等三方面每天对学习小组进行量化评价。教师每节课都会根据各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度、纪律维持、小组协作、展示效果等方面的对小组进行量化评价,并在下课时公布。学习成绩和德育表现都由基础分和浮动分构成。基础分和浮动分的设置,引导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不仅和他组、他人比,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比,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为自己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

建立小组评优制度。我校分阶段、多层次的评选优秀学习小组:每周评选班级优秀小组,每月评选年级优秀学习小组,每学期评选学校优秀学习小组。对优秀学习小组,除了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外,还通过广播表扬、上光荣榜、颁发奖状、先进经验介绍等形式予以激励,鼓励各个小组力争上游,奋勇争先,光明磊落的竞争。

建立组员评优制度。每个学习小组根据组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对组内成员作出评价,评选小组最佳发言人、最守纪律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最讲卫生的人、成绩进步最大的人等,各小组获得同类称号的人在班里再进行差额评选,选出班级最佳发言人、最守纪律的人等。这样既使每个小组都重视小组内部建设,又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

建立学生内省制度。学生通过周记定期评价和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贡献,如“列举本周在小组活动中做得好的三件事和一件值得改进的事”。在完成某些重要的合作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谁在活动中的贡献大?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措施最有助于达成小组目标?这些自评内省活动,促使学生自觉观照自我,改进不足,不断完善。

三、加强社交技能指导,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学习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然而,社交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可能偶然习得。学生的社交技能往往需要通过教师的传授才能得以提升和强化,也需要在小组活动中或者与小组同伴的交往中得到发展。

传授指导。美国学者卡甘认为,“合作技能被镶嵌在特定的合作结构中教给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内容与相关的交往技能配合,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近三年来,我校对每届初一新生进行入学培训,社会交往技能是培训重点。如:《认识你我》通过自我介绍与互相介绍,促进学生的互相了解;《课堂发言知多少》对学生在课堂讨论、汇报、质疑、辩论时的语言、语态、语速、音量、手势、姿势、问候语、结束语等作出详细指引。教师教授指导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指导学生之间“给予真诚的鼓励”时,我校伍老师请两个学生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观沧海》后,第二个学生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然后竖起大拇指说“你朗诵得真好!”。这时,教师请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学生是如何给予真诚的鼓励的,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请其他同学也尝试给第一个同学一些鼓励。

点评强化。教师对学生社交技能的指导,更常态、更有效的方式是在教学中的适时点评,发挥课堂即时点评的导向功能。譬如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老师可以从表情、语速、节奏、音量、体态语言等角度对发言学生进行表达技能的指导,也可以从眼神、表情、动作等方面对其他学生予以点评,引导学生掌握“专心倾听”“耐心等候”“礼貌质疑”“提醒同伴”等倾听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把握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在“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除课堂教授指导与点评强化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课堂外、到生活中,到师长、亲友、邻居等的交往中使用所学的社会技能。学生不断实践,直到把它变成一种自然行为,成为行为中永久的一部分。

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学习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通过构建积极互赖关系,学生分工协作,互相激励,共担责任,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科学、多样的评价,促进学生在平等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的同时也学会健康竞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在课堂有效合作学习和以后的事业发展与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4).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3]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

[4]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五大瓶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7).

[5]李昌明.思想品德教育中合作学习小组德育功能弱化现象及调适策略[J].长春:《考试周刊》,2012(75).

猜你喜欢
集体成员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两只挂钟
警犬集体过生日
我家的新成员
拼技能,享丰收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课题组成员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