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2019-09-10 07:22苏赞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

摘  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校企资源、协同发展,凝练特色,明确目标和定位。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发挥工作室教学的优势和实效,推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实践型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18-02-21)研究成果。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并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能够从事产品设计行业所要求的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并探索新思路。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现状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融合艺术与技术、车间与教室,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并对后来的设计教育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1],成为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特征以工作室为单位组织教学、以企业场所为标准装饰环境、添置设备,以项目实操为形式实施教学,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为核心管理教学[2],以培养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内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以不同研究方向工作室作为教学主体单位,采用阶段性管理和模糊学时界限,将传统的课堂课程教学完全转由工作室教学的小班额授课,工作室学时占一定的教学计划学时,学生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由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学习。此类工作室教学兼具传授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但需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第二类工作室教学并不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遍作为设计实践的平台,工作室教学多以项目为主,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设计实践,往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工作室的相关项目,不涉及课堂理论教学,不占教学计划学时。此类工作室教学的优势则是投入成本较低,运行较为灵活。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人数增多导致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工作室采用小班授课或以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人数往往有限,受众面小,无法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工作室配套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等问题也阻碍了工作室教学的推动。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

由于产品设计专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单纯的课堂讲授和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就目前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状况来看,各课程实践相对独立,训练方式单一,缺乏整合性,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仍采用以教材内容为主、按照章节进度表机械式地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练习或专题设计等受制于理论课时数量,导致设计实践时间仓促且内容普遍较浅。同时,由于老师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框架中,也直接把学生禁锢在教师和课本有限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思维局限,缺乏实践的经验,很难掌握应用实践的技能,教学效果与质量不佳。而工作室教學多以项目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合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教学重心从以知识点传授为主转移到以知识点应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室项目教学往往面对的是实际的设计问题,需融合不同知识点和多学科知识,课程灵活性更强并更有针对性,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工作室里“师徒式”的师生关系,让教学成为师生合作的过程,使教学相长真正得以实现[4]。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共同分析研究、搜集资料、市场调研、发现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讨论=、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交流更加频繁,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因此,工作室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灵活性、互动性的特点,更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工作室教学模式和产品专业设计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会取得比常规授课更好的教学效果[5],因此,在开展工作室教学时应始终贯穿“实际应用”这条主线,采用以知识点应用为主的实践型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真正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灵活变通地理解和掌握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用”三者合一,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需要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保障机制三个基本条件确保工作室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工作室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性地位。由于工作室教学以项目为依托展开,在选拔教师时应具备师德品性高尚且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或是以校内导师加企业导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共同担当指导学生的工作室项目实践。一方面,师德品行高尚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扎实做事和对待设计的严谨态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或企业导师能够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将知识应用到实处,切实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工作室师资团队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进修等形式加强本校导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育“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吸引企业一线设计师加入工作室教学团队,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工作室教学实效。

(二)教学体系

如何开展工作室教学,在有限的师资和设备投入中,使学生参与到工作室项目中进行专业实践,就需要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整个教学的体系中,工作室教学要始终贯穿“实际应用”这条主线,从而实现“教、学、用”三者合一,让学生真正学到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中得以应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学生参与方式和成绩认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与企业项目、设计竞赛、核心课程、毕业设计等相对接,以企业真实课题+设计类竞赛为主,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工作室项目课程招募工作室项目成员,一般人数控制在10人内以进行小班额教学。由于企业项目和设计类竞赛虽具有很大差异,但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针对企业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真实具体的设计任务将理论和实践环节融入到项目的不同阶段完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围绕课题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资料的搜集、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研讨等环节,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最终以设计提案进行呈现。在针对设计竞赛类课题时,可根据工作室的特点和方向发展的需求,可选择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竞赛、国际知名赛事、省市级设计竞赛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系统有针对性地根据比赛要求完成设计方案,达到强化训练、积累经验、专业技能的应用、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三)保障机制

工作室教学空间是开展工作室教学的物质基础,根据工作室教学的特点,工作室教学空间应由工作空间、研讨空间、展示空间、模型制作空间、图书资料中心组成,为项目实践和课程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撑,完成从教学空间向项目实践空间的转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应注重资源平台的建设、学生的选拨、活动设计多样化、运行管理等[6]。在管理层面,工作室建设及运行由学院统一管理,统筹协调,投入相应资金、设备和政策支持。

四、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作室教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校企资源、协同发展,凝聚特色,明确目标和定位。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发挥工作室教学的优势和实效,以此推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技术.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8(6):43-44.

[2]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3]师俊英.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設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6):226.

[4]刘伟,等.基于设计学学科特征的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67-168.

[5]段碧丽,巫丽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觉艺术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天河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2):90-95.

[6]施俊天.工作室制:综合性高校美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1-116

作者简介:苏赞,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青花·木 产品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