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潘龙 岳雨欣
摘 要:现代交通的发展对公路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公路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在外力或自重的作用下,其土结构会迅速破坏和沉降,对路基、桥涵结构等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就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设计
前言
在我国的土地分布当中黄土的面积分布广、厚度大,且成因类型复杂。由于黄土的颗粒较大,颗粒间又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在气候干燥的条件下,黄土承载能力会变弱,但遇水浸湿以后,在外力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土壤结构会迅速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下沉,从而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1 黄土工程的特性
渗水性,黄土具有空隙垂直、膨胀和收缩性,如果降水会下渗到裂缝中而增长渗透深度,其粘粒含量也较多,会出现不透水的不良状况;二是湿陷性,由于黄土往往受到外部施加的荷载而具有自身的重量,当被水湿润后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而发生下沉;三是缩胀性,该特性若多次循环往复会缩减公路的年限和使用寿命,黄土先遇水体积胀大而导致路基隆起,干燥后会体积收缩而出现所谓的路基下沉;四是多孔裂隙性,黄土是一种很特殊的黏土,它的含沙量高达50%左右,同时它的空隙度也较高,其中的空隙往往以倾斜或垂直的状态呈现,且大多以上下贯通为主。
2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路基陷穴
土体结构是路基产生陷穴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导致湿陷性的主要成分为粉土颗粒,并且土质相对较为松软,相对较为細微的颗粒经常会受到水的侵蚀,这样就会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在对路基陷穴现象分析的时候,水的侵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主要是由于湿陷性黄土渗透水的梯度相对较大,并且受到动力压水的作用下,黄土中的黏粒被冲走,这样黄土内的渗流通道就会受到影响,不断扩大进而导致路基陷穴现象的产生。
2.2 路基沉陷
由于黄土基底本身的强度不是很高,很容易发生压缩变形的现象,若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够,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换填措施,将会导致路基沉陷现象产生。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边坡崩塌、滑塌产生落物阻塞排水管道,导致排水管道出现不畅通的现象。再加上不及时的处理和养护,将会导致水下渗引起路基局部沉陷,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质量。
2.3 路基边坡破坏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两侧的水沟没有设置相应防护措施,遇到雨水天气沿边坡漫流到坡脚,将会对其路基边坡产生一定的冲刷,路基边坡的水土就会流失,最终导致边坡失衡的现象,引发湿陷性黄土路基常见病害的产生。
3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防护措施
3.1 完善防排水设施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之前,需要对排水设施进行分析和完善,形成系统的排水设施,并且通过有效的排水设施,可以将积水阻挡在外面,进而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质量。另外,在完善湿陷性黄土路基排水设施的时候,可以有效降低降水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影响,并且在后期施工阶段需要进行评价,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发生堵塞的现象,影响施工现场的实际排水效果,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如建设边沟,将排水沟分别建立在公路的两侧,可以分散地表水和雨水,避免公路受到地表水和雨水的严重侵蚀。在建设黄土路基公路排水系统的过程中,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就是建设边沟,而在具体操作时,建设方向应该定为公路走向,只有这样边沟才能吻合黄土路基公路的整体弧度,进而将地表水和雨水充分分散,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黄土路基公路受到地表水和雨水的影响程度。或建设渗沟,渗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3个,分别是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及洞式渗沟,渗沟的种类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建设渗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渗沟的类型不能随意确定,应该详细分析黄土路基公路地下水情况和实际情况,然后对渗沟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建设时,应该相互交叉地布置渗沟,不仅为维修提供了便利,还有效减少了泥沙的数量,为渗沟的建设质量提供了保障。
3.2 采取边坡防治措施
要想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保证边坡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边坡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周围地质情况进行处理。针对高度在30m范围内的填方路基,可以根据基底的受力情况,通过利用折线和阶梯等方式,对边坡进行处理,以此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若是遇到相对较大的山体,一定要尽量绕开,这样可以避免边坡滑坡现象,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处理结束以后,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养护,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利用挡土墙来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加强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周边的处理,这样可以降低陷穴现象的产生。
3.3 灰土挤密桩法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灰土挤密桩法是有效的处理和加固方式,该方法主要是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进而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施工内容如下:在灰土挤密桩法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小锤子对路基边坡进行敲击,并且需要在土中形成桩孔。同时,需要分层地将灰土填入其中,并且进行夯实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稳定性。在成孔和夯实的过程中,原处于桩孔部位的土挤入周围土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承载力,保证其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特性以及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病害防治措施,例如:边坡施工防治措施、灰土挤密桩法、完善防排水设施等,以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提升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少康,王其玉,李科.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判定与处置研究[J].市政技术,2013(3):23-25.
[2]贾存亮.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常见病害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3(13):376,392.
[3]曹升堂,梁静媛,段磊.黄土路基塌陷及治理措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