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刚刚过去的2018年,汽车行业的整体销量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滑铁卢。放眼整个中国的大环境,大家也不难发现,不光是汽车行业,包括股票、房地产等拉动国家财政GDP的巨头行业也处于颓废的状态,就连街边的餐馆、服装店、便利店等行业也被波及,转让的转让,关门的关门。
电动汽车的起源其实远早于内燃机。强仔在不久前写过一篇关于世界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的文章,小伙伴肯定都认为世界上第一辆车是奔驰在1886年制造的Patent Motorwagen。其实早在这之前的1839年,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就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汽车,只是当时还不能实现充电。时间回到20世纪初期,在美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还一度远超内燃机:1912年,很多美国家庭都已经通电,这让电动车实现了充电的循环使用。据当时的统计,有40%的美国汽车采用蒸汽机,38%的汽车采用电力驱动,22%的汽车使用汽油动力。美国的电动车保有量达到33842辆,电动车在19世纪20年代大获成功,销量在1912年达到了顶峰。但也正是因为电池充电以及续航等问题,使电动车的发展在后来慢慢萧条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内燃机完全取代。
既然电动车很早就被世人所接受并投入大批量生产,说明这注定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个趋势取决于一个根本因素:电。那么电从何而来?必须要有一个储备装置才能实现电动车的续航,所以电池也就是电动车能否存活以及成为主流交通工具的“根”。
说到电池,它的发展历程那叫一个久远,居然超过了200年时间。那强仔就为大家聊聊关于电池的前世今生……
电池的诞生
电池的诞生,来源于1786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的一次青蛙解剖实验。他机缘巧合地发现两块金属同时触碰青蛙时,青蛙的肌肉会进行抽搐,他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电”。
那电池的诞生到底归功于伽伐尼还是那一只青蛙呢?其实电池的诞生可以说与这二位都没有直接关联。强仔认为,青蛙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了恰当的作用,换言之叫导火索,一种介质;而伽伐尼则是发现了这根导火索并将其点燃,至于后面的燃烧和最后的爆炸就与他没多大关系了。
伏打电堆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納塔西欧·伏打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他用这种方法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科学家阿拉果在1831年写的某篇文章中这样称赞伏打电堆:“这种由不同金属中间用一些液体隔开而构成的电堆,就它所产生的奇异效果而言,乃是人类发明的的最神奇的仪器。”
干电池的鼻祖
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发明的碳锌电池,算得上是干电池的鼻祖。这种电池用黏稠状的材料代替了最初的潮湿水性的电解液,并能够将其装在容器内。这种电池更便捷、更安全,而且制造更容易,很快就被大众所认可。
也有人说最早发明干电池的人并不是法国的雷克兰士,而是英国的赫勒森。但我的理解是法国的雷克兰士发明了它,而英国的赫勒森量产了它,说他们谁是干电池的鼻祖我认为都不为过,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干电池,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火车牌、南孚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沿用至今的科学技术在这一百多年中经过了无数次改造,电池的储蓄、体积、充电、能量密度等问题也随之得到不断的完善,但干电池是不是电能的最终发展方向,电能最终是否能代替汽油?这也正是目前人类所要探索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叱咤一时的传呼机(“Call机”,也叫BP机),被手机改革性席卷之后,瞬间土崩瓦解。再看电池,经历了200年的技术沉淀,能否迎来属于它的那一次革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