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夏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者提出了“四力”要求,作为宣传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更是要增强“四力”,担当起这个时代赋予记者的使命。记者通常被视作“传话筒”“口舌”等,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向人们传递新闻真相,这也是所有记者的使命所在。
关键词:“四力”;记者使命;舆论导向;新闻真相
一、增强“眼力”,于纷扰中把握真相
有人认为比报道真相更难的是在海量信息中把握真相,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指数化增长,确实造成了大量信息泛滥,混淆视听。在互联网信息当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是有人故意放出假消息,以此来混淆视听或者误导舆论走向。记者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其在抓取新闻信息过程中就需要增强“眼力”,于纷扰中把握真相。
记者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等来提升新闻敏感度,在大量的新闻阅读和撰写中培养新闻感觉等。这样一来,能够帮助记者熟能生巧,提升新闻敏锐度。与此同时,记者还应该增强行业经验积累和事件积累等,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抓取新鲜新闻资讯,避免“炒冷饭” 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找到具有报道价值和社会舆论影响的新闻讯息。记者“眼力”的增强,将会给新闻编辑报道工作奠定良好的基调和工作方向,能够让记者团队在新闻采访中少走弯路,也能够避免出现“假新闻”或者是“反转新闻”的情况。
二、增强“脚力”,于奔波中探访真相
记者本身就是行者,记者有时候也是最接近真相的人,这需要记者增强“脚力”,于奔波中探访真相。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闻信息的交互性也日益增强,这就导致很多新闻在网络上“发酵”之后可以获得大量回复和评论等,在这其中就包含大量新闻信息或者线索等。部分新闻记者为了方便省力会摘取其中可信度较高的线索进行新闻编辑,但是忽视了对这一信息真实性的考量和调查。记者的使命是探查新闻真相,给人们传递真相的,不加证实的新闻线索将会严重损害新闻的权威性以及新闻记者的社会形象。因此,记者在工作当中应该增强“脚力”,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线索,认真调查论证,在没有证据或依据之前不要贸然去报道,避免误导社会舆论方向。也正是因为这样,更需要记者在工作当中树立起实干精神,真正地走入群众,真正地融人群众,用实际行动保障新闻的真实性以及记者的社会形象。
三、增强“脑力”,于嘈杂中引导方向
记者增强“脑力”,一方面要求其阅读大量新闻资料,建立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和新闻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求记者利用已有资料进行经验学习,掌握不同类型新闻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这样也能够让记者在遭遇新闻问题时灵活应对。在新闻事件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注意方式和方法,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能够在嘈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下辨明正确的舆论方向,并引导群众。在这里,要求记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不断积累新闻事件处理经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四、增强“笔力”,于浮躁中彰显影响力
“笔力”是记者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评记者能力的关键要素。在融媒體环境下,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短视频来了解新闻或者通过简明扼要的三两句话来了解新闻,这就导致部分记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疏于练习,最终导致记者“笔力”不足,在讲述新闻事件过程中出现拖沓等问题。整个媒体环境下的浮躁心理,导致很多记者都难以沉下心来修炼“笔力”,而是想方设法地吸引观众或受众眼球,在标题等方面下功夫。这种业界氛围是错误的,也是可笑的。增强“笔力”,才能够让记者在浮躁中彰显新闻的影响力。
五、结语
有人曾说,“惩恶扬善”是记者的使命,也有人说“正义”是记者的使命,但是在现代社会,“揭露真相”更应该成为记者的使命。承担使命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因此,记者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增强“四力”,奋勇向上。融媒体时代下纷纷扰扰的媒体环境,真真假假的新闻事件,要求记者擦亮眼,勤探访,多思辨,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