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三中时,没有化学老师。我至今记得,我们化学老师是过了国庆节才来的,姓沈,叫国有,是个大胡子,身体很壮实,说一口像新疆人的普通话。沈老师在我们中学只待了不到两学期,来得神秘,走得也神秘。
我是化学课代表,他提前告诉我要走,我太不希望他走,但我最强烈的希望也留不下他,留下的只是他之于我的“秘密的恩情”和“永远的教育”。這是一个故事,说出来要叫我羞愧。
是沈老师走前不久的事情。期末考试时,沈老师出的试题非常难,我考得最好,实际得分也只有43分。那次考试,因为太难了,所有的人考得都哭丧了脸。大家从教室里出来,在走廊上看标准答案,都傻了,没有一个人笑的。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因为我是课代表,最后帮老师收卷子,后来又一道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有位副校长突然喊沈老师去做个什么事,沈老师临时把寝室钥匙和试卷一同交给我,让我帮他拿回去。试题有30分的选择题,如果想改一下简直易如反掌。
我至今不知道,沈老师这么“大意”是有意在考验我呢,还是太信任我而对我不设防了。总之,老师给了我“机会”,我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
当天晚上,沈老师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训了我,就是:责令我亲自撕毁试卷,并让我独脚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来为止。
我至今也猜不到他让我独脚站在高处的真正用意。其间,老师在旁边一句话没说,只坐在椅子上看书。我哭,他不准;我认错,他也不准。等我从凳子上摔下来后,他问我有没有摔伤,发现没伤后他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我哭着不走,他推我走,他说他不需要我的眼泪,让我把眼泪留给我自己,流在心里。
其实,沈老师在批改试卷时,看我得分如此之高:67分,就怀疑我做了手脚,再细致看我的卷面,“回春”之处一目了然,心里就明白了。
我以为这事情才开始,因为按正常流程,肯定要报告给班主任作行政处理。但多少天过去了,直到老师说他要走了,学校也没处理我,似乎也没第三个人知道。甚至,似乎连沈老师自己也忘了。
只是他走后很多天,我突然收到一封发自上海同济大学的信,落名是沈老师,上面这样写道:“你那次考试实际得分应该是43分,这本来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的愚蠢让它变成了负分,我希望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封信,我一直珍藏着。但沈老师在哪里,我至今不知。
(选自《意林·作文素材》,2018年第18期。)
我1959年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入一年级一班,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哇,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胆战,当下想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捋头发。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也许因为我动作太慢,白老师在这个当儿另起了主意。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
天哪!没有任何法子对抗,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咬牙切齿痛下决心,以后剃成个秃瓢,永不留发。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七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然而无论怎样蹒跚,总有到了尽头的那一刻,我只好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回答。
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开蒙,古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泛指儿童开始上学识字。我觉得像读书识字这类属于心智萌发的事儿,应该有一个庄严的启动仪式,让小小的心灵里,刻骨铭心这一瞬的惊诧和感动。
早年的开蒙礼,也称“破蒙”。“蒙”是“蒙昧”之意,指未开化状态。一个带有裂帛之声的“破”字,仿佛不识字是一顶坚硬的钢铁帐篷,压抑幽暗,需一柄寒剑横空刺穿,透进万千气象。据说开蒙礼上,要由礼官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在额头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茫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破蒙如同破晓,人生从此曙光乍现。
“小猫钓鱼”后,我听白老师对别人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记性的孩子,居然把整篇课文复述得几乎一字不差。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
时至今日,我常在想,自己并不聪明,那一日的捋发,看似偶然,也许是心中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使然。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畏葸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
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朱砂。
(选自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有删节。)
【赏析】
一个孩子潜意识里的跃跃欲试被细心的白老师识破,她主动抓住教育契机,推动一个孩子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文章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当时那种想表现又担心的微妙心理和自己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白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帮助和鼓励。文章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把这次小小的教育当成是老师的启蒙,说白老师是“朱砂”,非常生动形象地提示了白老师对自己心灵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