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倩
在世界照相机发展的历史中,为了实现照相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大众化和携带方便,许多照相机公司和照相机厂都曾做过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其中,以1926年德国的莱兹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的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徕卡照相机和1929年德国的弗兰克·海迪克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的使用120胶卷的禄来弗莱克斯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为标志,开启了以中小画幅为主流机种的新纪元。德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崛起,并成为德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德国一些著名的以生产高端的中画幅和大画幅专业相机为主要产品的相机厂商中,林哈夫相机厂可谓独树一帜,在职业摄影师、摄影发烧友和相机收藏爱好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林哈夫相机厂起步很早,历史悠久。该厂创建于1887年,创始人为德国人维林蒂尼·林哈夫( Velentin·Linhof),最开始在慕尼黑以“V·LINHOF MüNeHen”作为招牌办厂。维林蒂尼·林哈夫由于精通精密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的制造,办厂初期,以制作准确可靠的镜间快门而闻名,后来又以改装相机和自行设计相机而发展起来。
以作坊式生产的林哈夫相机厂,早在1903年就制造出当时已经非常流行的木制9×12cm大画幅干版相机。该机的镜头可以上移并安装有双倍伸长的皮腔,后来又改为用全金属制作。
林哈夫相机厂历经百余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几个人的小作坊生产到拥有500多人规模的世界驰名相机企业,其发展的历程,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年代。
第一代林哈夫相机厂的创立者维林蒂尼·林哈夫,以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小,产品也比较单一。但是他创立了林哈夫这个品牌,拥有很多的发明专利。到1929年维林蒂尼·林哈夫去世时,林哈夫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还并不高。
1930年,年轻的德国工程师尼科劳斯·卡普夫( Nikolaus Karpf)接管了林哈夫相机厂,成为了该厂的第二代继承人。
林哈夫相机厂自从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不走仿制、改制的路线,使精于企业管理和相机制造的卡普夫拥有了信誉度极高的相机产品和专利。他制造出的特切尼卡( Technika)系列化的相机终于使林哈夫这个相机品牌名声大震,因此也奠定了林哈夫品牌的成功,成为拥有500多员工、最知名的相机厂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135和120单反相机开始崛起,逐渐取代了昔日相机王国——德国的霸主地位。然而,林哈夫相机厂和林哈夫相机品牌并没有因此而逐渐消退。
由于林哈夫相机制作精良、功能完善,加上有效的销售策略及良好的信誉,林哈夫品牌的第三代传人继续研发适销对路的高端相机新产品,并不断推向市场,受到新闻记者和职业摄影师的欢迎,成为高端照相机中历久不衰、最为知名的相机品牌之一。
本文所介绍的这款林哈夫特切尼卡6×9cm干版胶卷两用相机,就是该系列中广受欢迎和功能完备的专业相机之一。
该机为套机,包括带标头的相机、1支广角镜头、1支中焦镜头和1个6×9cm专用卷片后背,也可以使用通用的6×9干版底片盒。三支镜头都可以自动测距。
德国LINHOF 6×9cm干版胶卷两用照相机
该机用金属材料制作,外贴黑色饰皮,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180mm(高)×145mm(宽)×80mm(厚)(图1)。相机用料厚实、讲究、做工精细、精良。因此,该机比同类型的6×9技术型专业相机要重得多,给人以钢筋铁骨、坚固耐用之感。用料实在、重量重是林哈夫相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图2)。
图3为该机取景器的正方形金属盖板。可看到,在盖板上镶嵌有一个林哈夫相机厂特有的标徽,它的下面压印有特切尼卡标识( TECHNICA)。
该机的机身左侧设有宽大的手提带,机身左侧和右侧的上部还设有相机吊袋的挂环(图4)。机顶设有闪光灯等附件的插座并打有该机的机身号No.47909,机身的底部有三脚架的螺丝孔,该机的后部设有毛玻璃取景对焦屏。
向下拨前盖板上部的开启钮,前盖板可被打开,将前盖板扳成与机身呈90°时,前盖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自动锁定(图5)。
相机前盖板上设有两条较宽的轨道,轨道的尺寸为70mm(宽)×107mm(长)。在前盖板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调焦钮,左手、右手均可以调焦,调焦阻力适中,十分顺畅。在轨道全部伸出后,可以自动锁定,按住左侧调焦钮旁边的小金属片,锁定可解除并退回原位。在轨道的前端,仍有LINHOF TECHNICA标识。
在前盖板的中间可看到如同一个三爪铣刀的金属大圆盘,这是该机为配套的标头、广角头、中焦头设置的自动测距连动的调节装置。三爪上分别设有一个长条形的小定位孔,并压印有三支镜头的焦距和镜头号(图6)。
另外,该机的前盖板上没有设置距离标尺,但是在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设有4对小定位孔(图7)。
捏住镜头下面的两个圆柱形的捏手,可把镜头沿轨道顺利的拉至轨道上的第1对定位孔。此时,实测的镜头距毛玻璃屏的距离与该机广角头的焦距( 65mm)相同,表明轨道上的第1對定位孔为广角头的。。位置。
把镜头继续向前拉至轨道上的第2对定位小圆孔时,实测的镜头距后背毛玻璃屏的距离与该机标头的焦距( 105mm)完全相同,表明轨道上的第2对定位孔为标头的∞位置。打开镜头的B门,把光圈开至最大,可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
从标头∞的位置开始调焦,当调焦距离到2米以后,该机就可以进入近距和微距的拍摄状态。当轨道全部伸出时,此时最近的拍摄距离为200mm。
该机安装有超长的皮腔。因此,可把镜头拉出至轨道的最前端,使皮腔达到最大的伸长状态(图8)。此时,镜头距后背毛玻璃屏的距离为240mm,最近的拍摄距离为100mm,看到的影像已经大干1:1的比例。
该机的距离标尺设在机身后部取景器后视窗的旁边,便于查看(图9)。距离标尺的调焦范围为2m~ ∞,有指针随时移动,指示实际拍摄的距离。调焦时,前盖板上的三爪圆盘同时旋转连动,在取景器内也可以看到同时移动的局部影像,在距离标尺内可看到内有移动的指针和红色的距离数字刻度。
掀起该机光学取景器的盖板,可看到取景器和测距器的外觀(图10)。左侧为测距器的窗口,右侧有一个很大的取景窗,取景窗的上部有用红字书写的草体LINHOF标识,下部刻有f=65-105mm字样,表示该机的取景器适合焦距为65mm和105mm的镜头进行取景。取景器内有两条竖线划分出镜头的取景范围。
该机更换镜头时非常方便、快捷。只要向上掀起镜头板上方较长的金属锁定弹簧盖板(图11),镜头就可以卸下。镜头板和锁定镜头板的盖板,用金属板制作,并镀有银白色的镀层。
竖立在轨道上的镜头板U形金属框架,用料厚实、十分稳固。该机的镜头可以上移(图12)。逆时针旋转镜头板框架左侧的小旋钮,可使镜头向上移动,最大的上移距离为33mm,上移过程中可以随时锁定。
在镜头的下部,设有一个较大的旋钮,逆时针旋转此钮,可使镜头上仰(图13),上仰过程中可以随时锁定,最大的上仰角度为15°。
前盖板两侧金属支撑杆的后部有两档定位,第1档定位使前盖板呈90°可自动锁定;第2档定位可使前盖板下俯一个角度并锁定,镜头也同时下俯。
这台德国林哈夫6×9折叠式相机,有3支高素质的配套镜头,标头和广角头的镜头号与前盖板上的三爪测距圆盘上标注的镜头号完全一致,180mm中焦头的标注与镜头号不一致。
①标头105mm F3.5(图14)。可看到,镜头的上方有红色的LINHOF标识。快门的速度范围为B、1-1/250s共9档,SYHCHRO-COMPUR快门。光圈范围F3.5-F32,共8档。镜头内圈的标识为Schneider-Kreuznach Xenar 1:3.5/105,镜头号为No.3852999。镜头有紫色镀膜,快门工作正常,镜片十分洁净。
②广角头65mm F6.8(图1 5)。可看到,镜头上部有红色的LINHOF标识。快门速度的范围为B、1-1/250s共9档,SYNCHRO-COMPU R快门。光圈范围F6.8-F22,共5档。镜头内圈的标识为Schneider-Kreuznach Angulon 1:6.8/65,镜头号No.3668806。镜头外,在快门线的接口上,单独设置T门。镜头有紫色镀膜,有原厂镜头盖和遮光罩,滤色镜1个。快门工作正常,镜片十分洁净。
③中焦头180mm F5.5(图1 6)。可看到,镜头的上方有红色的LINHOF标识。快门速度范围为B、1-1/250s共9档。SYNCHRO-COMPUR快门,光圈范围F5.5-F22,共5档。镜头的内圈标识为Schneider-Kreuznach Tele-Arton 1:5.5/180,镜头号No.4406322。镜头加紫色镀膜,快门工作正常,镜片十分洁净。
以上所述的三支镜头都有自拍机,X.M.闪光灯插口和快门线接口。镜头制作精良、结实、耐用。
经测试,除了该机的标头可以进行近距和微距的摄影外,该机的广角头和中焦头也同样可以进行近距和微距的拍摄。
这支65mm F6.8的广角头在拉到前盖板轨道的最前端时,实测的最近拍摄距离为100mm,从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影像,当调焦至皮腔达到最大伸长时,最近的拍摄距离仅为0.5米,影像被进一步的放大。
这支180mm F5.5的中焦头,在该机皮腔达到最大的伸长状态时,最近的拍摄距离为0.5米,从后背的毛玻璃屏上看到的影像也大干1:1的比例。
在相机后部的折叠式取景罩上设有一个金属标牌,标牌为镜头的景深参考表(图17)。表中列出了标头、广角头和中焦头在各挡光圈下的景深范围,可供拍摄时参考。
该机在机身的左侧和右侧各设两个旋钮,松开这4个旋钮,可把机身后背的毛玻璃连同皮腔一起向后移动一定的距离,图18为向后移动的最大距离21mm。
为了有效的校正拍摄画面的视觉变形,后背毛玻璃可以上仰、下俯、左右扭转,并可以随时锁定。
图19为该机的毛玻璃对焦屏和折叠式取景罩。毛玻璃取景屏可以旋转90°,方便横幅画面和竖幅画面的拍摄,旋转到位后,有明确的锁定。
该机可以使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底片盒:①使用早期用金属薄板制成的玻璃干版底片盒,每个底片盒可装1片玻璃干版底片;②可以使用木制的胶片干版底片盒,每个底片盒可装2张胶片干版底片;⑧使用林哈夫原厂生产的专用6×9卷片后背,1个120胶卷可拍8张画面,卷片后背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
图20为3种6×9底片盒的外观,自左至右分别为玻璃干版6×9底片盒、木制6x9底片盒、林哈夫6×9卷片后背。
日本木制弗托克斯(フオトツクス)6789型6×9cm干版胶卷两用照相机
自从1839年照相机发明以后,经过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西方的冒险家就远涉重洋,将摄影术传入了我国的澳门、香港和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继而又北上传入了日本。
1848年荷兰商船在日本的长崎登陆,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引入了日本,并拍出了日本的首批最早的摄影作品。1862年从德国柏林开来的商船来到了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摄影技术,在日本的横滨开设了日本最早的照相馆。1873年日本的小西屋六兵卫店(小西六写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这是日本柯尼卡相机公司的前身。
日本的照相机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比较缓慢,直到1920年前后,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方面才开始得到全面的发展。到1950年以前,日本生产的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在质量上、数量上、品牌上与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进入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由于日本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制造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家电制造业、轻纺工业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发展的策略,使日本的照相机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令世人刮目相看。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照相机工业已呈现多元化的品种和品牌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著名品牌的照相机,创新和高质量已成为相机发展的核心目标。这台比较少见的弗托克斯6789小型木制座机,可作为一例,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日本相机的制作水平和相机制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弗托克斯6789型木制6×9相机用优质的木料精工制作,榫卯工艺结构(图21)。机身的下部有金黄色镀层的金属包角,制作十分规整、简约,做工精细、精致(图22)。
该机的体积不大,外形尺寸160mm(高)×150mm(宽)×110mm(厚)。图23为设在机身底部的兰色标牌,标牌上压印有フオトツクス6789标识。
图24为设在机身顶部的附件或闪光灯插座和一个黄色的水平仪。
图25为镜头左、右移动的标识。松开机顶右侧的小旋钮,可使镜头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26为镜头上、下移动的标识。松开机身右侧的小旋钮,可使镜头上、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图27为镜头最大上移的状态。镜头上下、左右的移动,可以有效的校正画面的视觉变形,镜头在移动中,可以随时锁定。
该机的镜头可以更换。镜头板的尺寸为95mm×98mm,拨开镜板的锁定板,镜头可方便的卸下,机身的底部有三脚架螺丝孔。
图28为该机的后部外观。可看到,该机的后背设有6×9毛玻璃取景、对焦屏,打开毛玻璃屏的锁定,抽出毛玻璃屏,可看到该机内部的外观。实测的该机画幅尺寸为60mm×86mm,与名义画幅尺寸基本相同。因此,该机可以拍摄6×6、6×7、6×8、6×9四种不同的画面。该机的毛玻璃取景、对焦屏的做工相当精细、精致。毛玻璃屏上有10mm×10mm的网格刻线,毛玻璃屏的两侧有6×7和6×8畫面的两条虚线刻线,镜头板框架与毛玻璃屏之间用黑色的皮腔连接。
图29为该机机身底座后部两侧分别设置的调焦钮(右侧)和调焦钮的锁定钮(左侧)。该机采取后背调焦的方式,逆时针旋转调焦钮,可使毛玻璃屏向后移动,当毛玻璃屏后移至镜头的焦点位置时.可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
当该机调焦到近距1米时,还可以继续调焦。此时,该机就进入了近距和微距的拍摄状态。调焦到底时,镜头距后背毛玻璃屏的距离为100mm。此时,实测的最近拍摄距离为250mm,图30为该机皮腔最大的伸长状态。由此可见,该机的实际拍摄范围可由250mm~∞。
该机的镜头和快门制作精良,镜头的外圈刻有ACML.JAPAN CRT KING 1:3.5/75,镜头号No .18658标识(图31)。镜头结构为4片3组,有蓝、紫色的镀膜。
该机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1-1/125s共9档,各档之间有明确的定位。快门为COPAL PRESS-NoO。快门不需要上弦,为一次扳动的方式。快门工作正常,镜片十分洁净。
该机的光圈范围F3.5~F32共8档。该机设有闪光灯插口和快门线接口。为了在拍摄时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调节方便,除了从镜头的正面可以看到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标识外,还可以从镜头的上部看到与镜头面板相对应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刻度的标识,调节十分方便。
该机除了可以使用日本原厂生产的不同规格的6×9干版底片盒外,还可以使用美国格拉弗莱克斯公司生产的三种不同形式的6×9干版底片盒。①使用木制的6×9干版底片盒,每个底片盒的两面可各装1张6x9胶片干版;②使用16张干版底片叠加在一起的底片盒;③使用6×9 GRAFLEX23卷片后背。
图32为装有叠加在一起的16张胶片干版的底片匣和底片盒。黄色的底片匣用很薄的金属薄板经冲压成形制成,标准的外形尺寸为104mm(长)×68mm(宽)×12mm(厚)。绿色的盒盖可以卸下,用来装片和取出已曝光的干版底片。盒盖上的标识为Kodak TRI-X Pan Professional Film,表明干版底片为柯达专业胶片。
底片匣出售时为密封包装,需在暗室式暗袋内打开外包装,把底片匣装入底片盒内,底片匣为一次性使用。
底片匣内装有16张6×9干版底片,每张底片都粘贴有一条很长的背纸。背纸的一端粘有底片,另一端印有底片的编号由1~16,16张干版连同背纸叠加后,在底片匣内支架折返180°后,带编号一端的纸背留在了底片匣的外面。图33为留在底片匣外面带编号的背纸。
图34为装有16张6×9干版的底片盒装上该机后背的外观。抽出底片盒上的挡板,可对编号①的干版底片进行曝光。曝光后,可向底片盒外拉出底片匣内编号①的背纸,直到已曝光的第1张底片排列在底片匣内的最后一张为止(有定位),此时可撕掉拉出的引纸,对第②张编号的底片进行曝光。按此顺序操作就可以把底片匣内的16张底片拍完。此时,底片匣内的背纸已全部撕掉,底片匣内只留下16张已曝光的干版底片和粘在它后面的一段的纸背。如果一次拍不完16张底片,可中途插上底片盒上的挡板,随时取下底片盒。
底片盒上印有标识为GRAPHIC FILM PACKADAPTER,表明这是格拉菲克干版胶片使用的底片盒。
该机还可以使用格拉弗莱克斯公司生产的、使用120胶卷的22型6×6卷片后背和23型6×9卷片后背进行拍摄。
图35为格拉菲克23型120卷片后背。卷片后背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
图36为卷片后背上部设置的卷片旋钮,自动计数盘和自动停片拨钮。
图37为23型6×9格拉菲克卷片后背的内部。
图38为23型格拉菲克卷片后背装上该机的外观。
使用22型6×6格拉菲克卷片后背进行实拍表明,效果良好。所拍的12张画面清晰度很好,线条十分锐利,反差高。
这台日本弗托克斯6789型木制干版相机,除了机顶的插座可以安装闪光灯外,还可以安装小型的单反取景器(图39),进行俯视取景。如果把小型单反器旋转90°插入机顶的插座,可以从侧面90°平视取景进行偷拍。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台日本木制6×9干版小型座机,虽然设计简约,但做工精细、精致、功能完备。该机可以使用多种规格的干版底片和120卷片后背;可以进行近距和微距摄影;可以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镜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可以安装闪光灯和各种形式的取景器等实用功能成为该机的主要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可以使用的有16张6×9干版叠加的底片匣,也是早期干版照相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的是可以进行连续的拍摄。底片匣内的胶片干版规格尺寸最大的可达到82mm×140mm,底片盒的外形尺寸也比较大,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与上述的6×9干版底片匣和底片盒的原理一样。有关82mm×140mm底片匣使用的底片盒结构,可参见本琐谈(14),本刊2019年第1期。
综上所述,从以上所介绍的两款不同风格的6×9干版照相机来看,德国的林哈夫相机公司一向是秉承着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相机制作用料讲究、不惜工本、精工细作,不但成为照相机中的著名品牌之一,而且也可以成为质优价高照相机的典型代表。
日本生产的各种照相机,一向以质优价廉的策略和优势,迅速的崛起,并占有了广阔的相机市场,从本文所介绍的这款弗托克斯6789型木制6×9干版相机来看,虽然该机设计简洁、功能完备、制作精细、精致,但制作的成本并不高。因此,可以体现出日本照相机生产和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所在。
都说人生是个圆。至此,本琐谈从6×9干版相机谈起到6×9干版相机截止,天缘巧合,也算是画了一个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