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勇
李冬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岗埠农场包庄分场11大队的一位普通农民,2018年元月,他被授予“连云港市首届科技致富能手”称号。
面对贫穷,他寻找发家商机
1990年,23岁的李冬从部队回到家乡,与年迈的父母一起耕种责任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生活。1992~1994年,已到谈婚论娶年龄的他前后谈了3个对象,都因家里穷,姑娘不愿下嫁而告吹,这极大地刺激了他,但这个在部队经受过磨砺的男子汉并没有消沉,而是以此作为动力,发誓要尽快找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改变自己的命运。
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发家路呢?
李冬不顾酷暑严寒,整天跑到县城的大街小巷去转悠考察,一次偶然捕捉到的信息使他的命运有了转机。1995年春节的一天,李冬的几个战友聚会,在饭桌上一盘价格达100元的黄焖野猪肉吸引了他,他想一盘野猪肉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饲养野猪岂不是能很快脱贫致富?
于是,李冬进县城上省城,托朋友找熟人,购书籍查资料,专心致志地搜寻野猪养殖信息,了解野猪市场行情。当他全面了解到野猪肉味鲜美细嫩,属低脂、低胆固醇食品,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好,且野猪耐粗饲料,抗病力又比家猪强的特点后,决定专心养野猪。
远走他乡,打工专心学技术
面对选定的项目,李冬深知只有理论知识毫无实践经验是不行的,决不能打无把握之仗,他暗下决心,没学好技术决不投资。在征得父母同意,他打点行装,毅然前往湖南、广州、浙江等地学技术。
学养野猪技术,要交一份不菲的“学费”。可李冬身无分文,走了一地又一地,找了一户又一户,终于找到浙江一家野猪养殖场愿意收他做零工,从此,李冬吃住在猪场,干着最脏最累的重活。为了掌握野猪的生活习性,李冬天天偷着做“养猪日记”,如何挑选种猪?食性、饲料怎样配方?用什么药预防病害……半年下来,李冬的“养猪日记”写了整整两大本。转眼春节临近了,老板给李冬工资要他回家过年,可李冬情愿不要工资只求老板收他为徒,教会他全套野猪家养技术和诀窍。最终,李冬对养殖野猪的痴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老板,老板终于把他的整套养野猪技术传授给了他。1998年春,李冬带着满腹“财富”——野猪家养技术回了家乡。
万元起家,艰苦创业改写命运
回家后的第三天,李冬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修了圈舍,凑足一万元现款,到他打工的野猪养殖场购回良种青年野猪六头,開始了他的艰苦创业历程。为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他脚踏自行车往返于连云港市购买饲料,饲料加工他用手磨臼碾;为预防猪病,给猪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他坚持天天挑水冲洗猪舍,梳理猪身;为提高母猪的受精和仔猪成活率,母猪发情配种,分娩期他连续几小时蹲在猪舍里观察照料。
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李冬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畜牧专业的函授学习,经常挑灯夜读。记不清多少次,他磨破了手脚,压肿了双肩,熬红了双眼,一年下来,他的身上掉了20多斤肉,但他从不言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心人天不负,到2000年7月前后,李冬繁育养殖的第一批30头商品野猪面市,平均售价每头达3000元,扣除饲料成本和投资,净赚5万余元,场里还有种猪15头,仔猪30只,总价值达20万余元。就这样,李冬含辛茹苦,写下了艰苦创业的第一笔。
面对成功,他在不息的追求
由于野猪养殖市场火爆,效益连年翻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18年底,李冬的养殖场存栏野猪良种250余头,年出售商品猪收入达70多万元,积累了500余万元资金,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面对求教技术的山东、山西、江苏、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养殖户和周围的乡亲,李冬总是免费传授技术和经验,带动了50余户农民养殖野猪脱贫,他还提供良种野猪,派技术人员与徐州、山东、吉林等地养殖户合作,联办了三家养殖场,以此促进我国野猪养殖业的发展。目前,他还增设了野兔、豪猪、香猪、蓝孔雀养殖项目,决心在特养路上飞得更高,他的愿望是:增加更多的野猪养殖人才和建立更多的基地,让更多的人在特养事业中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