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焦点团体访谈研究

2019-09-10 11:41阮征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阮征

摘  要:文章利用焦点团体访谈法探讨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形成原因。焦点团体访谈以“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拖延行为?”为关键问题,最终得出了8个主要主题,分别是任务难度、对任务的认知、对压力的感受、对结果的预期、过去拖延经验的强化、满足自尊心、父母教养方式和早期经历、人格因素。为后续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啟示和思路,也证明了将焦点团体访谈法用于量化研究前奏的可行性。

关键词:焦点团体访谈;学业拖延;学业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048-03

Abstract: Researcher use focus-group interview as a method to study academic procraination behavior of post graduate student. The key question of focus-group interview is "What cause your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Eight main themes came out after our interview: the difficulty of task, the cognition of task, the feeling of pressure, the expect of consequence,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self-esteem, the way of being parented, personality. It provides enlightenment and ideas for the follow-up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also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focus group interview method to the prelud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Keywords: focus-group interview;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cademic task

一、概述

焦点团体访谈法是由一到两个研究者,同时对一群人就某个焦点进行讨论,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当研究者对某一未知的主题产生研究兴趣的时候,该方法可以用于收集大量有效信息,为后续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做准备,如,可以用于探讨量化研究适宜的变量。

二、拖延的相关概念

1. 近年来,“拖延症”一词频频出现,相关文章和书籍大行其道,拖延的概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Ellis和Knaus等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拖延在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概念界定。目前,“拖延”被界定为如下几种:Akerlof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为;Simone把拖延当作个体决策时的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Anderson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做完很多的事情,如果推迟完成就会感到很烦恼。这也是拖延和一般意义上的推迟的区别。

2. 学业拖延与拖延概念一样。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行为,具体是指学生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向,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或学生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因延迟任务的开始时间而产生不适的情绪体验。其中,王国燕认为学业拖延有以下特征:学生执行学习任务的意向与行为表现不符;学业拖延会导致学习结果不符合标准;学业拖延通常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三、焦点团体访谈方法介绍

焦点团体访谈是访谈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学者陈向明曾经对这种方法做出过如下描述:焦点团体访谈法是由一到两名研究者,同时对一群人就某个焦点进行讨论,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从形式上来看,焦点访谈法是由一名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形式与被调查者交谈,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来的被调查者,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焦点团体的实施过程并不只是召集一群人来聊天。

从目的、规模、构成来看,焦点团体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团体。焦点团体的目标是倾听和收集信息。这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是如何感觉或思考一个议题、产品或服务的方法。所选的参与者都应具有与焦点团体的主题相关的一些共有特点。研究者应该在焦点团体中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鼓励参与者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而不是给参与者施加压力以强迫他们做出某种选择或达到一致同意。研究者并不只是单纯做一个焦点团体,而是需要在相似的参与者之间进行几次团体讨论,这样才能够确定一些倾向和模式。随后,通过对讨论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获得参与者对焦点问题的看法。焦点团体是在一个可接受的、没有威胁的环境下,为了获得对一个特定的领域或关心的问题的理解而详细设计的一组讨论。每个团体都由一位熟悉的研究者和6-8个人来操作。参与者乐于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见解,团体成员通过对意见进行回应和对其他人进行评论而相互影响。

四、研究过程

(一)参与者

在校大学生3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7人,年龄在18到22岁之间,共组成焦点团体小组5个(人数分配:7、6、7、6、6)。每组进行焦点团体访谈1-2次。所有参与者都自述有拖延行为,并且对参与访谈有较为明显的兴趣。

(二)访谈提纲

焦点团体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访谈的焦点问题是:

“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拖延行为?”

围绕这个问题,研究者还准备了许多辅助问题帮助参与者更好的进行讨论。如:

“请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

“平时有拖延行为吗?”

“回顾一下最近三个月你的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拖延情况,请简单的和我们分享一下?”

“拖延行为会对你带来什么样的困扰?”

“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你身边其他人是怎么处理这项任务的?”

“能多說一点吗?”

“能举个例子吗?”

“其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吗?”

(三)访谈过程

焦点团体访谈由学习过相关材料的研究者主持,主要通过网络邀请参与者。研究者与参与者确定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在开始正式的焦点团体访谈之前,研究者与参与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让其知晓自己的访谈过程会被录音。焦点团体访谈开始时,研究者首先向参与者简单介绍讨论的主题和目的,并澄清学业拖延的概念。接下来研究者向参与者介绍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一次只允许一个人说话,别人在说话时不要与自己旁边的人小声交流;所有人都有机会发言,不要让少数几个人控制全场;参与者可以自己组织讨论,不必等研究者介入,发言的人要面向大家,不要只朝向研究者一人;讨论的问题应该比较集中,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后面发言的人应该尽量与前面发言人的谈话内容挂钩;所有在场的人的经历和看法都同样重要,没有“好坏”之分,欢迎发表不同意见等等。伴随着正式访谈的开始,研究者可以首先让参与者自我介绍并轮流对主题进行一些阐述,在此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参与者对具体情景和事件细节的描述,关注参与者的兴趣所在,通过提问激发参与者的诉说欲望。在访谈结束之时,研究者避免做总结与评价,避免树立“权威”的形象;可对讨论内容做概括,并表示这些资料对自己十分有用;研究者还需要再次强调保密原则;最后向参与者表示感谢并分发礼物。为了下次的焦点团体访谈效果更加良好,研究者在结束时会询问参与者感受,了解他们在焦点团体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他们的期待。

(四)数据分析

在焦点团体访谈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将录音转化为文字,随后对文字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寻找关键问题的答案。研究者可以首先梳理出访谈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焦点问题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最终形成若干个主题。为了对所有类别的答案有更为清晰的理解,研究者需要整理出每个主题出现的频率、广泛性以及具体性。频率指某个观点出现的次数,可以作为判断这个观点重要与否的一项指标。广泛性与频率相关但又不相同。广泛性是指多少人提到了某个观点,即广泛性越大,意味着这个主题越具有普世性。具体性的观点可能不会有很高的出现频率,但是即使只出现一次也会有它的价值,这种观点可能会提供更为丰富细致的信息。

五、研究结果

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拖延行为?(关键问题)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可以整理总结为以下8个主要主题:任务难度、对任务的认知、对压力的感受、对结果的预期、过去拖延经验的强化、满足自尊心、父母教养方式和早期经历、人格因素。

(一)任务难度(频率:7;具体性:具体:广泛性:高)

当学业任务难度较大,以至于无法轻松完成,甚至完成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是痛苦的,这样的任务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我这一阶段比较痛苦的是化学作业,因为高中学的物理和生物,一开始想着课后回去看看书就可以了,后来发现看书好像也不会,然后就拖着,星期三上午要交,然后就星期二做,心里面当时感觉到比较痛苦。下一次就会想一定要当天完成,可每次面对的时候心里还是不舒服,就想着放一放再做,然后又拖到最后,每周都这样循环。”

(二)对任务的应对方式(频率:7;具体性:具体:广泛性:高)

不同大学生对于被布置的学业任务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选择遇任务就立刻着手开始做,也有人倾向于用更多的时间在脑中进行计划,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的任务就会被安排在最后期限之前进行,以方便自己有时间去进行其他的任务:“我从来没有把事情拖到太后面,我会有一个最后计划。拖到最后一天我是忍受不了的,拖到最后三四天我会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每天有多少任务量,我喜欢提前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计划好。”“我知道这个东西大概要分几步,有一个小计划,并不是一股脑全部推到最后”“我现在只要接到任务就有一种条件反射,就是要第一时间做完,这样我就可以玩去了。”

(三)对压力的感受(频率:6;具体性:具体:广泛性:高)

不同的大学生在同样的任务面前所感受到的压力是不一致的。学业任务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他们当即就着手开始完成任务,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之大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愉快感。与之相反的是,有一部分人对于同样的任务可以泰然处之,在最后期限来临之前,他们可以一直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直至最后期限迫近带来的压力才会推动他们着手开始完成任务:“动力不足,效率确实不高,我有时候想的就是等到最后压力产生动力,那时候可能效率会更高一点。”“像我任务来了马上就能激发我很大的焦虑,然后我就会去做,唯一能够减缓我的焦虑的就是马上就去做。”

(四)对结果的预期(频率:5;具体性:具体:广泛性:高)

对于学业任务完成结果的预期也是是否造成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一个大学生同时需要处理多个学业任务的情况下,结果完成度要求较高,完成情况不可知,或完成结果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任务,可能会被给予更多的时间。如果个体对任务结果的预期并不高,便容易将其拖延到最后期限再完成:“我做某种事情的时候,我只是尽我所能去做到我想要的状态,至于好不好,我只能自己觉得还可以。我的这种感受呢,我只能做到自己满意就行了。其他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外部不可控的,我不是一定要控制它。”

(五)过去拖延经验的强化(频率:2;具体性:具体:广泛性:中)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出发,拖延行为一开始是因为拖延者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的犒赏,这种犒赏可以是物质的或精神上的。当拖延者反复从拖延行为中得到犒赏后,这种行为便成为了习惯而存在。一旦大学生习惯并强化了自己在最后期限完成学业任务的这种行为,可能更容易导致他们后续更多的学业拖延行为。此外,访谈过程中参与者表示,拖延行为如果得到强化,其强化物的刺激强度是比较可观的,会给个体带来比较愉快的情绪体验:“觉得很好玩。”“给你带来愉快的体验。”“非常高的一种愉悦,然后一次一次的强化。”“我好像没有真的很惨过,我就想‘这也能赶上啊’。”“就是我觉得她对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很享受。”

(六)满足自尊心(频率:3;具体性:具体:广泛性:低)

一个学业任务最终的完成情况多少会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相联系,将一个学业任务拖延到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意味着完成时间有限,这个事实可以用于解释学业任务可能出现的完成情况不足。所以在访谈过程中有参与者提出了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即学业拖延可以保护一部分大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提供外归因的机会:“一般自尊心强的人他都会把事情放在报告的前一天晚上或者前一天做。有时候会观察到一些现象,马上要报告了,但是他还是在做一些与报告内容无关的事情,购物啊,逛街啊,到处去玩啊,是不是?这种人其实是一种自尊心高的状态。因为他的时间很短很仓促,他能给自己一些解释,因为他害怕失败,所以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如果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就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

(七)父母教养方式和早期经历(频率:5;具体性:具体:广泛性:高)

父母教养方式和早期经历是在访谈过程中被提及最多的原因,参与者乐于互相分享自己的经历。在童年时代父母对于自己学习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很大影响了大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方式。除了父母的因素之外,同伴之间的影响和个体自己的经历也对于现在的拖延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每次星期五一放学,就不吃饭的趴在凳子上把作业写完才去吃饭,周末就可以放开了玩。但是长久以来成绩也不怎么样,总是中等偏上的那种。家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就是这样的成绩。有时家人会说隔壁的孩子考分怎么怎么高啊,然后我就看到他们都是星期天的下午完成作业,星期五一放学就去玩了。我就想是不是他们这种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学习特别好,就自己给自己这种暗示。后来我也就这样做了,都是要到上学前一天下午或者是晚上才开始做作业。”“小时候写作业都是这样子的,我妈说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只要你写完作业爱干嘛干嘛。所以我就会第一时间把作业做完。”

(八)人格因素(频率:5;具体性:不具体:广泛性:高)

几乎所有寻找原因的议题都会提及到性格,这是不可避免又不能很好进行改善的影响因素。但是由于在访谈过程中的确较为频繁的涉及到性格因素,所以这里还是会对这个因素进行呈现:“觉得这个可能本身就是和我的性格有关系,就是我的性格本身就是那种慢悠悠的,动作迟缓型。”“我是比较急,有一种A型性格的感觉,风风火火的。所以我做出来的结果一般质量不咋地,但是速度完成的很快,做完有一种成就感。”

六、结束语

资料显示,焦点团体访谈在学术研究上的一项重要价值,就是为了后续的量化研究收集资料。焦点团体访谈可以方便研究者就某个主题寻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如确定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本次研究运用了焦点团体访谈法探究了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成因。可以为后续的量化研究提供启示和思路。也证明了将焦点团体访谈法用于量化研究前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弘毅,李运佳,韩婷婷.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其治理[J].新鄉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202-204.

[2]王国燕.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包翠秋.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