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芬芳
摘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能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根据幼儿学习音乐的各种特点,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幼儿;节奏感;教学
一.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水声;钢琴上的台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串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走路时也有不同的声响,上楼的“通通通通”,下楼的“踏踏踏踏”……这些奇妙的声音在幼儿的耳中都是那么美妙。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浓了,时不时听见幼儿轻轻的说:“我听见……”经常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了强烈的敏感,并且让孩子们体会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快,慢的,急的,有缓等等。在声音的倾听中,孩子逐渐会发现:“哦,我上楼下楼都是一样的XXXX呢!”“对呀,幼儿园的钟和我家的钟也都是一样的XXXX!”“可是我家的是X-X-X-X-哦!”
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甚至叩牙齿都是让幼儿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律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
二.通过学儿歌来感知节奏
由于感受节奏要靠肌肉活动,根据幼儿这个时期的年龄段爱动、控制能力差,思维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等特点,我认为通过念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可行的。学儿歌不仅是为丰富幼儿的词汇,纠正幼儿的发音,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同时,儿歌还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吟诵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并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使幼儿在儿歌中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配合品德教育,语言训练,常规教育等,幼儿学习了一些儿歌,在幼儿熟練掌握这些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边念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除了念一些有节奏的儿歌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按音乐的节拍拍手,这是幼儿园里普遍使用的,但要拍出歌曲的节奏,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念儿歌拍节奏的基础上,我们试着让幼儿为一些押韵的歌词,唱得顺口的歌曲配节奏,并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如为歌曲《春天》配节奏,第一步:我们让幼儿边唱边按歌词拍手,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在熟练的基础上再按原歌曲的速度拍。第二步:听音乐,让幼儿在心里默唱,并用手拍出节奏。第三步:让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就是既要按歌曲的节奏念歌词,又不能唱出旋律来)。如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在这首歌中出现了:5·653|123|这样的带附点的音符,由于我们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幼儿也较快地掌握了×·×××的节奏型。
三.通过各种打击乐器辅助幼儿对于节奏的感受
听着音乐拍手,已满足不了孩子们想动的愿望,因此通过各种打击乐器来培养节奏感也是方法之一。先让幼儿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怎样敲才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寻找适合的乐器,并且配上伴奏,熟悉后练习合奏。在各种打击乐器的辅助下,孩子对于节奏的掌握是一步一步的牢靠。当然,也可以通过拍打我们生活中的任何物品或者是身体的部分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模仿各种动作或人物的动作培养节奏感是常用的方法。随着音乐用手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如:头、脸、腿、肚子,拍自己或拍别人,或用脚有节奏地跺地或混合使用等,这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练习方法。除了简单的模仿动作外,最近在香港的娱乐节目中的一些身体音乐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教孩子们把简单的节奏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表现并且合奏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很多成功的体验。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或者寻找哪些自然界的声音是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选择曲子的时候也尽量选择节奏感有代表性的、比较分明的。
四.结合幼儿兴趣,培育节奏
有节奏地喊小朋友的名字是幼儿乐意玩的一种游戏。在不断地呼唤中,幼儿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
如:① ××|××O|
多多,多多!
② ×××|×××|××|×OO|
林非同,林非同,林非 同!
在游戏中幼儿可按坐序,根据幼儿的名字,变换节奏喊,也可由老师拍出二种节奏中的一种,让幼儿猜老师在喊谁,只要幼儿说的名字符号这种节奏就算对了。
节奏无所不在,让幼儿感受,不仅仅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还涵括在各种活动中。如语言活动中诗歌的朗诵富含韵律;美术活动中的点线面也可以有节奏的体现;计算操作中也能创造出节奏新旋律;体育运动更需要把握节奏才能做出协调的动作来。因此,在生活教育中,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处处都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呢!
总之,无论是通过念童谣、唱歌,还是通过身体动作等方法来培养节奏感,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不只是靠几节音乐课,而是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利用可以利用的内容或形式适时地进行节奏训练,当然在训练的同时不是机械的,而要注意它的兴趣性。培育幼儿节奏感的方法是很多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诺亚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