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互信共爱、文化润心”,意思是家庭和幼儿园要互相信任,共同关爱幼儿,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才能滋养心灵。
一、新的趋势:家长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20年前,我们提到幼儿教育多半是指幼儿园的教育,家庭的地位与作用不如幼儿园,大家说的更多是“家长配合”。如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家园共育”,要求幼儿园不仅要与家庭共同育儿,还要和社区共建,家庭已经上升到与幼儿园同等地位。在上海,更是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当做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园长们在每学期的园务工作计划中有不可或缺的板块——家园社区,有的区县还要求幼儿园每学期单独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和小结。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变化看到一个趋势——在今天,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追根溯源: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是儿童发展的起点;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1.家庭是摇篮,亦是幼儿发展的首座“学校”
幼儿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持久而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1)家庭模式。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各有利弊。如:核心家庭(独身子女家庭)的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幼儿,“利”在于关系单一、教育容易达成一致;“弊”在于缺乏育儿经验和支持,容易产生兼顾工作和照顾幼儿之间的矛盾。而扩展家庭(多子女家庭、421家庭)的“利”在于教养幼儿有更多的经验,能缓解年轻夫妻工作和教养幼儿之间的矛盾,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发展幼儿的情商;“弊”在于人多关系复杂,容易导致教养方式不一致,从而产生家庭矛盾,对幼儿带来负面影响。
(2)家庭教养方式和期望。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和不同家庭背景出生的父母在抚养幼儿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采用他们认同的教养方式,而教养方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化的进展。好的教养方式有民主型、权威型等,不良的教养方式有专制型、溺愛型、忽视型、放任型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采取积极的、温情的、严格而合理、民主而宽容的态度,幼儿就容易形成积极独立、乐观友好、情绪稳定等性格;父母如果采取拒绝的、强制的、溺爱的、漠视的态度,幼儿就容易形成适应性差、容易逆反、依赖性强、冷漠孤独等性格。
(3)家庭氛围与心理环境。家庭成员的关系影响着家庭的氛围,而家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夫妻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并深深地影响着幼儿。一方面,如果夫妻关系和谐,并能对幼儿的行为采取较一致的教养方式,融洽的、温馨的家庭氛围会增加积极的抚养行为,幼儿的安全感、幸福感就会比较强,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夫妻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氛围就会出现冷淡、对抗等状态,那么幼儿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会表现出攻击、犯罪等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或者处于更年期且反应强烈的老人作为孩子的抚养人,这样的家庭氛围就是异常的、失衡的,那么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2.父母是养育者,更是教育者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作为幼儿的养育者,自然而然承担着教导子女的职责。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1)依恋是心理基础。依恋是建立在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也可能是祖辈、亲戚或保姆)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对形成幼儿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依恋”的实验,研究表明:比起单纯提供饮食,儿童更需要喂养者无私的关爱(来自于听觉、嗅觉和感知觉,如身体亲密抚触等),这有助于幼儿在7-18个月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并对其以后的行为、情感意志的发展、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那些在早期没有形成依恋关系的婴儿,害怕做游戏、害怕探索,常常会感到不安,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这还会影响到其今后的个性发展、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等。例如:新入园的幼儿(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抗拒型依恋、混合型依恋)在入园焦虑期间有不同的表现,教师要能判断、理解并给予帮助。
(2)模仿是学习途径。模仿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模仿身边成人的语言、动作以及行为习惯等获得发展。因此,家长的“身教”更为重要。同时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发展的规律,让自己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与榜样。
(3)引导和监督是保驾护航途径。父母要培养幼儿明辨是非、勇于探索、与人沟通、感受美、欣赏美的品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理和自立、养成健康的身心、遵纪守法等。同时,父母更需要履行好监护的职责,学习一些法律常识,丰富家庭的健康文化生活,满足幼儿合理的精神需要,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是规范的起点
1.幼儿园发展的历程
(1)解放父母。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诞生于欧洲,是法国一位名叫奥柏林的教师兼牧师创建的。奥柏林看到年长的孩子能进入学校学习,而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于是在教区中租赁房屋,聘请了女指导员,为贫苦家庭中没达到入学年龄的幼儿开办幼儿学校。早期幼儿园开办的出发点不只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更多是解放父母、解放劳动力。
(2)儿童期的重要性。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阶段的成长对人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发展不仅是生理的,还有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同时儿童的发展还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如果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反之,就会阻碍个体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儿童期,正是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发展的关键期。因而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期的教育,我们现在很重视胎教和早期教育,也是源于此。
(3)有益于儿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科学知识逐渐普及,人们意识到把幼儿送进幼儿园不仅是解放父母,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幼儿园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幼儿园教育以集体教育为主,与注重个别化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不同
(1)硬件更标准。幼儿园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其环境、材料更多考虑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益,与家庭相比更宽敞、安全,富于教育意义。
(2)软件更专业。幼儿园有专门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课程和专业的教师,培养幼儿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计划、科学而丰富的活动。同时,幼儿园还会定期接受上级的检查、评估和督导。
(3)氛围不一般。幼儿到了幼儿园,相比家里在集体中更能遵守规则,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而幼儿教师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有针对性地教育不同的孩子。
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各有侧重,二者都很重要,也密不可分。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即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独立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我国的一些相关文件中也提到了类似要求,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分析、吸收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品味一下关键词的含义:要主动不能靠等待,要帮助不能不理睬,要指导不能被指导,要分析接纳不能生气拒绝,最后才能共同担负成就“家园共育”。《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
三、面对焦虑:现实中的家长需求与幼儿园的困境
作为一名家长,幼儿出生时他感受到新生命带来的快乐,期待和幼儿一同成长,成就美好的陪伴。然而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幼儿逐渐长大,对幼儿的期望以及现实的焦虑让家长们在育儿方面存在很多困惑: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兴趣爱好……我的建议是:在幼小衔接中,与其学习奥数、英语和拼音这些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不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就生活习惯而言,家长的榜样作用和从小培养幼儿做家务才是好方法;提升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更有助于保持学习兴趣;多加陪伴、耐心观察、理解尊重和创造机会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成功到底依赖的是什么?有人认为天赋最重要,也有人说高考就是智商的遴选,现在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是情商更重要,最近还有人提出了睡商和人品不可或缺。美国教育学界新理论认为坚毅的品质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发现“爱”的支持才是人生成为赢家的必要。而大家都不否认的是,学前阶段的关键期才是不可替代的,在秩序感、安全感的关键期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爱的能力;在语言的关键期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艺术的关键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进行美的熏陶。
因而在幼兒阶段,影响最深远的两大环境主体首先要各司其职。家庭要为幼儿提供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营养,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拥有稳定的情绪和爱的能力,热爱学习也热爱生活。幼儿园则根据国家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五大领域帮助幼儿得到发展,同时将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其中;上海的幼教二期课改将“一日生活即课程”分成了生活、学习、游戏、运动四大版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于“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次,家庭和幼儿园要联合起来家园共育,把最好的给予幼儿。比如高质量的陪伴、尊重幼儿并给予自由、阅读的习惯、科学和艺术的启蒙……而今天家园共育却面临许多困境:家长动不动就不信任幼儿园、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很高,家长希望幼儿园有更多为家长服务的项目,希望幼小衔接做得更好,家庭指导的需求很大,同时家长投诉也不少。面对这些难题,幼儿园该如何来解决呢?
四、解决问题:策略、方法、危机干预
(一)家园共育的策略
1.爱与安全最重要
首先,教师要真心诚意地爱幼儿,要将对少数幼儿的喜欢修炼成对所有幼儿的爱,这才是人生的大爱、职业的大爱。教师还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每天与不同幼儿亲近,在来离园时和不同家长交流。其次,教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事故有高发的时间(来离园、户外运动、午睡时)、地点(有挑战性的运动器械旁)和对象(协调性差的儿童、刚工作及班级管理能力差的教师),教师要在这些时候多留心。日常要保证环境和物品的安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尽快处理。同时,要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2.有针对性地工作
当班级幼儿人数众多时,可以分析幼儿与家长的特点,两位教师有分工有合作。日常遇事(如家长提出更换座位和床位、获得表演名额、担任干部等)及时交流和沟通,分工不分家,商量好之后,口径统一、方法一致。
3.关注家长需求
要仔细倾听家长的话,了解家长真正的需求;有时候需要适当引导,有时候需要加强教育;当幼儿发生特殊事件的时候(骨折、缝针、发高烧、呕吐、腹泻等)要第一时间以科学的方法主动告知家长,还要多关心特殊幼儿(自闭症、发育迟缓、口吃、听力障碍等)及家长。
4.提高自身素养
教育是相通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自己从事的领域,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育都可以了解;除了教育,科技、人文也应该涉猎。平时多读书、看报、听新闻,以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尤其要学会合理沟通,让家长从内心产生认同,这样家长才会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二)处理投诉的方法
1.理解与接纳是前提
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没有哪一位家长一开始就想和教师及幼儿园“作对”,一定是家长有误解或难以接受某些事件才会投诉。所以,当家长投诉时首先进行情绪安抚,让家长先表达,进行情绪的宣泄。如果家长情绪激动还可以予以身体上的安慰(当女性哭泣的时候可以拍拍其手臂、递递纸巾),但要避免习惯性点头或与家长争吵。当家长情绪平稳以后请家长回去休息,答应尽快调查并给予答复。
2.调查与交流是必然途径
为避免先入为主,接下来要及时、仔细地进行全方位调查,可以向当事老师、旁观者进行询问,也可以查看监控,听取幼儿和其他家长的述说,以了解事件的全貌。
3.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沟通或教育
在坚守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涉及到特殊幼儿的事件要更多地理解、关怀和帮助;对待误解的事件要有针对性地沟通、解释,并拿出改进方法以获得家长的谅解;对待无理取鬧、野蛮的、不遵守规则的家长则需要进行教育。
4.专业指导是根本之策
园长需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和沟通技能,并指导教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做家长工作,够专业才能让家长信服。
(三)信息时代的危机干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很多幼儿园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很多教师也会建立班级的微信群,方便家园沟通的同时,网络舆情、危机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信息公众平台的管理成为挑战,该如何进行危机干预呢?
1.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
思考一下建立信息公众平台是重在宣传还是重在共同提高教育能力?如果是前者,只需要信息发布即可,可以设定家长点赞而不能留言和互动;如果是后者,则可以开通互动功能,进行审核后再发布。
2.发挥最大功效
(1)建立信息公众平台要掌握主动权。由于班级公共空间的主要目的是为班级工作服务,因此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建立者最好是班级教师,也可以是值得信赖的家委会委员。接着设定规则,如:每位家庭只能一位家长实名加入,公共空间主要用于发放通知、信息交流,严禁发表不实、反动言论,严禁产品宣传、投票与团课等。最后要分清公与私,大家的事情公众平台发布,个人的事情与教师私信交流。这样会对极端事件有所缓冲,避免个人事情占用公众空间,同时也保护了教师、幼儿和家庭的隐私。
(2)维护信息公众平台要坚持正能量。教师日常要坚持正面宣传、坚持正能量的传播。除了信息发布常规的通知、幼儿活动的照片外,也要发送一些科学育儿、积极向上的文章,多做正面宣传,营造“爱”的氛围,激发美好的力量。
3.危机干预
(1)及时。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需要教师有敏感性,能及时关注到危机的发生。如果危机发生了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引导和处理,不能简单等待和回避,以避免事件的扩大化和严重化。
(2)灵活。网络危机发生在公众平台,处理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公共空间内的所有人员,因而要灵活机动,尽量考虑周全,并注意发挥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例如:当某一位极端的家长总在群里发一些危言耸听的观点时,请家委会委员从家长的角度进行劝导和解释说明。教师应该避免在群里和家长争吵,也不要完全依赖公共空间来开展家长工作,必要时还是和家长面对面沟通比较好。
(3)危机处理“三步曲”。在尽快了解情况后进行“致歉(安抚情绪)——改进(拿出方法)——感谢(打下基础)”危机处理三步曲,例如:当新入园家长投诉孩子被咬伤时,教师应第一时间了解清楚情况,然后对家长真诚致歉,并说明3岁幼儿交往的典型表现,提出改进方法,呼吁家长一同科学育儿,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法和保护自己的办法,最后感谢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这样的步骤能尽快让家长了解事实、理解教师,最终赢得家长的信任。
以上策略与方法,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历经5年多园长和教师们共同探索的结晶。如今幼儿园内家园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关爱幼儿,家长满意度非常高。家庭和幼儿园仿佛默契的双桨,为幼儿这艘小船的前行保驾护航。家园的互信共爱,形成了滋养全体人员心灵的良好氛围,园所文化才具有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