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9-09-10 17:25郑海山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郑海山

【摘要】:阅读习惯既是人文素养的彰显,也是社会文化的魅力所在。它对提升阅读水平既是举措,也是检阅。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态度习惯 活动意识 兴趣示范 合作共写

培养引导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日,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一直坚持下去却更是不易,阅读也是如此。从教中,小学阅读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同一个班级,同年龄的学生,公平的接受同等的教育,家庭环境、居住环境也都大同小异,为什么阅读水平会参差不齐呢?为什么阅读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呢?为了找到根源,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家校合作、活动开展等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我发现,有的学生读书不求甚解,只关注精彩片段 有的学生好像屁股扎麦芒一样坐不住 有的呢则仅仅局限于读,不能真正的融入书中的理解。诸多的原因归纳一点那就是阅读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是提升阅读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予以实践:

一、转变阅读态度、提升阅读意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读” 习主席也说过:“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国际上的倡导,伟人的见解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提升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经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是个人魅力的展现,也是文化素养的彰显。对于学生而言,不光要读课内的书籍,还要广泛猎取课外的好书,一个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伴,从观念上进行改变,从态度上予以明确,从意识上予以提高,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才能为阅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近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二、丰富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和其他活动一样,也需要培养兴趣。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有了兴趣爱好,他就会乐于去做这件事,也会把这件事情做好。这在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这样的事例:比如有些学生对工具学科不感兴趣,但篮球打得倍儿棒,源于他对体育的爱好,在这方面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再比如:某个同学对电脑打字很不热心,但却酷爱网络聊天,为此,不知不觉中打字水平越来越高,也源于他乐于去做这件事情。转到阅读的话题,也是一样,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读书会演讲活动,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比如阅读知识大比拼活动,让学生有你追我赶争第一的意识,比如好词佳句大分享活动,让学生养成积累、分享的习惯。学生便能从活动中获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爱上阅读。

三、营造氛围,引领示范。

就阅读来说,紧靠开展活动来培养兴趣也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通过示范引领、渲染气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在本学期就专门开展了读书开放日活动,每天早上图书室对班级开放。不同的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书室师生共读,朗朗的读书声,温馨幽雅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投入到了阅读之中,长期的坚持,阅读的习惯便自然形成。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专门的午读活动,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监督。通过晨诵午读等各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加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油然而生。

四、家校合作,共读共写。

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靠学校,更要靠家长,家校的有力合作会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我们要想办法和家长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读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要陪着孩子共读,共写。让学生不光在学校读书,在家也要读书,并培养孩子从共读共写中找乐趣、找信心。要让孩子看到家长对读书的重视、看到家长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看到家长为了读书而对孩子的期待。更要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苦心,真正的使孩子懂得读书的重要意义,从而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五、定向培养,注重引导。

很多时候,不管是老师或是家长,总是忽略了一个细节,学生读书往往是不会选择的盲读,特别是小学生,自身的读书观还没有形成,哪类书籍适合自己都很茫然,这样既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我在执教的四年级学生中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学生在图书室选取了科技方面的书,本来这类型的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可事实这书籍注重的是一些国际武器的功能介绍,学生完全是外行看热闹,看的是图片,寻求的刺激,当看完后我和学生交流收获的时候,竟然啥也说不出来。可见,有效的引导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一项法宝,做为老师,我们应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效应,确保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六、联系生活,表情达意。

养成阅读习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阅读的效果,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提升个人素养。因此,仅有好的阅读习惯还不够,还需要在读中悟,悟中写,写中说,形成读写说的有机结合。小学生本来知识容量就不大,阅读的书籍也不多,只有不断的锻炼学生的读写说能力,才能快速提升个人素养。我们可以选择身边的生活现象,逐渐使学生养成概括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当一个学生乐于去概括,去表达,去展现的时候,内动力就会迫使他爱上阅读,主动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也是非常之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对阅读起作用了,那就是好方法。兴趣的培养并非易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用耐心,用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理想目标,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孩子好的阅读习惯,请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