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贝蒂是20世纪美国简约派小说杰出代表作家,她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状态,文笔细腻,内容深刻。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贝蒂的短篇小说《换挡》、《两面神》、《燃烧的房子》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美国中产阶级苦闷的情感世界与迷失的精神生态。
【关键词】安·贝蒂;精神生态 《换挡》;《两面神》;《燃烧的房子》
【作者简介】郑冬临(1971-),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教育学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0世纪的美国文学流派纷呈,个性鲜明,大胆创新,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小说。20世纪初的部分作家,如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继续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深刻揭露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辛克莱·刘易斯的《大街》(Main Street)是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重要小说之一,他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50年代,美国主流文学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获得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标志着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最高成就。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形成新思潮、新流派、新作家层出不穷的多元景观,即使主流文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小说创作方面,尽管乔伊斯·欧茨、约翰·厄普代克以及老作家贝娄等仍然沿用现实主义手法探究美国社会和价值观念,展现那些没有精神寄托、不满足于现代社会的人的迷茫与痛苦。60年代后期,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已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范畴。作家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许多作家借鉴法国先锋派艺术风格,结合个人创新,形成了不同流派,总称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或后现代派小说。这些作家认为,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责任为读者指出生活的道路或前进的方向,传统的创作手法已经不再能反映社会生活。于是他们对传统的表现手法提出挑战,在文学表现形式,诸如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等方面下功夫,并在小说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家凯鲁亚克和金斯堡冲破思想束缚,直面人生,提倡随心所欲的“自然创作”。还有作家则用喜剧手法表现悲剧的结局,这就是黑色幽默小说。托马斯·品钦是进行语言形式试验最为成功的作家,他借混乱而不相关的事物和语言上的重复,深刻揭示阴暗而荒诞、人文精神缺失的美国社会。80年代和90年代,“X一代”作家群快速崛起,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老一代后现代派作家品钦和德里罗等人的艺术风格,赢得广泛读者。后现代派小说的空前繁荣,成为美国文坛一大亮点。
在品钦等作家倾心于建构后现代派小说形式时,另外一些作家却在试验完全不同的小说形式, “简约派”小说应运而生。80年代,在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以雷蒙德·卡佛为代表的一股新的潮流。这些作家追求的是平凡人生境界,热衷于描绘人物单调的日常生活,他们写的故事简单、平淡,流水般的情节波澜不惊。故事里没有人物的心理刻画,只能读到人物对话和动作。语言浅显、文体简洁至极。美国的评论家恰如其分地把这类作家称为“简约派”。简约派小说主要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当代美国民众的生活,但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有所区别,其行文简洁,揉合后现代文学创作的部分特征,,借鉴意识流等现代手法,以彰显文学形式为表现社会生活而发展的过程。
一、安·贝蒂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美国女作家安·贝蒂深受卡佛的影响,根据其创作特色,美国文学界素有把她归入简约派的提法。安·贝蒂是美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被视作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精品,贝蒂本人也被称为“真正的文学天才”。贝蒂笔耕不辍40余年,在文坛获得奖项甚多,包括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文学奖、国际笔会短篇小说终身成就奖,古根海姆奖等。
安·贝蒂生于首都华盛顿,毕业于美国大学,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接着就读于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70年代,她的小说开始在著名文学杂志《纽约客》上发表,从此安·贝蒂很快在美国文坛上脱颖而出。1976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歪曲》和第一部长篇小说《冬季的寒冷景色》出版,获得文学界的很高评价。贝蒂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秘密和惊讶》与《各得其所》则确立了她作为美国当代作家的地位。之后,贝蒂相继发表了《什么是我的》、《公园城市》等短篇小说集和《永远相爱》等长篇小说,她在文学界的声誉随之与日俱增。
安·贝蒂塑造的人物也很典型化。貝蒂笔下的描写对象都是七八十年代城市里居于社会中间水平的人物,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主要靠薪金谋生,拥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消费能力,追求生活质量,具有美好的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有着反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怀有感觉被纷纭变幻的社会状况所欺骗,对所有都很冷漠和失望,这些中产阶级年少时的期望和信仰好像都消耗在现代化列车和综合性购物网点里。贝蒂描写的是与她同龄一代充满迷惘和无奈的生活相。他们经济充裕,生活舒适,经常碰到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感情危机,即爱情和婚姻上的挫折与失败,精神上的困惑与失望,这是当代美国一个常见社会问题。
安·贝蒂的作品主题比较单一,她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美国中产阶级平凡琐碎的生活状态,折射出一股孤独与无奈,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坐标。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将生态学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自然生态研究对象是宇宙间的物质世界,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量的总体。社会生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生活。而精神生态研究的是人的内在情感与精神生活。鲁枢元的生态三分法各自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自己的关系。本文试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贝蒂的短篇小说《换挡》、《两面神》和《燃烧的房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当代美国中产阶级苦闷的情感世界与迷失的精神生态。
二、安·贝蒂短篇小说《换挡》、《两面神》与《燃烧的房子》
可以说人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主体的存在,涉及到精神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涉及到整个精神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0世纪60-70年代发生在美国前所未有的各种变化,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冲击很大,现代人的精神生态正在面临痛苦的煎熬。一方面,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侵蚀人的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类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人类成为文明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的缺失使得人们精神无处寄托。
贝蒂的短篇小说《换挡》刻画了女主人公娜塔莉空虚、寂寞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娜塔莉和拉里从小青梅竹马,尽管拉里父母曾反对他们的婚姻,但他们还是结为夫妻。在结婚之后,拉里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继续着自己的研究生学业,业余时间打打篮球和看望好友。相比之下,娜塔莉的生活显得寂寥平淡,她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车送拉里上学。拉里让妻子卖掉叔叔给她的手动档汽车,娜塔莉没有卖掉汽车,却跟着年轻小伙子学开车,学车结束后,他们一起去酒吧喝啤酒庆祝,结果发生了婚外情。娜塔莉没有孩子,独自待在家里,无聊时便去逛超市,有时在咖啡厅里喝着咖啡,从而消磨时光。不难看出,人们而在自我迷失后,便借助交友、喝酒、吸毒来获得精神上的快感,试图把自我从空虚的精神世界中解脱出来。
短篇小说《两面神》讲的是房地产推销商安德里亚的故事。她经常将一只本用来放狗粮的碗摆在待出售的房子里来吸引那些喜欢狗的客户。而每一位前来看房子的客户都被这只大碗深深吸引。结果,这只碗给安德里亚带来了令她骄傲的业绩,她非常想与丈夫分享成功的喜悦然而却不能,因为这只碗是情人送给她的礼物。当情人提出让安德里亚与自己一起生活,结束这种两面的生活时,安德里亚拒绝了他。于是情人离她而去,仅留下这只碗与她相伴。
这只碗是安德里亚与情人的联系物,是二者婚外情关系的象征,也是女主人移情别恋的明证。令人可笑的是,安德里亚与丈夫虽感情淡漠,却还是坚持和丈夫一起去参加派对,一起和朋友們度周末。而且在众人面前表现得非常恩爱,而丈夫也配合默契,时常告诉别人他很幸运地跟这么有审美感的女人结婚。但是读者早就被告知,“他对她的碗没兴趣就像她对他的新来卡表没兴趣一样”。从其丈夫对此碗的冷淡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尽管安德里亚拒绝了与情人结合的事实。
贝蒂小说《燃烧的房子》里主人公充满了各种情感烦恼:杰迪因妻儿惨遭车祸而辞去大学教职,四处浪迹;塔克是个同性恋者;弗雷迪头脑有点毛病;弗兰克有外遇,难得与妻子交谈,他的妻子则感到好像越来越不了解这些时常到她家聚会的朋友。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系列经历,贝蒂给读者呈现了人的情感现实,朋友、夫妻之间的关系淡漠与疏远,社会生活与个人理想的差异等精神现状。
安·贝蒂以简洁平易的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着力探讨的核心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凸显当代美国社会人的精神生态危机。贝蒂所思考和反映的是一种人文意义,在美国今天后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究竟应该如何自处,并且怎样与他人相处。事实上,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随着自然生态的被破坏,人际交往也逐渐减少,友情和亲情变得扭曲,社会生态失去平衡,人的精神生态日益颓废。针对怎么解决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安·贝蒂似乎告诉我们,在维护生态整体和谐的前提下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合理地推进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陶洁.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02).
[2]乔雪瑛.简约并非简单——为当代美国文学“简约派”正名[J].英语研究,2007(02).
[3]郭颖.国内安·贝蒂研究述评[J].名作欣赏,2014(33):162-163.
[4]陈雪.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J].全民阅读,2016(04).
[5]郭颖,王中强.存在空虚、身体政治和女性主义——安·贝蒂短篇小说《换挡》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16(01).
[6]曹艳.无“家”可回的现代人——《两面神》主题探幽[J].安徽文学,2009(11).
[7]Beattie, Ann. “Shifting.” The New Yorker Stories[M]. Scribner Book Company,2010.
[8][美]安·贝蒂.什么是我的[M].杨怡,吴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9]比尔·奥利弗,杨贵生.美国短篇小说的新繁荣[J].外国文学评论,1992(03).
[10]李晨歌,罗桂保.美国新现实主义名家安·比蒂其人其作[J].甘肃高师学报,2008(04).
[11]李晨歌.平实之中见奇崛——评安·贝蒂的新现实主义小说[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02).
[12]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