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坤 邵玉华 高家骥
[内容提要]高校校企合作平台较少,亟需创新活力。为提高校企合作效率、打通校企高架桥,探索校企合作平台新模式,本文采用网络问卷与访谈的调研方法,对高校校企合作平台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视角研究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模式,摒弃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新平台进行构思与设计,实现资源信息发布供高校和企业双方选择,如线上线下赞助、招聘实习、企业宣讲会等功能。新型校企合作平台能够实现高校与企业两方强强联手,使校企合作步入新高度。
[关键词]校企合作平台模式 赞助渠道创新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首先要明确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因此“协商平等、优势互补、互利互赢、育人为本”构成了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现有关于校企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二是校企科研联合创新。三是校企合作制度优化与治理研究。现有研究对于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但是在校企合作平台模式研究内容较少,而校企合作平台为高校和企业合作搭建桥梁,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分析学生、企业、高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意见,探析校企合作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模式。
一、高校校企合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高校校企合作现状
高校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储备军,也是各项文娱活动消费的主力军。据调查,高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分配大致分为饮食支出、购物支出、娱乐支出。这些消费支出数额庞大,在消费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学生们需要企业提供一些福利、便利和机会,同时企业也需要高校市场的有力支撑,校企合作需要高校方和企业方联合,双方互惠共赢。
对于和高校合作密切的企业,如教育机构、电子商品公司、传媒公司、娱乐产业,在校大学生是主要消费客户群体,也是主要的宣传对象。根据调研结果,企业想要在高校赞助活动中获得的成效主要分为三方面:提高知名度、推广产品、发现人才。这三方面在所有答案中占很大比重,分别是39.3%、36.3%和30.3%。企业十分重视高校用户群,并迫切想在高校中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广产品、达到优质的宣传效果并有意向在和高校合作中寻觅优秀人才。
全国各大高校都设有外联这一职能部门,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联合,高校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文艺晚会、体育竞赛、公益讲座等活动需要物质支持。企業可利用各种渠道联系外联部门赞助高校活动,为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个学生组织及高校提供各项物质支持,并在赞助活动中获得宣传效果和品牌推广。每个高校还设有招生就业处,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便利,组织招聘会、宣讲会等。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中间环节繁杂。据调查,目前市场上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服务对接的平台十分稀缺,高校赞助环境鱼龙混杂,利用虚假身份欺骗在校学生、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始终存在。传统校企合作以众多中间商为媒介,层层盘剥高校和企业,像一堵高墙横在高校与企业之间。
2.缺少合作保障。在问卷调研中对于线上校企合作所需要的保障,55%的人认为官方渠道更能对线上合作起到保障作用。知名商家也是重要保障之一,还有18.5%人会选择寻找成功先例。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2%的被调查者担心不是一手赞助资源,也有41%的人担心赞助商出尔反尔。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新平台上的监督环节得到改善,新平台上提供保障服务,监督合作过程,保证合作过程顺利进行以及高质量的完成预期目标。
3.合作渠道不畅通。校企合作平台市场存在大片空白,没有官方渠道能给高校和企业双方提供保障,校企沟通过于局限,联系不密切,校企合作仍存在屏障。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合作周期长,沟通效率低下,不能满足高校与企业对合作的诉求。
4.校企合作“壁炉现象”。当前,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率与理想效果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单一主体”下的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容易产生“壁炉现象”,即校企双方由于在体制、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错位而产生了一部分无意义的“组织耗损”,导致“学校一面热,企业一面冷”的尴尬局面。在问卷中,100多位高校外联参与者认为在高校赞助市场中企业诚信的欺瞒、违约行为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中信息不对称、校企合作市场上监管效力不严、大批中间商横在高校与企业中间赚差价,这些因素疏远了高校与企业,校企合作效率不高。
5.校企合作制度模糊。校企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困境表现在制度设计方向上的冲突。在校企合作“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中,国家从应然状态规定了校企合作必须做什么,增强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从实然状态来看,由于缺乏对校企合作明确化的、强制性的制度设计,使校企合作遭遇到法律规制下的合法化危机。校企合作制度非常关键,是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但校企合作也需要一个新平台发挥其职能作用,有新平台的扶持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二、高校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模式构建与设计
(一)平台模式评析
在分析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之前,首先要理解平台模式这一新概念。通俗的理解,平台模式就是依靠一个平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交互,这个平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网页等形式。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平台已经有很多,如淘宝、美团等,其在两个群体之间充当桥梁,令双方沟通交互双向选择,平台主体构建动机激励参与者重复进入并提供给参与者创造、交换价值的中心基础设施,然后通过平台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匹配参与双方。
(二)校企合作平台模式设计
1校企合作传统模式分析。问卷调研中企业赞助高校的传统方式主要是找渠道人员和固定的合作高校,这是企业一直以来所认同且信任的渠道,这些渠道占了82.9%,在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上直接对接目标高校的各级组织和社团,提高沟通效率实现双向选择,靶向性更强。在实习招聘方面,除了传统线下校园招聘会的形式,还会有线上投递简历审核筛选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文化交流会等活动,学生可以选择意向企业,并深入了解其企业现状与文化。
2.校企合作平台模式构思。根据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可以看出高校校企合作正缺少一个成熟完整的平台,所以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校企平台模式十分必要。在创建平台的初级阶段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引流积累客户群,吸引企业赞助商参与合作并签订合作意向书入驻平台,同时与各地区高校领导层沟通争取长期合作,予以试用平台体验期限。在平台内提供高校赞助外联等资源,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汇总,也将参与合作的各个高校按照同样方式分类汇总,这样“校”与“企”在平台内各项功能服务中均可进行双向选择。
(三)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模式令高校与企业双方利益最大化,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投放精准、性价比高、推广方便。当下,互联网高度发展将校企合作转向互联网平台机制,映衬出时代发展是必然趋势,提高便利度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出商企和高校双方的无限潜力,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1.保障高校权益:规避不良企业恶意欺瞒。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无法确保企业的可信度,也没有专用的官方渠道拉取赞助,被不良企业欺骗的情况常有发生,在校企合作新平台上就可以规避这类问题。平台对当地与高校紧密联系的企业进行分类筛选,选择优质的诚信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合同,保障校企合作新平台上高校用户的各项权益不被侵犯。高校在选择赞助、实习、招聘时,在同类赞助中还有许多不同选择,综合本校的实际隋况可以匹配最优选项。
2.突破企业瓶颈:靶向宣传、减少投入、密切高校。对企业来说高校是消费群体的聚集地,是一个集宣传、推广、消费为一体的市场,更是企业寻求突破的关键点。相同的投入,高校市场远比社会市场更精确有力,因为在社会环境中年龄段参差不齐,职业、作息、娱乐活动也大不相同,而高校学生年龄段非常集中、年轻人的娱乐消费支出庞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的优质人力资源和活动流量与企业的物质资源合理配置,互利双赢。
三、创新平台功能介绍
平台的校企合作功能分区初步构想如下。
(一)高校通道
专为高校各项需求提供平台服务,包含“求赞助”“求兼職”“求实习”三项内容。“求赞助”区域是企业发布高校赞助项目活动信息,高校可在此区域报名参与赞助项目,并发布本校活动寻求企业冠名或赞助支持。在“求兼职”区域,有各类企业的兼职信息供高校学生选择。“求实习”区域有很多企业的实习岗位,企业根据用户上传的简历进行筛选择优录取,并通过平台联系通知合格用户进一步面试,最终令优秀用户获得该企业的实习岗位。
(二)企业通道
为企业人才需求与宣传需求搭建平台的功能区域,包含“寻活动”“寻人才”“优质企业文化宣传”三项内容。其中,“寻活动”主要是高校发布的校园活动信息,如“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校庆”等校园内部活动,企业也可在此区域内发布赞助信息,等待高校报名参加进行选择并合作。在“寻人才”区域有不计其数大学生用户简历,该区域分为兼职区和实习区,高校学生会在分类区域里投递简历供企业选择,企业用户也可以在分区内发布实习岗位与兼职需求的信息方便,双向选择。“优质企业文化宣传”是平台提供给入驻平台的企业用户的福利板块,企业可联系平台提供相关优质企业文化的宣传文案与图片设计,经过平台的高效过滤后择优进行推送发布,达到充分宣传的目地,提高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为长期友好合作奠定基础。
(三)服务中心
主要包含“商业合作”“注册登录”“订单信息”三个方面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联系我们”“举报投诉”两个附加功能区。“商业合作”即当某些企业想要借助平台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可以通过此功能区向平台发出合作意向寻求合作。“登陆注册”用户分为企业用户、高校组织用户、高校个人用户,其中高校组织用户即某高校校级组织,如校学生会、校团委、校社联等,高校个人用户则为某高校某位学生,两种用户会在平台上有所区分,用户权限也不同。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高校组织用户、高校个人用户均需要身份认证,企业用户需上传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信息,高校组织用户需上传该组织的公章照片并通过审核,而高校个人用户需上传学生证和身份证等可证明身份的实名信息,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用户的真实性。“订单信息”用户可查看自己参加的各项活动,并显示活动状态。“联系我们”是对平台有各种建议或发生紧急情况需要与平台取得联系时,可以使用的通道。“举报投诉”当用户在平台内遭遇不良体验或被欺骗利益受损时,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的方式进行申诉,平台将核实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企业和高校在用户注册时均为实名制,平台内会完善各地区高校基本信息,各地区不同领域企业的基本信息运用大数据进行需求匹配,在平台中有分区可以进行资源信息发布供双方选择,如线上线下赞助、招聘实习、企业宣讲会等。平台会对每项活动实施监管和把控,保证订单完成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