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翔伟
十陵派出所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东三环边、青龙湖畔、大运村旁。近年来,十陵派出所紧扣“成都‘东进’第一所、‘大运村’旁守护者”的鲜明定位,以党建为引领、“一所一品”警务战略为依托、“两队一室”改革为动力、融入社区治理为路径,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迈出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坚定步伐。
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展“三会一课”
始终牢记政治建警、对党忠诚的总要求,坚持将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创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统一民辅警思想,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将党建与业务统筹结合,避免了“两张皮”,实现了“两促进”。一方面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周五党建中午茶”活动,党务工作者为参加人员泡上一杯清茶、备上一盘糕点,让全体同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交流分享认识、接受思想洗礼。另一方面丰富活动内容,既有集体进行政治学习,又有支部书记讲党课;既有老党员、老民警讲传统,又有新党员、新民警谈收获;既有全体观看红色影片,又有个人才艺展示,这样的形式受到了党员民辅警欢迎和认可,也真正起到了实效,所党支部在2019年荣获全省公安机关首批“最强支部”称号。
近期,围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集中学习讨论会中采用“我讲、你评、一起学”的方式,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学习更加深入民辅警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每周二上午固定的所务会前,由三位民警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或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关于主题教育的要求和精神组织全所民辅警学习。会后,全体民辅警认真撰写个人心得体会。
实施公调对接,开展纠纷多元调解
一是大力推动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衔接,在派出所内设立驻所公调对接调解室,配备专职司法调解员3名,专职调处民间纠纷和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加强辖区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2017年10月至今,人民调解员直接调解纠纷756件,占比72%,调解成功率达98.56%。
二是坚持“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联合街办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大调委”,彻底将十陵的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今年以来,“大调委”共调解化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7件,涉及协议金额266万元。
三是让矛盾化解工作进家入户,主动关注百姓的家长里短,将触角深入到辖区的方方面面。今年6月下旬,天兴社区的王女士为楼上住户漏水一事烦恼不已,王女士自己上门协商、社区介入调解都无济于事,双方剑拔弩张、互不退让,准备闹上法庭打官司,昔日的好邻居快要成仇人。社区民警王亚卓下段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串门入户,多次与人民调解员一起上门开展耐心的劝解和法律法规宣讲工作,成功化解双方纠纷,在7月份的调解事后回访中收到双方的锦旗致谢。
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辖区安全稳定
一是发挥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办党工委委员的制度优势,明确由派出所牵头负责,立足公安本职和主责,精确梳理研判每日警情,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原则,统筹用好“派出所、巡逻队、城管队和网格员”等四支队伍的街面巡逻力量,避免出现巡逻死角和重复无效巡逻情况,构建一张“统一指挥、全面覆盖、重点突出、高效联动”的街面巡逻防控网络,主动作为,把“遭遇战”变成“歼灭战”。
二是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四川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实效举措,切实将社区警务融入到社会治理中去,找准治安乱点、难点、痛点,循因施策、对症下药,发现一处解决一处,以点带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机制。针对精神病人这一特殊重点群体的管控,运用我所自主创新研发的“关爱之家”微信小程序,实现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监护人等多个角色的共同监管,实时交换和了解信息,避免肇事肇祸的恶性事件发生。在行业高发案件方面,针对网吧手机被盗案件频发,我所民警自行研发出了具有防盗功能的手机“安全盒”,有效减少网吧手机被盗案件,下降幅度高达80%,保护了网民的财产安全。在车站和菜市场扒窃方面,组建了全区第一支完全由综治力量构成的便衣捕现队伍——“灵猫”便衣捕现队,对重点警情实施精准打击,成立至今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1个,协助破获案件40余起,追回被盗手机16部、电动自行车7辆、现金14300余元等一系列财物,成为十陵辖区一支协助派出所搞好治安防范和打击破案工作的奇兵。
三是以“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更新维护为抓手,全面加强人、房、物、事等治安要素的动态管控,尤其是对刑满释放、涉毒和信访重点人员,按照现实表现和走访摸排情况,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实时碰撞比对、跟进核查,避免漏管失控,防止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发生,保证辖区平安不出事。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一是聚焦辖区群众现实需求,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建立了全市第一批派出所内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解决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辖区群众提供户口、护照、居住证等证件办理和政策咨询服务,年均接待服务群众两万多人次。
二是转变工作观念,延伸一站式服务窗口触角,让服务走进行业和校园。结合校园安全管理实际,我所成立了四川省首支完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义警志愿巡逻队——“成大义警”,维护校园内及周边的安全巡逻和宣传服务,并通过招揽外国教师和留学生进入义警队伍,开展境外人员管理服务、政策咨询、法律宣传、涉外案事件询问翻译等方面的义警自治工作,实现“管理”向“治理”转变。今年上半年,借鉴“成大义警”经验,分别在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和青龙湖湿地公园成立了“长江义警”和“青龙湖义警”,让警务工作更贴民心,让服务举措更加深入群众。
三是强化“警务工作就是要服务群众、让人民满意”的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服務群众之所想。2018年7月,辖区遭遇40年来最大的汛情,十陵所全体民辅警冲锋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排险救困,深受群众好评,并受到市局集体嘉奖。其中,民警王洋在急流中组织抢救临产孕妇的事迹被省市多个媒体报道。
围绕“一所一品”,创新警务运行模式
2018年年初,十陵派出所结合成都市公安局在全市实施的“一所一品”(聚焦整治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心,最具代表性的治安热点,推动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高频共振)警务战略,以举办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确立了“5A大运村”为派出所的工作品牌,即社会稳定A、安全保障A、服务治理A、治安环境A、警民关系A。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遵循,并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实现从以往单纯所内值班模式到派出所和社区警务站“双值班”模式的转变。我所以十陵街道辖区人口最复杂、警情最高、治安乱点最多的石灵社区(3.1平方公里、警情占比66.5%)为试点,成立了一个入驻社区并开展7×12小时警务工作的警务站——石灵社区警务站(配置民警5人、辅警6人)。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社区警务站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衔接、配合,实行7×12小时开门办公,服务群众,就近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和化解矛盾纠纷,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