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党建格局下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与创新的思路研究

2019-09-10 07:22赵成高晶郭荣幸
高教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规范创新

赵成 高晶 郭荣幸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要适应教育事业新的发展要求。明确高校“大党建”格局与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辨证关系,提出进行广义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从内涵、形式表达与内容表达方面促进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

关键词:大党建格局;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8-0025-03

Abstract: The party's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puts forward that the new era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ork must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To clarif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tern of "big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the Party branch's Party building work, it is proposed to carry out the normalized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branch in a broad sense,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branch's organizational lif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otation, form and content expression.

Keywords: big party building pattern; college Party branch; organization life; normalization; innovation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前历史背景下,党建工作再次迈向最关键的发展时期。高校“大党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机整合教育领域内外两条线上的党建资源,统筹打造互连互通互融互动的开放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党支部是“大党建”格局下构成因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在当前关键时期,党支部建设更要抓住机遇,科学践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规范党组织生活的号召。面对组织生活建设,党支部应主动谋划寻求发展的重要支点,开创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与“大党建”格局互促共进的科学建设模式,先行先试,体现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的社会导向与引领优势。

一、“大党建”格局地位与作用的辨析

“大党建”工作格局容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大建设”。无论从具体还是虚拟的概念上界定,高校内部都充满了思想活跃、行动敏捷的因素。高校“大党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形式丰富繁杂,内容规模庞大。相比,高校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格局显现出“鲜”、“活”、“小”、“灵”的特点。

党支部作为“小党建”,提供基础与实践,“大党建”提供理论依托与保障。从认知论角度上看,“大党建”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认知下,切忌将两者的关系僵化,即“小党建”不是仿照“大党建”格局按等比例尺缩小实施建设。反之,认为“小党建”工作是自发自生、自我进化后,将优秀成果直接纳入“大党建”体系,也是不可取的,“小党建”并非盲目的建设。

辨析“大党建”格局与“小党建”之间的关系是认识“大党建”格局的重要基础。客观上承认“大党建”与“小党建”是紧密联系的。逻辑上不可将两者关系视为机械的物理关系,它们应是统一有机体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狭义上,党支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功能单元;广义上,党支部是下属机构、是局部单位、是实践基层。“大党建”向“小党建”提供指导,要尊重党支部的主动性,避免主观意志上的指挥。同时,“小党建”向“大党建”负责,要尊重“大党建”的主体地位。

明确规范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核心任务。在“大党建”格局的统领下,党支部工作核心着眼于组织生活的自我规范与创新建设。在内涵上,规范与创新是对立统一体,既矛盾又统一,都是推动党建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矛盾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规范是变革的内因,主张核心不变、根基不动摇;创新是变革的外因,讲究顺应形势、姿态流畅。规范是基本保障;创新是生发活力。规范是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创新是开辟路径丰富形式。规范是建立条条框框;创新欲突破条条框框。两者的统一性在于力求以发展的眼光破题。

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坚实战斗堡垒

(一)党支部在党建关系中的战斗堡垒性质

党支部是密切联系上级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枢纽,既作为教育服务监督党员群众的先锋站,又作为传达执行上级党组织决策的最后一站。高校党支部工作应该坚持立德树人与强化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新常态形式下,樹立更高标准,进一步激活与强化“上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的组织动员模式,坚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设规范化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与建立战斗堡垒,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点:一是要求“坚”,基础坚实;二是要求“严”,组织结构严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称《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称《条例》),两个文件为打造坚实基础与严密组织结构提供了可靠的指引。特别是《准则》用一个章节完整性阐述党的组织生活,基本给出建设具有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的蓝本。

坚实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需要规范党组织的运行,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严格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需要以党章为根本,以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准则》中鲜明地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接着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这指出严格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服从、服务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与打造坚实的基础相辅相成。

(二)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操作

狭义上,组织生活规范是指《准则》明确规定的内容。广义上,组织生活规范是指针对《准则》中的规定内容,开展学习规定、遵守规定、执行规定、按规定监督与评测组织生活等一系列行为活动。广义上的组织生活规范建设是树立的更高标准,是提出的更高准则,是以高标准的思想行为对集体负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广义上的组织生活规范建设。在实际措施上,从日常的必想必做的各项基础工作中提取经验,基于《准则》明确规定,结合党支部全体党员的智慧,从起势、放势与收势三个阶段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建设。

1. 起势:按《准则》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就《准则》、《条例》指出:“两个文件稿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和优良传统。”对优良的传统组织生活方式要在新时代下继承与坚持。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从开始就坚定、严格地按《准则》规定执行规定动作。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预先调研合理安排,利用新媒体平台,坚持每位教师党员按时参加“三会一课”活动。

坚持组织生活会制度。围绕大党建平台发布的信息,把握中心议题,会前广泛听取意见;会上深入讨论,认真查摆问题,共同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

坚持谈心谈话制度。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充分交流,在团结坦诚中了解帮助教育和监督党员。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约谈方式,出于公心一视同仁,耐心谈反复谈,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展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力,讲究方式,实事求事解决问题。

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学年末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督促党员对照党章、入党誓词、个人实际岗位进行党性分析,强化党员带头与奉献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规范化的党组织生活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不可动摇的,新时代下更应该继承与坚持。

2. 放势:建立组织生活规范化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大党建”格局下党支部工作的延伸。按《准则》设立的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规章制度是对根本的巩固,对品质的保障。“大党建”格局下上层党组织负有对党支部指导与检查的责任,党支部对上级负有汇报与总结工作的义务。此外,上级领导按《准则》、《条例》规定要深入基层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这是面向发展的必然,也是在“大党建”格局下建立长久长效制机的必要性所在。

创先争优是促进组织生活规范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准则》为党支部组织生活定了根基,党支部在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期,要以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作为有力武器,响应并落实“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号召,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契机,化被动为主动,争做先锋,推动高教事业发展,确保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开拓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建设。

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订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的长效机制。领会“大党建”工作思路,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结合党史与近现代奋斗史,在党课上宣讲、执行决胜“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目标任务。

3. 收势:建立监督与评测机制

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最后要落在监督机制的建立上。监督机制既是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的重要一环,又是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的全时空记录仪,它们之间呈递归关系。回溯到起势阶段,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中以及规范化运行中,都需要全程接受监督。

规范的监督机制必须依据《准则》与《条例》建立。《准则》中指出监督是党的组织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还包括教育、管理)。按照《条例》规定,在监督体系上,“大党建”工作格局可以从全面监督、专责监督、职能监督覆盖指导党支部的党内监督体系。党支部本身还需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评测机制是监督过程中某些方面使用的有效工具,采用科学化、数字化的体系指标,为监督提供结果依据。监督与评测机制关注组织生活方面、党支部、身边党员的问题,属于自觉防范机制,能及时纠正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偏向。

(三)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的特点与优势

党支部结构小,能动性强,处于关键环节,承上启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利于上下通达,宣传更便捷,有助于师生保持底色。规范建设与师生更贴近,交流更贴心,潜移默化地助力意识形态工作。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辨析与传承,进一步提供人才、思想、组织等方面的基础保障。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建设的效果也反映在师风教风学风上,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社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大学生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规范化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將影响和塑造新时代的青年人才。

三、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破难局谋发展

党支部组织生活既要继承和坚持优良传统,又要面向长远时空发展观谋求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则》与《条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准则》第九部分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党支部组织生活既讲继承又讲创新,既要坚持各项制度,又要创新方式方法。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发展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运行过程,是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创新则以更有效更高效的方式促进发展进程,突破传统,既打破又创建,在一切条件因素中往往更符合客观规律,在形式表达内容表达上更领先,更具核心优势。

在日常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矛盾包括:潮汐式学习,参与党员活动不积极,消极懈怠情绪,组织领导不力,课题项目陈旧过时等。如何将问题与矛盾视为创新着力点,克难攻坚破难局谋发展,这是党支部组织生活最大的难题。问题与矛盾还是要在组织生活会中依靠集体智慧解决。以潮汐式学习为例:表现在活动开展时学习,活动结束时中断,显然这与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没有衔接。支委会成员细致列出学年工作计划,将活动与任务分解到每位党员,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勾勒发展框架。将热点重点串起来,持续不断地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负责。通过一学期运营,从效果看,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日常式学习,也做到了与规范相统一,与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相衔接。

其他问题与矛盾也分别采取定制化谈心谈话、党支部志愿服务、团队拓展训练、新课题研讨等方法与手段,得到软化与解决。这里不再一一详述,关键是通过实践,面对并解决难题,不断积累经验,理清思路,工作方法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与创新。

通过日常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实践,从具体工作案例视角来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共性加以阐述。

首先,在思想方法行动上创新。要依靠集体力量,老老实实地基于规范谋求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既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小党建”,又是“大党建”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注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也是系统工程,即使是细胞级工程,也决定了其创新不可能是独立创新,也一定不是个体创新。不联系大局,不联系规范,不基于规范,就是无本之木,实践表明这样出不来真实有效的创新。

其次,在形式表达上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活力体现在形式上,形式表达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时代的集体吸引力。高校中有一个突出的优点,不分年龄与党龄,大多数师生既能尊重传统,又善于亲和潮流,对于开展形式表达创新极有助益。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在形式上应该研究并利用现代的科技艺术语境集群等最新形态,借助大数据云平台、新媒体平台以及共享平台,保持核心不变,尝试更多能快速捕获注意力的新手段新方法。

最后,在内容表达上创新。形式表达可以快速获得好感与注意力,真正要持续长久地吸引注意力,增强参与感,还是要在内容表达上下功夫。从线上线下充实内容资源,比如,在线上布署大数据云平台,使用精准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快速提供(推送)关注的或检索的内容;链接“大党建”信息平台的优秀党建专题纪录视频栏目,在校园云中随时观看学习等。线上的虚拟世界稳步充实增强,实现各有所得,各得所需。又如,在线下学院资料室设立党建图书角,设立党建服务站等,充分地为党员群众提供现实内容服务。

四、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与创新实践

与“大党建”格局紧密联系认真对接。高校在资源配置上,有雄厚的理论人才与技术人才,能有效建设大数据平台、大媒体平台、大共享平台等高端的信息平台。高校“大党建”资源能优先实时地交流新思想新理论,能立足区域,联合各战线各行业,提供可持续性的优质服务。党支部可以将这些接口资源引入,凝聚集体智慧,将党的组织生活与本单位业务实际结合,发挥特色搞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实践。在“十九大”隆重召开后,高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高校党支部应积极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在大党建格局下建设规范化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推动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建一局集团党委.构建大党建格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55-57.

[2]权宗田,周倩.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党建工作格局创新的多维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35-38.

[3]蕭瑜.“大党建”:党建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红旗文稿,2016(20):37-38.

[4]邱冠文,方育阗,郑灯.高校大党建工作格局与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0-22.

[5]潘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J].红旗文稿,2012(24):30-31.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规范创新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