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种对于猪养殖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猪养殖中,引种环节并没有过多地引起猪场管理者的重视,导致猪异地引种中m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品种退化过快、疾病频发等。因此,该文分析了猪异地引种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异地引种;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14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肉制品在饮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猪肉因其丰富的营养及实惠的价格成了人们的肉类饮食的首选,猪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猪异地引种在生猪养殖中经常遇到,然而该环节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很多养殖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规模化猪场异地引种。
1 引种前准备
猪场管理者应依据该猪场自身的养殖情况以及需要种猪品种及数量,进行有计划的引种。品种的选择主要依据猪场养殖的目的确定。大白猪是万能品种,大白猪产仔较多,可作为生产种猪引进;二元杂种母猪可作为生产商品猪引进,公猪可选择瘦肉率高、生长快、色香味佳的品种,如二元杂种公猪或者杜洛克公猪。如果猪场规模较大时,可以引入纯种猪自身生产二元母猪,无需再次引入二元母猪;如果猪场规模较小,可以引进配套系祖代或父母代猪,方便且生产效益更大。猪场引种数量通常根据猪场规模进行引种,比例为1:4~1:5。在引种前应根据需要引种的数量建没相应的隔离栏舍,并采取标准的消毒措施后方可引种。隔离栏舍应没置在远离猪舍及工作区的地方,保持隔离栏舍的舒适安静。另外,在种猪到场前的1个月和前10 d,分别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2次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剂可选择2%~3%的火碱溶液或10%~ 20%的漂白粉溶液,或10%~ 20%的石灰乳或3%~ 5%的煤酚皂溶液,或2%~ 4%的福尔马林溶液等。引种时间要适宜,避免过热及过冷时节引种,同时避免在养猪效益高峰期引种。可在冬季12月、2月及夏季6月引种,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当需要大量引进种猪时应注意分批引种,避免生产不均衡[1]。
2 种猪厂家考察及种猪的选择和检疫
2.1 种猪厂家的选择
首先,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种猪品质佳的种猪厂家。种猪厂家应有足够大的规模,具有规范化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疫;其次,要充分了解种猪厂家中种猪的选育标准;最后,注意对各地区及各厂家的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避免引进携带疾病的种猪。
2.2 种猪的选择
引种种猪的体重以40~ 60 kg为宜,发育良好、无遗传性及携带流行性疾病。
公猪要求:四肢结实、反应灵敏、腰背平宽、后躯发达粗壮、睾丸发育良好且大小均匀左右对称、雄性特征明显、包皮正常、性欲强。
母猪要求:腰背平直、四肢结实、性情温驯、有至少6对以上乳头,无瞎乳头及外翻乳头、外阴部不上翘且发育良好[2]。
2.3 种猪检疫与手续办理
种猪检疫要在种猪产地进行,确定引种的种猪在经临床确诊无误后,采血进行实验室检验,确认无疾病及病菌携带后方认为其为合格种猪,若有1头种猪为不合格猪,则认为该产地整个种猪群均为不合格豬,不得从该猪群中进行种猪引进。
种猪检疫分为省内引种和跨省引种。省内引种按照省内种畜引进要求办理相关检疫手续即可。跨省引种需要到种猪产地所在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申报,申报后经地市和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引种。申报时输出地猪场需要提供《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及养殖档案和实验室疫病检测报告、输出地猪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输出地种猪健康证明原件;输入地猪场需要提供《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输入地种畜(禽)审批表、输入地动物隔离场所情况[3]。
3 种猪运输
3.1 运输前手续办理
运输前要办理的手续包括《出入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猪免疫卡》、《动物运载T具消毒证明》、购种合同、引种方畜牧部门出具的“引种手续”以及需要引种的种猪饲养管理等信息。
3.2 运输车辆
在种猪运输前1d开始,使用高效的消毒液对运载车辆及使用工具进行全面消毒,至少消毒2次以上,车辆中应没置不同类型的猪笼,同一品种、性别、重量的种猪装入同一个猪笼内。车底板最好铺满稻草、木屑或麦麸皮,防止种猪四肢受伤。
3.3 种猪长途运输
种猪长途运输时,应对每头种猪进行长效抗生素注射,按体重注射量为1 mL/10 kg。为避免公猪打架,上车前可对猪群喷洒气味较浓的复合酚消毒药水,如果有特别兴奋的种猪,可适当注射相应量的镇定剂,如氯丙嗪等。运输前2~3h停止对种猪的饲养。种猪运输密度不宜过多,以每头猪都能躺卧为宜,以免挤压导致种猪死亡。运输中应注意多次观察猪群,如有异样,应及时采取措施[4]。
4 种猪进场后的管理
4.1 隔离观察
种猪进场后应首先放置在隔离区进行观察。按照种猪大小、性别、品种进行分群,先提供饮水,待种猪休息6~12 h后可给予少量饲料,后逐渐提高饲养量,直到第5天恢复至正常饲养量。观察时间约5周,观察期要时刻注意猪群情况,种猪到场半个月后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对种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注射,防止疾病蔓延。
4.2 接触驯化
在引种后40 d左右,可将本场的老母猪与种猪混入共同饲养,此时,猪舍应安排在整个猪场的下风口处,以便接触原猪场猪群粪便及微生物,进行驯化[5]。
5 结束语
种猪异地引种在猪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猪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因此,充分了解并掌握规模化猪场异地引种措施对整个猪养殖场的生存及经济效益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韦小献.浅谈猪场如何健康引种[J].斋禽业,2012 (7):39.
[2]黄学磊,姜雄强,刘国华浅述规模化猪场异地引种的策略与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1,41(4):36-37.
[3]邹春丽.猪引种的方法和原则[J].斋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89
[4]陈晓红.浅谈种猪引种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中国斋禽种业,2015,11(7):68.
[5]吴学军,张秀华.科学引种猪,降低成本和疾病风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0):80-81.
作者简介:梁国春(1977-),女,湖南益阳人,助理斋牧师,主要从事斋禽养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