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文
2019年6月中旬以来,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G20公报:全球经济增长仍疲弱并面对下行风险
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峰会2019年6月29日闭会,成员国领导人警告全球经济正面临风险加剧,并就贸易体制明确了自由、公平和无歧视的基本原则。为期两天的G20峰会发布了《大阪领导人宣言》,表达成员国对自由和公平贸易体制的重视,但避开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批评。G20领导人在峰会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指出,在贸易和地缘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依然疲弱,同时正面对下行风险,“我们将力争实现一个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测及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开放”。
如同2018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美国仍不接受宣言中出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措辞,而其他成员国首脑则寻求针对贸易紧张局势发出更明确警告。日本作为峰会轮值主席国,致力于推动存有分歧的G20首脑们取得共识,在宣言字眼上最后以重视自由和公平的贸易环境定调。
本届G20峰会的一大焦点是贸易领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备受关注,闭会前中美领导人进行会谈后暂让紧张局势放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很高兴看到G20峰会平台能为中美两国首脑提供具建设性会谈的机会”。
(二)ILO:全球变暖将致10年损失8000万份工作生产力
聯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2019年7月1日发布《在一个较暖的星球工作:热压力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报告称,随着全球变暖情况恶化,持续升温的热压力迫使农业和其他部门将于未来10年损失相当于8000万份全职工作的生产力。到2030年,由于气温升高,全球总工作时间将丧失2.2%。在非洲西部和亚洲南部等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区域,丧失比例是全球的2倍多。这相当于损失1.4%的全球生产总值(GDP),约2.4兆美元,约等于英国的经济规模。国际劳工组织强调,这是依照本世纪末全球升温限度为1.5摄氏度所做的报告,因此这是“保守估计”。目前预估,全球升温幅度将为1.5摄氏度的两倍。受高温影响最严重的农业和制造业能在阴影处从事相关活动,这显然并非总是如此。“即便在最佳情况下,热压力将对雇主、员工、当地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三) 夏季达沃斯:经济全球化呼唤新型领导力护航
在2019年7月1日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各方围绕全球化新时代的领导力展开讨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正面临巨大考验。论坛认为,全球化向前发展,需要以开放、合作、负责为基础的新型领导力保驾护航。
全球化的大潮不可逆转,“本国优先”的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阻挡不住全球化向前的脚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下,更深入的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在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相互包容的合作精神,才能携手共进。
全球化需要更负责的领导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家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将更多取决于整体环境与社会的健康程度,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发展势在必行。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已成为各方共识,但仍需各方积极践行承诺,推动可持续发展迈向更高水平。而包容性增长也正获得更多关注并令各方积极采取行动。
(四)WTO:G20国家再增20项新贸易限制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2019年6月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期间,G20国家采取了20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加征关税和进口禁令等),为该项统计实施以来的平均数量的3.5倍。WTO再次就全球的保护主义趋势发出警告,望各国携手解决。根据估算,这些新限制影响了3359亿美元的贸易,为有统计以来第二高的规模,关键是加税力度及波及面都有进一步上升。历史最高的规模出现在上一次统计期(即2018年5月到10月),该时期G20国家推出了40项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到的贸易规模额达到4810亿美元。自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的一年间,G20国家新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波及了817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不仅如此,仍有几项限制措施还未付诸实施,这显示了全球政府、商界和消费者所面临的艰难前景。WTO呼吁,G20国家必须履行他们对于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承诺,携手来解决眼下的紧张局势并强化WTO的角色。
(五)联合国: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逼近100亿
联合国人口司(UN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年6月17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77亿人增至97亿人,到2100年将增至109亿人。从现在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将在未来30年翻一番,增加10亿人,将占全球人口增长的50%以上,并有望很快超过中亚和南亚,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到21世纪末,该地区的人口仍将快速增长,而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全球其他地区的人口数量将会下降。印度将在2027年左右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远超中国,届时中国的人口将回归到2019年14亿人的水平。目前巴基斯坦人口为2.17亿人,是非洲以外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50年将达到3.38亿人。人们的寿命将继续延长。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4.2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预计到205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7.1岁。
联合国人口事务官员托马斯·斯普伦伯格(Thomas Spoorenberg)表示:“全球人口继续增长,但目前的人口增速比1950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慢,我们预计这一速度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放缓。”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评论说:“许多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都在最贫穷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人口增长给消除贫困、增进平等、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以及加强卫生和教育系统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六)联合国:各方须继续执行伊朗核协议
联合国负责政治和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迪卡洛在2019年6月26日举行的安理会伊核问题公开会上表示,美国和伊朗两国近来一系列举措使来之不易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面临挑战,各方仍须从大局出发,继续执行伊核协议。海湾地区局势正处于关键时刻,有关各方须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的行为,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分歧,采取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任何误判或意外事件的发生。伊核協议是奉行多边主义以及对话斡旋所取得的结晶,在当前海湾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确保协议得以执行显得至关重要。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伊朗仍继续遵守协议的相关承诺,但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美国2019年5月决定不再延长对伊朗的石油贸易豁免以及不再豁免在伊核协议框架内的部分核不扩散项目表示担忧。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夏季达沃斯:中国的开放发展助力全球包容性增长
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之一,其经济发展为全球包容性增长汇聚力量。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凯文·斯奈德说:“世界需要中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表示,“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机遇,资本就到哪里去”。全球跨国投资连年下滑,而中国吸引外资却逆势上扬,这是全球资本做出的市场选择。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表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关键,摩根大通的很多合作伙伴都想在中国扩大投资规模。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它正在变得越来越依赖技术驱动和人工智能。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当前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各方期待倾听中国声音,期待与中国深入对话。巴勒斯坦通讯和信息技术部部长伊沙克·西德尔说,“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关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扩大开放,使各国共享开放合作的成果”。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将为全球包容性增长提供助力。
(二)世界银行:“一带一路”或助4000万人脱贫
世界银行2019年6月18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报告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减少贫困,若得以全面实施,可使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报告同时也指出,该倡议须辅以深层的政策改革以提高透明度,改善债务可持续性,减少环境、社会和腐败风险。“一带一路”交通走廊有潜力大幅改善沿线国家的贸易、外商投资和居民生活条件。具体来说,如果“一带一路”中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全面实施,其可将沿线经济体的交通时间缩短多达12%,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在世界其他地区,交通时间平均也将减少3%,表明非“一带一路”国家也会受益于铁路和港口的改善。据估计,“一带一路”的交通项目将使参与国的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并非所有国家都会看到积极的贸易影响,但由于“一带一路”具有的“网络效应”,所有国家的贸易成本都将下降,因此该倡议给贸易带来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世行认为,配套的政策改革对于各国能否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至关重要。如果贸易便利度得到改善,贸易限制减少,“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实际收入可能是原来的二至四倍。此外,加强劳动力流动和调整政策可确保收益得到更公平的分享。
(三)G20: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是世界经济的“福音”
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于2019年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来自G20成员国的财经学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福音”。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尽管面临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等诸多外部不利因素,但中国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扩大开放等一系列举措,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机构顾问苏伯莫伊·巴塔查吉认为,世界银行报告维持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不变,表明中国经济展现出了韧性与活力。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国际环境的支持,但更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副主任阿克塞尔·林德纳认为,由于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制成品,其价格不像大宗商品那样易波动,这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背景下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说,“凭借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中国正逐渐成为周边乃至全球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压舱石’。韩国经济能够实现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背靠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工厂。与韩国类似,亚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在过去多年都与中国实现了共同成长”。
(四)麦肯锡:世界对中国经济依存度上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报告称,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历程中取得长足发展,并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表明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仍有深化空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变化的经济联系。最新编制的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显示,在贸易、科技和资本3个重点维度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有所降低,这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步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从经济体量上看,中国已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仍有进一步与世界融合的空间。与此同时,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由于中国经济体量极为庞大,全球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中国,在被考察的20个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消费份额在全球总消费中占比超过20%。此外,中国在全球服务消费中的占比也在上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