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2019-09-10 07:22:44刘雅静
辽宁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领域期刊

刘雅静

[内容提要]本研究梳理了CNKI数据库近十年的核心期刊载文中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方法,从“论文来源”“文献被引次数”“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近十年的样本数据来描述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审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就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 研究现状 可视化分析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合作出版的《执行——华盛顿的美好期待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一书为标志,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热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学者紧随其后开展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得了一系列富有价值、充满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中心环节,从根本上决定政策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为了更有利于开展公共政策执行领域的研究,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一、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集近十年内发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公共政策执行作为研究对象的核心期刊论文。在CNKI数据库中以“篇名”作为限定条件、“公共政策执行”作为关键词、“2008—2018年”作为限定时间进行模糊搜索,共搜索到90篇相关期刊文献,经过精确筛选后,实际采集89篇期刊文献。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文献的篇名、作者、发表年份、论文来源、被引次数、关键词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论文来源

在样本数据中,共40余种核心期刊发表过至少一篇以上的相关文献。其中,《中国行政管理》收录6篇,《理论导刊》收录4篇,《领导科学》收录3篇,《广西社会科学》《长白科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17种期刊分别收录2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探索》《中国社会科学》等20种期刊分别收录1篇。

(二)文献被引次数统计分析

文献被引次数是评价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引用次数越高,说明此篇文章的质量越高,对此研究领域的影响也越大。在检索到的文章中,被引次数超过50次的共有7篇。其中,2011年贺东航的《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586次)和2008年王学杰的《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结构分析》(127次)引用次数最高。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几个词构成,但却是灵魂所在。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挖掘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关键词对近十年的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文本内容挖掘。结合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及期刊论文的核心研究主题,可抽取出以下三个研究热点领域。

1.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结构探讨。随着公共政策理论研究进入热点阶段,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其代表性有丁煌、龚虹波、王学杰等学者。龚虹波从“结构一行为”互动的研究视角出发,将政策执行结构、过程和结果分别作为白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考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三者之间关系,同时为了解决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现象的局限性,运用了“执行结构一政策执行一执行结果”理论结构的分析框架建构本土化的理论模型。也有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向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不仅要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还要控制政策执行的方向,因此提倡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观察我国政策执行,能够有效地发掘我国政策执行不力的深层次原因。

2.公共政策执行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之间在无法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的一种博弈策略,而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源。既然存在利益博弈,那么在公共政策执行各主体进行博弈时,地方政府的自主抉择必然会导致在政治层面过度倾向政策、特殊待遇、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等严重后果。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的各級政府,极易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王余生将“经济人”和“资源稀缺”假设为博弈起点,通过集体行动逻辑的视角对各级政府间政策执行的博弈进行深入分析,而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博弈过程中,政府间权责不分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导致至今还存在梗阻现象。因此,王君提出利益整合途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应构建完善的行政职权配置、激励、监督机制,地方政府之间应形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利益期望一致性,降低道德风险。推动各级政府间合作执行,走向正向博弈;在政治层面上选择性激励,在市场层面上权属界定,在制度层面上外部强制,走出集体行动困境。

3.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有效落实公共政策的关键是执行,与政府执行力不同的是,公共政策执行力涉及了主体、客体、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较为繁琐。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各个层级、组织间的多个行动者之间的集体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的通用框架由政策内容、体制、承诺、能力、干预对象等因素构成。也正基于此,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深入探究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谷雪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其中,主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定者的合法性和执行者的权威性;政策对既得利益的分配和损害等。被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执行所处的文化环境;民众参与的热情、可行性等。毛劲歌等认为,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信息失真可能影响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的公正性、政策的分解、准备与实施。而政策执行主客体的偏好、认知差异以及动态变化等都会引起政策信息失真,因此毛劲歌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信息响应系统等方式减少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与展望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起于国外并在应用及实践过程中受到关注,但我国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水平仍相对滞后,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理论研究,从国外的实践经验中获得启示,并对国内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现状、组织建设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及建议,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述,很少有专家学者对这一研究进行实践及行动研究,造成了在研究方向上比例不协调的局面。针对此问题,我们要从时代精神出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强该领域的实践应用研究。对于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概念研究的层次,应给予应用案例更多的关注和实践,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二)推进公共政策执行领域多角度多视角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不仅要避免单一的理论探讨和简单的研究描述,而且还要通过借鉴西方政策执行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国情,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着重从环境、制度、利益、机制、体制、文化等视角来进行大量研究。我国已有研究成果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领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研究视角和角度比较匮乏,因此可适当加入批判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类似成本——效益、结构——行为互动等视角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领域开展一番新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0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4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