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虹
【摘 要】中年级习作要求“写清楚”,所谓“清楚”就是將内容有顺序地表达。然而,现实习作中,学生仍存在许多困难,顺序混乱、表达不清的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困境呢?经过多年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用列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材料,搭建好习作的支架,再引导学生转化成文学语言,最后让学生把内容有序串起来,是个不错的办法。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列表梳理;转化语言;有序表达
统编版教材考虑到中年级学生习作中“写清楚”有困难,在编排习作时大量采用了范例和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们更多的只是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就开始习作了,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分步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训练。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下面以三年级下册三次习作为例,具体谈谈“三步走”的方法。
一、列表梳理,搭建支架
三年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上网查询、阅读书本等方式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但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是零散的、凌乱的,无法组织语言成习作,所以第一步就要让这些资料按一定的序列排队,表格梳理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表格梳理,将原先杂乱无序的材料变成一个有逻辑性的系统,为习作搭建好支架,为学生的有序表达建立基础。下面将三次习作进行梳理:
习作一《我的植物朋友》,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植物习性后,以“观察桃花”为例,可以梳理成一张记录卡:
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以“制作简易指南针”为例,引导学生借助图表做实验记录:
二、转化语言,口头练说
有了上面几个表格,学生习作就有了支架,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表格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学语言。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现实中教师都不太关注的环节,恰恰却是学生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表格中的语言是信息语言,一般是简要的知识,科学、准确、严谨,但缺乏生动形象。要将这些语言变成文学语言,就需要转化。转化的要领是整合信息,将零散的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情境化、生动化。
例如,写《桃花》,我们就得加个开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最喜欢的桃花也盛开了。”接着调整一下顺序,先写花的颜色“桃花品种多,颜色也多,有粉红的、大红的、紫红的、纯白的”。说完颜色,再说花的样子和味道“一树树桃花有的早开,有的迟开。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酒杯,多可爱呀!还没绽开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鼓胀胀的。深吸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最后再调整顺序,有花就应该看到蜜蜂,蜜蜂就会想到丰收,“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它们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是为了传播花粉,长出大桃子呢!等到夏秋之际,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桃子啦!”
信息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教师要这样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加上想象联想,用上一些修辞方法,补上自己的感受,一句句慢慢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达,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加以引导、点拨、提示,让干巴巴的信息变成生动、丰富的语言。中年级习作指导,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三、有序表达,形成习作
有了丰富的语言,现在就剩最后一步,将这些语言有序连贯地表达出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写作的顺序,因表达的不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
例如,《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习作,因为是实验过程,那就得按照先后顺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写下来,使人一目了然。当然,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也可以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展开叙述,条理也很清楚。但光是这样写还不够生动,还可以写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有趣的发现和心情,比如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比如看到实验结果的心情。
学生经过列表格、口头练、书面写这三个步骤,原先那些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同学,渐渐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和方法,从中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放出来,不用絮絮叨叨地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材料变成表格,小组同学可以合用一个表格练习说话,他们之间会相互提醒、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在书写之后,小组还可以进行相互评议、相互修改、补充完善,最终达到整体提高。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年级,是培养乐于表达的关键阶段,教学得法就能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三步走”,第一步解决习作内容问题,第二步解决语言转化问题,第三步解决有序表达问题,前两步都在为最后一步搭好支架、做好铺垫,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许璐.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4).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